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4 周亚夫军细柳》同步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4 周亚夫军细柳》同步教案

24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之:已而之细柳军(动词,到,往)
不闻天子之诏(助词,的)
称善者久之(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
以: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动词,任命)
以备胡(连词,用来)
请以军礼见(介词,用)
军:军霸上(动词,驻军、驻扎)
上自劳军(名词,军队)
至霸上及棘门军(名词,军营)
为: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动词,担任)
天子为动(介词,表被动)
使:于是上乃使①使②持节诏将军(①动词,命令,派;②名词,使者,使臣) 使人称谢(动词,命令,派)
将: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读jiānɡ,与“军”连用表将(jiàng)级军官]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名词,读jiàng,将士)
诏:不闻天子之诏(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动词,下诏)
上:古义:特指皇帝。

例句:上自劳军。

今义:方位名词,位置在高处的(跟“下”相对)。

劳:古义:慰问。

例句:上自劳军。

今义:劳动;功劳。

先驱: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

例句:天子先驱至。

今义:走在前面引导(多虚用);先驱者。

节: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例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今义: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

壁:古义:营垒。

例句: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今义:墙;像墙那样直立的山石。

谢:古义:问候。

例句:使人称谢。

今义:感谢。

去:古义:离开。

例句:成礼而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1)被动句
天子为动(“为”表被动)
(2)省略句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诏”后省略介词“于”)
②已而之细柳军(“之”前省略主语“皇帝的车队”)
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清课文结构。

(1)(第1段)交代背景。

匈奴大举入侵,文帝安排三将驻守三地,以防备匈奴侵扰。

(2)(第2段)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周亚夫治军严谨、刚正不阿。

(3)(第3段)文帝深明大义,赞叹周亚夫治军有方。

2.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

但文章还用相当的笔墨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目的是将他们驻军的松弛情况与周亚夫的细柳军进行对比,以表现细柳军的军纪严明,这样就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

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

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熠熠生辉、跃然纸上。

3.课文最后一段引用汉文帝的话作结是不是显得多余?
最后一段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领导的细柳军再作对比,进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的“真将军”风范。

以皇帝的感叹作结,不但具有权威性,而且还表现了汉文帝知人善任的特点。

当劳军结束后“既出军门,
群臣皆惊”,惊什么?作者虽未写明,但很清楚,就是对周亚夫和汉文帝的态度感到惊异。

由此引出文帝的一段话,其中一褒一贬,非常分明。

这段话出自皇帝之口,而且是在皇帝调查研究之后,其力量就不同寻常了。

因此这一段引用汉文帝的话并不多余。

4.概括一下汉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意外。

没有守将周亚夫的命令不能进入军营;军中不能驱马奔驰;守将周亚夫手拿兵器,以卑礼拜见天子。

【探究人物观点】
1.“既出军门,群臣皆惊”中的“惊”字有什么深刻含义?
一个“惊”字,含义丰富。

既可能是群臣为周亚夫治军之严感到吃惊,也可能是周亚夫迎接皇帝不到家,冒犯天子之威而惊恐;既可能是群臣为文帝的深明大义而感到意外,也可能是为周亚夫过于拘泥于军纪而恼怒。

2.本文着重刻画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的描写并不多,而是运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来凸显其形象,请找出文中的三处对比,并说说这些对比说明了什么。

其一:细柳军与霸上军及棘门军的对比。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说明军容严整,戒备森严,严阵以待。

“直驰入”——说明军规松散,守备松懈。

其二:文帝及随从入营的对比。

“不得入”——表明细柳军军纪严明。

“直驰入”——表明霸上军及棘门军的军纪松弛。

其三:三营将领的对比。

“持兵揖”“以军礼见”——周亚夫一丝不苟,严守军纪。

“将以下骑送迎”——将军带头违纪,无视军规。

这些对比表明周亚夫治军严谨。

因而细柳军军容严整,军纪严明,军令如山,而霸上和棘门军军纪松懈,军容涣散。

【分析人物形象】
1.周亚夫“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和李白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二者所表现出的性格是否一样?如不一样,表现了各自什么性格?
不一样,周亚夫是恪尽职守,李白是狂放不羁。

2.文中的周亚夫将军治军严整、忠于职守,请谈一谈其现实意义。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发扬周亚夫的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写作方法【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刻画人物。

本文重在描写周亚夫的“真将军”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

例如,细柳军士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

对周亚夫的两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有画龙点睛之妙,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2.语言明白、晓畅、简洁。

本文语言简洁、明了,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加以刻画,感情色彩强烈。

例如,写霸上、棘门驻军的纪律松弛,只用了“直驰入”三个字;写细柳军营戒备森严,也只用了“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十几个字。

3.材料详略得当。

课文重点是塑造人物形象,材料的安排也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所以对匈奴入侵的背景只是一笔带过。

同时对文帝在霸上、棘门“劳军”的情况也处理得很简单,重点描写了文帝在细柳“劳军”的情况,以突出周亚夫的“真将军”风范。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这节课紧紧围绕着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要求进行教学,在分析周亚夫形象时,教师适时点拨,进行人生观教育,完成“文以载道”的德育任务,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学生对其正面形象进行质疑,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强,敢于挑战反驳传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备课全面,才能做到课堂上的游刃有余。

传统文化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政绩,“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和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世家”是先秦诸侯国的兴亡史和汉朝杰出功臣的传记,“列传”主要是历代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重要人物的传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