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从传统人到现代人》一、作者简介英克尔斯(Alex Inkeles,1920—),汉语译名为“艾利克斯·英克尔斯”,或“阿历克斯·英格尔斯”,美国社会学家。
毕业于康奈尔大学。
194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其后在斯坦福大学及哈佛大学任教。
研究社会心理学,比较社会学及社会变迁,其中对现代化的研究最为著名。
主要作品有《社会学是什么》,《人的现代化》和《从传统人到现代人》。
他主张从比较社会学角度研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强调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
提出世界社会学,主张在世界性社会学分析层次上研究世界性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1.提出社会学研究的三条途径:(1).历史的途径,即通过对经典的社会学著作的研究,寻找社会学作为一门知识学科最为关心和感兴趣的是什么,及对社会学最初阶段的一类创始人思想分析。
(2).经验主义途径,即以问题展开,当代社会学家对那些问题感兴趣,为什么他们要把这些社会现象纳入研究范围中去。
(3).分析的途径,即理性的指示是什么。
2.英格尔斯的人的现代性理论的基本观点英格尔斯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他关于人的现代性的理论:(1).个人现代性对于现代化的重要性。
如果国民的的心理和精神处于传统意识之中,他就构成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人的现代性并不是现代化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赖以进行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一个现代社会要有效地发挥作用,它的人民必须具备某种品质、态度、价值观念、习惯和意向;此外,个人现代性还构成了现代化的目标,现代化追求经济发展,其根本目的还是在于人的发展和人的解放,个人现代性是社会现代化最有价值的目标。
(2).个人现代性的特征,英格尔斯通过跨国的、跨文化的研究概括出个人现代性12各方面的特征:乐于接受新事物;准备接受社会的改革与变化;头脑开放,尊重不同的看法;注重未来与现在,守时惜时;注重效率、效能,对人和社会的能力充满信心;注重计划;尊重知识,追求知识;相信理性及理性支配下的社会;重视专门技术;敢于正视传统,不惟传统是从;相互了解、尊重和自重;了解生产及过程。
、(3).通过跨文化的实证研究发现,对个人现代性起较大影响和作用的因素是:教育;工厂工作经验;大众传播媒介;大规模的科层组织;农村合作社;父亲的教育、家庭的环境。
二、作品介绍《从传统人到现代人》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基本原理、测量个人现代性、现代化的背景和原因以及总结与结论。
第一部分基本原理,作者在这一部分总体阐述了他的团队的研究课题、实验方法和原理,以及他的五个写作动机。
在引言中,作者提出个人现代化应该与国家建设和制度的建立等其他形式的发展步调一致,以强调现代化中个人现代性的重要性,这也是作为社会学家的英克尔斯的基本观点。
然后把工厂看成是近代文明的制度模式的缩影。
作者试图发展一个测量个人现代性的综合量表,将其作为主要研究目标,并用于解释什么使人成为现代人。
研究组计划在六个发展中国家向约6000人提问题,受访者包括农民、产业工人、在城镇从事比较传统的职业的人,所有被挑选的人代表不同的种族、宗教、地区、居住点以及其他重要的社会类别。
第二部分测量个人现代性。
迄今为止,我们只是把个人现代性作为一种相当抽象的概念做了讨论。
但是英克尔斯编制综合现代性量表,并根据经验证据重新检验个人现代性概念。
说明,个人现代性是一个真正的特征组,体现在很多不同的社会行动领域中的态度、价值和行为之中。
最后,提出现代化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定的机构和经历有改变人的能力,这种改变促使他们更加现代。
不同的使人现代化的经历,其贡献大概远不是同等的。
教育和大众传播媒介同个人现代性分数有强的、一贯的相关性,反之,一个人的家庭和学校环境同综合现代性的关系,则是不一贯的,而且通常是微弱的。
第三部分现代化的背景与原因。
首先把学校作为现代化的背景,教育是一个人的现代性水平首要的因素。
学生学到了同他们个人发展与他们国家的未来有关的态度、价值和行为方式。
在校时间较长的人,不仅知识更多,而且言辞也更流利。
而大众传播媒介的广泛散布是经济高度发达的最佳指标之一。
大众传播媒介接触的增加和综合现代性量表分数的增加有密切关系。
最后,英克尔斯将“工厂是培养现代性的学校”这一观念提出。
它不仅与心理学家多年的观念不同,同时也打破了大部分人对人格塑造的年龄看法。
一个人在一家工厂中的净时间之长短,对其现代化程度是一项非常有力的决定性因素,比那家工厂其它任何一项单一的因素或几项因素的组合都更加有力。
此外,还解释了农村合作社对个人现代化作用,对比了农村出身和城市出身的人的现代性。
第四部分总结与结论。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进步应该根据国家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来衡量。
发展也要求有高度的政治成熟水平,包括大众教育成就、艺术的萌芽等。
发展最后所要求的是人的本性方面的转变。
这种转变是从传统主义到个人现代性的转移。
三、读后感当拿到这本相当有分量的复印本《从传统人到现代人》时,我并没有多大兴趣。
但是翻开前言,细读到后面的“隐匿议程的五个问题”时,我慢慢开始好奇。
虽然整本书没有全部看完,但已经有好多感受想说了。
英克尔斯对于个人现代性的观念我比较赞同。
