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社科基金(2008):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一般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2008):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一般项目)

1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蒋伏心,南京师范大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8)

《课题论证》活页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2.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
点难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限4000字以内。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研究意义

20世纪50年代之后,中小企业的作用逐步得到重视。经过五十多年的积累,中小企
业研究文献已经达到汗牛充栋的程度。早期的文献,主要致力于发掘中小企业的作用(Birch
D. 1987),这些成果改变了许多国家对中小企业的看法,并成为主动发展中小企业的理论
依据。此后中小企业研究迅速拓展到诸如中小企业属性、机制(S. Carter,2006)、中小
企业融资、中小企业竞争优势与竞争力(R.J. Rosen,2007)、以及中小企业政府支持体系
等领域(James Curran,2002)。与本课题主题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支持政策体系对中小
企业成长的影响,以及社会服务体系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Bryson J. R. and Daniels P.
W. 1998)、中小企业产业促进政策探讨(Bennett R. and Robson P. 2000)、创业与经
济发展(WREN C. 2001)、区域中小企业政策、区域服务政策措施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
(Armstrong H. W. 2001)等相关领域。
国内对于中小企业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总体来说,1998年之前我国的研究工作大多
集中于论证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并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多有涉及;此后研究热点转向政府
政策(课题组,1998)、中小企业集群(仇保兴,1998)、中小企业竞争力及评价体系(林
汉川,2003)等领域,近几年出现少量关注中小企业政策环境的文献(葛立成,2004)。
尽管国内外研究中小企业发展对策的文献较多,但这些研究存在三方面不足:(1)忽
视了讨论中小企业发展对策的基本前提。充分把握中小企业成长所需条件和现实生存环境
是提出对策的前提,而现有文献缺少对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评价,更没有从发展环境评价
角度去理解中小企业促进政策;(2)现有文献大多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体责任限于政
府,忽视了市场力量和完善的区域环境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巨大作用;(3)现有研究所提出
的对策都是静态的和一维的,没有考虑处于不同成长阶段、不同产业和不同空间环境下的
中小企业的不同需要,导致政策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
本课题的意义在于增强中小企业发展对策的系统性、针对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课
题研究建立在两个基本命题基础上:(1)环境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2)促进
中小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对策是改善发展环境。对发展环境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弄清不同
环境下中小企业成长的基本路径和不同成长阶段的需要,使我们的对策有的放矢。可见,
对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研究和评价是制订中小企业对策的前提,也是其科学性的基本保证,
2

而此前国内外的研究皆忽略了此重要前提。本课题先研究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产业中小企
业对发展环境的要求,再对比评价中小企业现实发展环境,在此基础上提出动态的三维对
策体系,这一研究路径保证了选题本身的科学性和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一)主要研究内容
1、中小企业成长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本课题以中小企业成长规律为主线,考察不同
成长阶段、不同产业内自然禀赋、区位因素、关联产业与支持产业、价值链、空间聚集因
素及规模报酬因素、需求条件、市场环境与制度环境以及历史文化精神等相关环境因素对
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着重探讨哪些因素制约着中小企业的成长以及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
境的具体途径。
2、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价。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评价我国中
小企业现实发展环境,找出存在的问题,作为制定对
策的基本依据。
3、构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三维动态对策体系。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制定符合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三
维动态对策体系,即分别以时间(为处于不同成长阶
段的中小企业提供不同的支持措施)、空间(促进中
小企业选择有效的空间分布方式)和产业(根据不同
产业的具体特征采取差别化的产业政策)为维度,构
造包含“时间+空间”(即分成长阶段制定空间对策,如创业期的集中孵化,成熟期的集
群化发展等)、“时间+产业”(即同时考虑中小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和所处的不同产业
来制定对策,如对创业期的高科技企业着重进行资金支持等)、“空间+产业”(即对不
同地区的企业采用不同的对策)这三个支持平面在内的对策体系(见图),综合运用政府
和市场两方面力量来发展中小企业。具体对策包括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法律法规、产业
发展规划、社会服务体系、风险资本支持、区域协调、产业链空间整合(集聚与配套)、
价值链整合、文化积淀以及企业家精神培养等方面。
(二)基本思路和方法
1、具体研究思路包括如下三个递进步骤:(1)揭示中小企业成长所需条件和环境(理
想环境);(2)评价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找出现实环境与理想环境之间的差距,以明
确我国中小企业政策的基本取向;(3)在二者对比基础上,提出我们的对策主张,即针对
中小企业不同成长阶段、不同的区域(空间)结构和不同的产业采取差别化的成长策略,
从而构造中小企业发展的三维对策体系。
2、研究方法。(1)定量分析方法。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分析法来
确定对中小企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并通过建立指标体系来评价全国及区域范围
内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2)定性分析方法。依据中小企业发展的历史数据,运用归纳

时间
空间
产业
3

和演绎方法揭示中小企业成长的基本规律;运用问卷调查方法掌握中小企业创立与不同发
展阶段的实际需要;用比较方法对国外各类中小企业支持政策的背景和作用机理进行比较
分析,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理想环境与现实环境进行比较分析;用要素分析方法对我国现行
的政策和措施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中小企业支持体系框架。

三、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一)核心观点
本课题的核心观点可概括为:(1)中小企业的成长是环境的函数,优越的发展环境有
利于中小企业成长,改善环境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2)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是一个复杂系
统,也是一个综合变量,它决定着中小企业的兴衰并进而对区域经济效率和竞争力产生影
响。(3)由中小企业环境系统所决定,中小企业支持措施必须系统化,而这一支持系统的
构建依赖于对环境的正确评价。只有能够改善环境的对策体系,才符合中小企业发展要求。
(4)时间因素(不同成长阶段)、空间因素和产业因素对中小企业成长都有影响。综合考
虑中小企业成长阶段、所处产业和所处区域这三个因素,同时运用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来
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二)重点分析
本课题有如下三个研究重点:(1)中小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对于环境的需求;(2)评
价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3)构建三维对策体系,引入时间、空间和产业这三个维度,
构建三个相应的支持平面,并将政府力量、市场力量引入到发展环境创造中去,确保中小
企业支持体系的科学性。
(三)难点分析
与研究重点相联系,本课题之难点如下:(1)中小企业环境系统的构成及其对不同成
长阶段的中小企业的影响。这一领域既是本项目研究的基础,也是前人没有探索过的全新
领域,具有挑战性;(2)如何评价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价标准、指标体系的构建、模型
的构造、数据的获取等都是未来研究工作需要克服的难点;(3)如何构建三维支持体系是
另一个难点。由于引入时间、空间和产业这三个维度去构造一个立体的支持体系,并将政
府力量、市场力量引入到环境主体中去,使得该项研究工作复杂且具有挑战性。不过,可
以明确的是,只有通过这样复杂过程才能构建出科学的中小企业对策系统。
(四)创新之处
我们的研究结果不是生硬地提出几条政策建议,而是揭示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对环境
的依赖,并通过改善环境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项研究有以下方面
的创新:(1)立意上的创新。本项目认为,应该从改善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环境出发支持
中小企业。如文献综述部分所述,此前国内外的研究均没有涉及中小企业环境系统,更没
有将政策制定建立在环境评价基础上;(2)研究路径上的创新。本课题选择与同类研究不
同的路径,先研究中小企业成长所需的环境系统,再评价现实环境,最后提出完善中小企
业发展环境的支持方案。这种研究路径上的创新是得出科学结论的基本前提。(3)用时间、
4

空间和产业为维度构造立体支持系统,是没有先例的尝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