齐桓公伐楚【教学重点,难点】名词作状语。
【教学内容】文选讲解:子产论尹何为邑一、文字词汇方面:1、栋折榱崩,侨将厌焉,敢不尽言?厌:通“压”。
2、譬如田猎,射御贯,则能获禽。
贯:通“惯”,习惯,熟练。
3、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之:前一“之”字是连词,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它变成名词性的偏正结构,作全句的主语。
第二个“之”字是代词,指被爱的人。
4、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其:副词,表委婉的反问语气。
5、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夫:前一“夫”作兼语,后一“夫”作主语。
“夫”指示代词,指尹何。
6、微子之言,吾不知也。
微:副词,非,如果不是。
7、子为郑国,我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
其:副词,表拟测语气,相当于现在的“大概”。
8、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
抑:表转折的连词,不过。
9、子皮以为忠,故委政焉。
以:介词,省略宾语“之”。
二、语法方面(特殊句型)1、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
不吾叛: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不叛吾”。
2、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暇思获?“是”,代词,复指前置宾语“败绩厌覆”。
“则败绩厌覆是惧”即“惧败绩厌覆”。
这一句属于宾语用代词复指前置。
常识(五):词类活用(名词活用如动词、名词作状语)四、名词用如动词在古代汉语中,名词除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外,还经常活用为一般的动词,表达与这个名词意义相关的动词含义,我们称之为“名词用如动词”。
如:范增数目项王。
(《史记·鸿门宴》)目:使眼色。
左右欲刃相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刃:杀。
驴不胜怒,蹄之。
(柳宗元《三戒》)蹄:蹄方位名词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史记·项羽本纪》)东:向东进军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
(徐宏祖《游天都》)前:向前伸五、名词用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可以不用介词的帮助,经常直接放在谓语中心语前面作状语,我们称之为“名词作状语”。
古汉语的普通名词作状语,可以表达以下内容:1、表示方位或处所古汉语普通名词作状语,可以表达行为动作在什么地方发生,或者行为动作向着什么方向发生。
如:大月氏复[西]走。
(《汉书·张骞传》)西走:向西逃走。
蜀太守以下[郊]迎。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郊迎:在郊外迎接。
2、表示工具或依据古汉语普通名词作状语,可以表达使用什么工具从事行为动作,或者依据什么从事某种行为动作。
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列子·汤问》)箕畚运:用箕畚搬运。
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法皆斩:根据法律都得斩首。
3、表示对人的态度古汉语普通名词作状语,可以表达用什么态度从事某种行为动作。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记·鸿门宴》)兄事:用对待哥哥的礼仪接待。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膑》)客待:用对待宾客的礼仪对待。
4、表示比喻古汉语普通名词作状语,可以形容行为动作的状态,表达比喻内容。
如:嫂[蛇]行匍伏。
(《战国策·秦策一》)蛇行:像蛇一样地爬行。
其一[犬]坐于前。
(《聊斋志异·狼》)犬坐:像狗一样地坐。
六、词类活用的条件如何发现文言语句中的词类活用的词,除了通过句意的理解去发现之外,还可以通过一个词所处的语法环境来辨别,即看一个词在句中处于什么地位,看看与这个词结合的前后都是些什么词等等,这些就是“词类活用的条件”。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则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或用为动词,一般是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遂王.天下。
(《韩非子·五蠹》)王天下:统治天下。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王:陈胜当君王。
2、名词、形容词在“所”字后“所”是个辅助性代词,经常放在动词前面,构成“所”字词组,指代一定的对象,故“所”后的名词、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
如:置人所罾.鱼腹中。
(《史记·陈涉世家》)所罾:网到的(鱼)。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庄子·盗跖》)所高:推崇的(人)。
3、名词、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能愿动词修饰的是动词,所以当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时,活用为动词。
如: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论语·公冶长》)可妻:可以娶妻。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不能穷:不能走到头。
4、名词放在副词的后面副词一般在句中只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所以当名词前面有副词修饰时,要活用为动词。
如: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
(《史记·西门豹治邺》)皆衣:都穿着。
不足生于不农.。
(晁错《论贵粟疏》)不农:不从事农业生产。
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的前面“之”、“我”这两个代词的用法特点鲜明,即一般常做宾语,也就是在它们前面的多是动词,所以它们前面的名词、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
如: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
(晁错《论贵粟疏》)衣之:穿它们(织的布)。
是欲臣妾..我也。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臣妾我:让我们当臣做妾。
6、名词后有介词词组介词词组在古汉语中经常做补语来修饰它前面的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所以名词后有介词词组,这个名词要活用为动词。
