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Access Control Systems) 1.1. 专业名词或术语(1) 出入口控制系统限制进入与/或出去一个安防受控区域的电子系统。

(2) 受控区域要由有效识别数据才能进出的区域。

(3) 出入口该位置的出入可由门、栅栏或其它安全隔离物进行控制。

(4) 出入口锁闭装置由授权用户开启的一个出入口的机械与/或机电一体化装置。

(5) 出入权限进入各个指定受控区域的用户权限。

(6) 特征载体一个含有按一定方式编码识别数据的载体。

(7) 共同特征载体对于某一特定的出入口控制系统或读入器,所有用户拥有的相同的特征载体。

(8) 独有特征载体使用者唯一拥有的特征载体。

(9) 键盘用于输入数字与/或字符给出入口控制系统的数据输入装置。

(10) 个人识别码分配给个人用户,用于出入口控制系统键盘的一串数字与/或字符。

(11) 公用码每个用户拥有的、相同的、用来操作键盘的、唯一的一串数字及字符。

(12) 读入器从特征载体中提取识别数据的装置。

(13) 生物系统使用用户生物特性做辨识的出入口控制系统,如指纹、掌纹、声音模式或签字。

(14) 出入口控制器一种处理识别数据的设备,当识别数据有效时产生可用的输出。

(15) 控制中心“在线”指示控制器工作状态,设置和改变各个控制器的预置数据与/或监控一个出入口控制系统。

(16) 时间段系统工作需要被改变的某段时间。

如拒绝非正常工作时间进入。

(17) 误锁在辨识系统中错误地锁上锁闭装置。

(18) 误开锁在辨识系统中错误地打开锁闭装置。

(19) 门磁在出入口控制系统中,用磁感应元件作为检测锁闭机构开/关状态的一种装置。

2. 基本规定(1) 在需要限制或控制出入的地方应考虑安装出入口控制系统。

(2) 出入口控制系统应由目标信息辩识装置、管理控制器及软件、出入控制执行设备此三大部分组成。

(3) 出入口控制系统的设备,应采用经国家有关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单位检验合格的产品。

(4) 在规划一个出入口控制系统时,以下方面应予以充分考虑:出入口点位不能跟消防条例相抵触,并且在紧急情况下不能限制逃生人员的出入。

在主供电电源故障时出入口系统工作状态。

故障时锁闭装置的开、闭状态。

根据对安全程度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出入口控制系统。

电子设备的选择以及安装位置,应考虑环境条件以及是否存在可能的破坏因素。

选择出入口控制系统锁闭装置,应考虑人流量,环境条件以及物品保安程度要求。

使用人员数量,出入权限和时间段,应考虑现在和将来可能的要求。

在安全区内考虑控制器、打印机及管理工作站的安装位置。

3. 设计要点3.1. 系统功能(1) 出入口控制系统提供控制、监控和限制人员、财物、车辆出入及围绕建筑物及场地的能力。

(2) 出入口控制系统使业主有能力保护他们的人员、财产及知识产权。

与锁和钥匙不同,出入口控制不仅起保安作用而且能记录所发生的事件。

它还能提供独特的人员或者货物进入或离开建筑物及场地的受控区辨识能力。

(3) 识读部分功能要求识读部分通过识读现场装置获取操作及钥匙信息,对目标进行识别,并将信息传递给管理与控制部分处理,也接受管理与控制部分的指令。

对识读现场装置的各种操作以及接受管理与控制部分的指令有对应的指示信号。

采用的识别方法(如编码识别、特征识别)和方式(如“一人/一物与一个识别信息对应”和/或“一类人员/物品与一个识别信息对应”)操作简便,识读信息可靠。

(4) 执行部分要求执行部分根据管理与控制部分发来的出入控制命令,在出入口做出相应的动作和/或指示,实现出入口控制系统的拒绝与放行操作和/或指示。

执行部分由闭锁部件或阻挡部件以及出入准许指示装置组成。

主要采用的闭锁部件、阻挡部件有:各种电控锁、各种电动门、电磁吸铁、电动栅栏、电动挡杆等;出入准许指示装置主要是发出声响、可见信号的装置。

应确保通过人员和/或物品的安全。

出入口闭锁或阻挡部件在出入口闭锁状态和拒绝放行时,其闭锁或阻挡部件的伸出长度、闭锁力或阻挡范围等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出入准许指示装置可采用声、光、文字、图形、物体位移等多种人体感官所能感觉到的变化量为指示。

