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生物教学我的一些想法和反思

关于生物教学我的一些想法和反思

关于生物教学我的一些想法和反思
前些时候,在与学生的聊天过程中,我非常震撼地从学生口中再次听到这样的声音:“生物学不学都一样,反正都是副科。

”这反映出一个十分可悲,可怕的观点:生物无用论。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生物教学中存在一个严肃的问题——生物学习价值何在?生物教学
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形势——生物发展何去何从?思考这些问题,于是我产生了一些想法和反思。

我认为,生物教师本身就应该具备较高的生物科学素养,应教导他们的学生经常留意身边的生物科学。

生物学是自然学科中与我们日常生物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之一,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身边及周围中处处有生物,处处是生物,处处都有生物科学的意识。

寻常的如日常生活中的啤酒发酵所用的酒饼,重大的有我们经常耳熟能详的克隆技术;小到加酶洗衣粉等生物制品,大到人类基因组计划;轻微的有生活中俯拾即是的各种生物,严重的有曾经风靡全球的SARS病毒……这一切无不说明生物及其作用范围之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认识到生物学习的重要性。

所以,生物的学习是一种整体性、渗透性的学习,必须把生物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背景中,把生物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与教学主体(学生)的切身经历、体验联系起来。

因此,就我们学校目前所倡导的“生本教育”模式和理念,我也经常和同事探讨的一个问题就是:“生本教育固然是‘以生为本’的教育。

但是‘生’绝不仅仅表述为学生,也可指生命、生活等意思。

”既然如此,生物学就承载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以生本教育引领生物教学!
基于上述观点和理念,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
1、生物教学首先贵在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比如我们一开始给学生上生物课,就可以讲述一下“生物科学和我们”两者之间的关系。

比如,可以让学生共同来探讨一下我国随着人口增长而接踵而来严峻的粮食问题、有效解决粮食问题的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转基因产品、以及近来南方医科大学最新启动的“中国数字人男1号”……来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对课本说所要讲述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与憧憬,让他们知道我们接下来的整个学期都是围绕遗传进行学习,生物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都为后续的课程开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生物课堂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教师可以经常联系课本上一些相关的内容,适当的拓展,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

比如,我们在上课时,可以适当地枚举一些例子,例如“‘猫不吃老鼠便成为变瞎猫’、‘松土也是造成是目前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等例子,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开拓他们的思维空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生物教学的互动平台,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发表一下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最后,把学生的正确观点总结在一起,给他们的观点作进一步的筛选和凝炼,并给出一个正确的诠释。

这样,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既使学生们听得津津乐道,也使他们的思想观点在争论中得到碰撞与升华,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日常生物现象的能力,而我们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3、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做调查报告。

新课程理念比较强调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并且积极倡导探究式学习。

为此,我们生物学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开展一些小课题研究,充分调动学生上网去搜索资料,查找、分析与汇总信息。

上个学期,我指导学生开展了一些比较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研究,比如《校园植物药用价值的调查和统计》、学校周边地区特有生物物种的调查》、《在校学生高度近视比例的调查分析》、《一中学生在校餐饮情况的调查》等等,虽然这些调查报告显得有点稚嫩和不够完善,但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个开拓的视野和自我能力提升的平台。

使得我们的生本教育理念真正实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

4、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对于一些学有余力,对生物很感兴趣的学生,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辅导和培优,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多地学习生物学知识,拓宽知识面,而目前,我们许多学生重知识,轻智能的现象相当严重,这是非常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所以,我们广大一线生物教师必须意识到一点就是,我们中学生物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生物人才或生命科学家,也不是说要教给学生多少的知识,而是在于如何通过生物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以及如何在信息万变的时代中,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

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有利于我们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5、加强生物学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20世纪后期,生物科学在物理学和化学等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探究生命活动的本质。