如:晋师军.于庐柳。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军于庐柳:驻扎在庐柳。
后妃率九嫔蚕.于郊。
(《吕氏春秋·上农》)蚕于郊:在郊外养蚕。
7、名词用“而”连接连词“而”经常用来连接的是动词、动词性词组和形容词、形容词性词组,但一般不连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所以用“而”连接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不耕而食,不织而衣.。
(《盐铁论·相刺》)不织而衣:不织布却穿衣服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衣冠而见之:穿上衣服戴上帽子见他。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一、古汉语中普通名词作状语可以表达哪些内容?二、应当如何从语法角度辨别文言语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三、翻译下列句子。
1、栋折榱崩,侨将厌焉,敢不尽言?2、譬如田猎,射御贯,则能获禽。
3、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
4、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暇思获?郑伯克段于鄢【教学重点,难点】使动用法。
【教学内容】文选讲解:郑伯克段于鄢一、文字方面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寤——牾通假字倒逆2、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避古今字躲避。
3、对曰:“姜氏何厌之有?”厌——餍古今字满足。
4、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佗——他异体字。
5、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无——毋通假字不要。
6、公赐之食,食舍肉。
舍——捨古今字放着,放在一边。
7、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暱——昵异体字。
8、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阙——掘通假字挖掘。
二、词汇方面1、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城:城墙。
雉(zhì):古代度量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百雉就是城墙的面积长三百丈高一丈。
参国之一:国都的三分之一。
参:三。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既而:不久。
鄙:边邑。
贰于己:指本来只属于庄公,现在又同时属于共叔段自己。
贰:两属,臣属于二主。
3、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完:修葺(qì),指修城。
聚:聚集,指聚集百姓。
缮(shàn)甲兵:整修盔甲和武器。
缮:修理整治。
具卒乘(shènɡ):准备好步兵和兵车。
启之:为他开城门。
4、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置:安置,这里有幽禁的意思。
誓之:向她发誓。
不及黄泉二句:不到死后不相见。
也就是这辈子不见面了。
封人:官名,管理疆界的官。
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融融:形容和睦快乐的样子。
洩洩:舒畅快乐的样子。
三、语法方面1.词类活用现象⑴“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惊:使动用法,使……惊。
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后面省略宾语“之”(指代庄公)。
⑵“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生。
“民”、“心”为“生”的双宾语,意为:不要使民生二心。
2.宾语前置句式⑴“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用代词“之”复指宾语“何厌”。
⑵“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
疑问代词“何”充当动词“谓”的宾语。
⑶“君何患焉?”宾语前置句。
疑问代词“何”充当动词“患”的宾语。
⑷“其是之谓乎?”宾语前置句。
用代词“之”复指宾语“是”。
(5)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唯命:“唯命是听”的省略。
“唯……是……”是宾语前置的凝固格式。
“唯”是语气词,“是”是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3.习惯句式⑴“佗邑唯命。
”“唯命”是“唯命是听”的省略形式。
⑵“君将若之何?”“若……何”是一种固定格式,意为“把……怎么样?”或“对……怎么办?”,“若之何”即“把它怎么办?”4.虚词用法举例⑴“虢叔死焉。
”“君何患焉?”焉:指示代词兼语气词,应理解为“于此”(“在这里”,“在这时”等)。
⑵“姜氏欲之,焉辟害?”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⑶“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其:句首句中语气词。
“其”在句中加强反问语气。
⑷“其是之谓乎!”“其”在句中表示推测语气。
触龙说赵太后文选讲解:触龙说赵太后一、文字词汇方面:1、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复:再。
2、太后盛气而揖之。
盛气:怒气盛。
揖:作拱手礼。
《史记》作“胥”,通“须”。
等待的意思。
3、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病足:脚有毛病。
曾:情态副词,竟然。
4、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卻也。
玉体:敬词,尊称对方的身体。
卻:有毛病。
5、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今者:最近。
殊:很。
强(qiǎnɡ)步:勉强走走路。
少益:副词连用,稍微逐渐地。
耆:喜爱。
和于身:使身体舒适一点。
6、太后之色少解色:脸色。
少:稍微。
解:和解,缓解。
7、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爱怜:珍惜爱护。
8、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持其踵(zhǒnɡ):握着她的脚后跟。
这里指送别燕后时,燕后已上车,赵太后在车下,摸着燕后的脚后跟,意为舍不得她远走。
为之泣:为她(远嫁)哭泣。
9、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奉:“俸”的古字。
二、语法方面(词类活用,固定结构)1、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尊:使动用法,使……尊贵。
2、日食饮得无衰乎?得无……乎:该不会……吧! 固定搭配。
衰: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