他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现代化10个指标,分别是: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3000美元以上;2.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低于12%-15%;3.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45%以上;4.非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的比重在70%以上;5.识字人口的比例在80%以上;6.大学入学率在10%-15%以上;7.每名医生服务人数在1000人以下;8.平均寿命在70岁以上;9.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50%以上;10.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英克尔斯的现代化研究以人文学为方向,认为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并提出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社会稳定、持续和健康成长的基石。
英克尔斯提出的现代化10项标准,围绕了工业、农业与教育业,为传统工业社会现代化的实证研究与定量评价开拓了一条新思路,此标准被国际社会广泛用于评判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水平。
但英克尔斯现代化指标体系有以下不完善之处:①英克尔斯指标只是传统工业化时代对于现代化的最低要求,较难适应信息化时代对于现代化目标的动态演近。
②英克尔斯指标强调的是现代化的外部特征,如人均GDP、成人识字率、人口自然增长率,而对于现代化的内涵与实质如“推动现代化进程的动力”、“体现现代化水平的质量”和“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公正”,还缺乏清晰的内部逻辑依据。
③英克尔斯指标,只涉及到收入水平、产业结构、社会水平等统性标识,而对于信息化、全球化、生态化以及相关的竞争力、集约化、可持续发展,均示提及,用其衡最21世纪的现代化进程,还必须中以提升。
不过就其所言,我收集到的2000年中国的资料表明: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名列第109位,为1100美元2.我国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3.我国服务业产值的比重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6%4.中国的成人识字率是81.5%5.我国的大学入学率到了17%,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6.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为71.4岁,男性已达70岁、女性达73岁7.我国城市人口比例不足40%8.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7‰依据英克尔斯现代化国家十项标准或者改进了的英克尔斯标准进行评估,中国现代化实现程度都在70%以上。
比如,朱庆芳等人根据英克尔斯确定的10个现代化标准,研究认为1998年中国现代化实现程度为81.9%,居世界的66位。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根据英克尔斯标准所作的计算,认为1998年中国现代化实现程度为72.3%。
到2000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为76%,比低收入国家高18个百分点,低于中等收入国家17个百分点,在108个国家中的世界排名是第61位。
2001年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又上升到78%。
依据英克尔斯现代化国家标准,对2000年中国现代化实现程度进行了量化评估。
到2000年底,除了识字人口比重、医疗服务、平均预期寿命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完全达到现代化标准以外,其它指标差距均较大。
其中人均GDP指标差距最大,即使考虑到汇率法对中国人均GDP的低估,实现程度也不会高于40%,其它指标实现程度大都在70%左右。
这说明,进入小康社会时,中国与英克尔斯现代化国家十项标准还有一定差距。
我国的国民个人现代性其实我们大家有目共睹。
在英克尔斯的理论中,现代人是很多素质的综合体或复杂结合物,现代性特征反映在现代人的态度、价值与行为之中。
现代人应该具有的特征有:1.乐于接受新经验;2.准备接受社会变革;3.具有形成意见并持有意见的倾向;4.积极地获取形成意见的事实与信息;5.面对现在或将来,不以过去为取向;6.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而不会为更有权势的人或自然本身的力量所支配;7.在公共事务和私人生活中都倾向于制定长期计划;8.信赖他的世界以及周围的人与机构,相信人类控制之下的一个合理合法的社会;9.重视专门技术,并承认以此做为分配报酬的正当基础;10.对正规教育技能训练感兴趣,也给予较高评价,认为科学技术有益于人类;11.尊重别人的尊严;对弱小的人和地位低的人的自尊给予更多保护;12.了解在工业中基本的决定生产水平的理论基础。
纵观这12条在分析角度提出的对现代人的要求,我认为很多中国人还是传统人。
首先是对他人意见的包容,承认并接受不同的意见。
这点从网络的一边倒煽动性就可以证实。
网络只要出现一条消息,会在短时间内造成一边倒的效果,对一个事件的判断应该是多样的。
并且出现了不同看法,现代人没有必要处于担心不同意见会推翻他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而坚决否认这些意见。
另外,有一条是说现代人不是以过去为取向,也就是说,现代人不沉溺于过去,能够着眼现在和未来。
这让我联想到生活中因为感情不顺而自杀的年轻人。
过去的感情就只能让它过去,现代人应该是能从过去中走出来,积极的面对未来的。
挫折和失败作为过去,我们的时间取向并不能以此为轴,这是给我们的启事。
至于第8条,现代人应该信赖社会。
这点上,现代中国人普遍无法做到。
在中国社会这个大环境下,食品安全、未成年人身安全、环境安全等等问题不断出现。
试问谁敢信赖这样一个社会?在食品安全还没散去的时候,接连出现幼儿园和小学事故,不少为人师表或者人前榜样已经不能让人信任。
这说明在社会审查和法律监督方面并没有完全做好。
建立好信任机制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让每个中国人都能朝向现代人进步才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