一般来说,新生的交叉学科在很大程度上是未来科学的先驱,而生物科学的研究领域正是产生这些新生科学学科启蒙思想的沃土。

因此,我们一线教师更应在日常的生物教学中力求站在一个高的视点来纵横生物学与其它各门自然学科的联系。

6、充分利用有限课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由于生物学课程的新课标教材容量大,但课时安排相对较少,每周只有两节,我们教师根本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

而学生本身在生物方面花的时间就很少,也不太重视。

经常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成绩不理想。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只有抓住40分钟的课堂这块主阵地,才能获得主动,取得好成绩。

因而,我们可以在上新课前的5分钟对前面所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生理过程等加以温故,疏通整个知识章节的脉络结构,以求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效果。

7、不断学习、更新理念“要倒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准备一桶水、一缸水”。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学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很快。

加上生物课从前年开始启用新教材,对我们老教师来说也存在着熟悉教材的问题。

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查阅资料,充分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实施,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为了赶上时代步伐,我们在复习大学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经常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现代生物学新成果、新观念,并进行下载,做好记录,
结合教学内容,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关注社会、关注生物学热点。

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人事件、神州1-4号飞船上载有哪些生物,有何影响等.。

在教学中,我通过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努力使课堂教学素质化落到实处,“课外不占课,作业少而精”已成为我的教学风格,对印发的每一份讲义、每一份练习,在做到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的前提下,提倡“特色”教学。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生物学教学不论是单科考试,还是综合考试,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8、勇挑重担、硕果累累七年级今年参加中考结业考试,进入三月份我就中午自习时间领着学生复习,每个班每天都要达到两节课,对于潜能生,我单独辅导,争取让每个学生把知识点复习到位。

在今年的中考成绩中,53个学生有49人满分的。

为学校和家长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9、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态度。

这几年,我一直在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中反思自己的教育历程,也在总结自己教育方式转变的点点滴滴,现在,我逐渐在接受、也在实践着一种柔性的教育方式。

柔性的教育是一种适应性的教育,它的前提是尊重、包容与爱。

尊重,就是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他们的所思所想,因为即便是一个错误的想法,也是经过他们的头脑,产自他们的心灵;包容,就是包容孩子们的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枝头上的一朵花,他们各有各的芬芳鲜艳,我们不能将他们修剪成一个样子,否则这个花园将失去生机;爱,就是关爱孩子的成长,关爱他们在成长道路上发生的一切,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分担他们失败的痛苦。

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借
郭橐驼的嘴说出了教育的规律与法则,那就是“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而柔性教育是符合这种教育规律的。

柔性教育呼唤和倡导教育要适应孩子的自然天性,不能人为束缚孩子的发展,更不能用外来的强力去磨平孩子身上原本就有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农业生产中可以将球形的西瓜培养成方形,但对人的培养绝不应该是这样的。

柔性意味着有弹性,弹性就是顺势引导。

原民进主席、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总的教育原则必须贯穿着一个“导”字。

教师“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

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要给学生留出空间,这个空间是给学生的,学生在其间可以更好地思考自己的人生,修正自己的轨迹,发展自己的个性;这个空间也是给教师自己的,教师在其间可以更好地思考自己的教育之道,纠正自己的教育失误,丰富自己的教育手段。

有了这种空间,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疏通才能够辗转腾挪,才会更见成效。

柔性中也要有刚性,柔性教育需要顺应,但柔性教育中绝不是没有原则,刚性就是原则,给学生以正确的人生指导就是原则。

毛泽东主席在谈到干部的领导方法时曾指出:“党要发扬群众民主,又不能做群众的尾巴”。

同样,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也不能做学生的尾巴,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做到心的近距离,但在指导学生的人生时必须要远距离,站在学生之外,给学生以另外的视角,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

刚易折、柔有韧,柔性教育中的动静相宜、刚柔并济,让我们的教育保持着平衡、发展与和谐。

以上是我关于本学期生物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和反思。

我认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用生本教育思想引领生物日常教学,切合生物的教学实际,符合初中生循序渐进的心理,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更好地贯彻了《初中生物课堂标准(实验)》中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等课程的基本理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实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