出入准许指示装置的准许和拒绝两种状态应易于区分不致混淆,且不应对出入目标及现场管理人员的安全造成伤害。

从收到指令至完成出入口启/闭的过程(即完成一次启/闭)应有时间指标。

控制出入口的开启时应限制通过人员和/或物品数量和/或通过时间,在产品说明书中明确。

(5) 控制管理部分要求3.2. 系统选型(1) 目标信息辩识装置的选型原则(1). 根据密钥拥有量选择目标信息辩识装置。

每个出入口的密钥拥有量是选择目标信息辩识装置的基础。

(2). 密钥拥有量大于200时,原则上选用非接触式读卡器。

(3). 密钥拥有量小于200且大于50时,可选择接触式和非接触式读卡器、密码键盘。

(4). 密钥拥有量小于50时,可选择接触式和非接触式读卡器、密码键盘、生物特征识别器。

(2) 出入控制执行设备的选型原则(1). 极高风险区域应选用开、关均需通电,承受力大于1000公斤的电控锁。

(2). 高风险区域应选用通电开门,承受力大于400公斤以上的电控锁。

(3). 中等风险区域可选用通电开门或通电关门,承受力大于280公斤以上的电控锁。

(4). 低风险区域可选用通电开门或通电关门,承受力大于130公斤以上的电控锁。

(5). 对于中、低风险且经常有人工作的区域,原则上应选择通电关门的电控锁,并在室内门旁显著位置装有易操作的断电开门机械装置。

当必须选用通电开门的电控锁时,室内应具有机械开门装置。

(3) 管理控制器及软件的选型原则(1). 对于单一通道,风险级别较低且出入事件不需记录的授控区域一般采用目标信息辩识装置为公用码或公用特征的单体型控制系统。

(2). 对于单一通道,风险级别较低但出入事件需要记录的授控区域一般采用目标信息辩识装置为独有特征的独立控制器型系统。

(3). 对于两个通道以上需要集中管理的受控区域一般采用目标信息辩识装置为独有特征的联网控制器型系统。

3.3. 系统分类出入口控制系统按出入口读入方式和出入口控制方式的要求进行分类。

(1). 出入口读入方式的分类I类——公用码,公用特征在I类出入口系统中,出入只授予输入一个正确的公用码或读入一个正确的公用特征。

II类——系统特征在II类出入口系统中,出入只授权予在读入器前出示有效系统特征。

特征可被系统解码。

Ⅲ类——独有特征在III类出入口系统,出入只授权予在读入器前出示有效的独有特征。

Ⅳ类——独有生物特征在IV 类出入口系统,出入只授权予在生物特征读取器前出示有效的独有生物特征。

Ⅴ类——独有特征及个人识别码在V类出入口系统,出入只授权予在读入器前出示有效的独有特征(见III 类)并输入正确的个人身份识别号码。

个人身份识别号码的字节应不少于4个。

Ⅵ类——独有特征及/或个人识别码与独有生物特征在Ⅵ类出入口系统,出入只授权予在读入器前出示有效的独有特征(见III 类)及/或输入正确的个人身份识别号码(见V类),并在生物特征读取器前出示有效的独有生物特征(见IV类)。

(2). 出入口控制方式的分类A类------ 单体型输入装置与控制部分结合而整和为一体,并与执行机构分离安装,全部输入及 编程操作,控制及输出均在一个设备内完成。

B类------ 独立控制器型输入装置,控制部分,执行机构均分离安装,控制编程不将利用其他外部设备,而由控制部分或联合输入装置完成。

C类------ 联网控制器型输入装置,控制部分,执行机构均分离安装,控制器编程将利用其他外部设备而完成。

3.4. 系统安全性(3). 系统自身电气安全性系统自身电气安全性出入口控制系统所采用的各种设备应满足其自身的电气安全性。

不能产生自燃,不能在低压线路上产生危及人生安全的高压大电流。

(4). 系统防技术入侵能力级别A 级:不能通过用非破坏性手段或多次试探的手段,达到开启出入口控制系统的目的。

B级:除应有A级功能外,还应具有:不能通过破坏系统前端装置或停掉总闸电源的方式,达到开启出入口控制系统的目的。

C级:除应有A级和B级功能外,还应具有:不能通过仿冒输入数据携带介质的方式达到开启出入口控制系统的目的。

3.5. 系统可靠性(5). 出入口控制系统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的下限值分为A、B、C、D四级:(单位:小时)A级:1×103B级:3×103C级:1×104D级:3×104(6). 出入口控制系统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输入数据辨识误码率如下:单点误码率。

每间隔2秒钟,输入1次数据,共输入10000次,辨识码率分为:A级:> 1/100 1/10>A≥1/100B级:> 1/1000 1/100>B≥1/1000C级:> 5/10000 1/1000》C》5/10000D级:> 1/10000 5/10000》D》1/10000同时多点误码率。

每间隔2秒种,同时两至八个不同输入点输入1次数据辨识误码率分为:A级: 1/10>A≥1/100B级: 1/100>B≥1/1000C级: 1/1000》C》1/3000D级: 1/3000 D》1/50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平均无故障不开启次数。

A级:1/10>A≥1/100B级:1/100>B≥1/1000C级:1/1000>C≥5/10000D级:5/10000>D≥1/100003.6. 系统环境适应性(1) 出入口控制系统在温度为+5~+450C,相对湿度不大于95%的工作环境下应能正常工作。

(2) 前端设备的环境适应性分类如下:(1). 室内普通环境中,工作温度范围应为00C~500C相对湿度<95%(2). 室外普通环境中,工作温度范围应为-250C~+550C相对湿度≤100%(3). 室外严酷环境中,工作温度范围应为-400C~+850C相对湿度≤100%3.7. 系统电磁兼容性系统电磁兼容性应参照所设计构成的各种设备的电磁兼容性与应用环境的电磁干扰可能性,以及所选各种设备的电磁辐射对应用环境中的其它设备的干扰可能性与强度来设计,并充分考虑布线系统受外界干扰的可能性。

3.8. 线缆的选用(4). 控制器与控制器之间的通讯用信号线宜采用多芯屏蔽双绞线(5). 控制器与读入器之间的通讯用信号线宜采用多芯屏蔽双绞线。

(6). 开门开关与控制器之间的通讯用信号线宜采用最小截面积不小于0.50mm2铜芯绝缘导线。

(7). 控制器与电控锁之间宜使用最小截面积不小于0.75mm2铜芯绝缘导线。

(8). 控制器与控制中心计算机之间的通讯用信号线宜采用最小截面积不小于0.50mm2铜芯绝缘导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