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例 1.1】计算机网络可以被理解为()A.执行计算机数据处理的软件模块B.由自主计算机互连起来的集合体C.多个处理器通过共享内存实现的紧耦合系统D.用于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分布式系统【例 1.2】广域网中广泛采用的拓扑结构是()A.树型 B.网状 C星型 D.环型【例 1.3】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的差异不仅仅在于它们所能覆盖的地理范围不同,而且还在于()A.所使用的传输介质不同B.所提供的服务不同C.所能支持的通信量不同D.所使用的协议不同【例 1.4】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传输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分别称为()A. 报文(message)、帧(frame)、比特(bit)B. 分组(packet)、报文(message)、比特(bit)C. 分组(packet)、帧(frame)、比特(bit)D. 数据报(datagram)、帧(frame)、比特(bit)【例 1.5】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解决计算机之间通信问题的是()A.网络接口层 B.网络层 C.运输层 D.应用层【例 1.6】在OSI参考模型中,服务原语可划分为4类,包括请求、指示、响应和()A.答复B.确认C.应答D.接收【例 1.7】一个系统的协议结构有N层,应用程序产生M字节长的报文,网络软件在每层加上h字节的协议头,网络带宽中有多大比率用于协议头信息的传输?【例 1.8】请描述OSI模型中数据流动的过程。
精选试题练习【题 1.1】计算机网络可以被看成是自治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其中“自治的计算机”主要指()A.可以独立运行的计算机B.网络计算机C.裸机D.网络终端【题 1.2】将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属于计算机网络发展的()A.联机系统阶段B.计算机网络阶段C.标准化网络阶段D.网络互连和高速网络阶段【题 1.3】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A.客户机和服务器B.硬件、软件和数据C.主机、CPU、内存和外部设备D.计算机和传输介质【题 1.4】一下不属于协议的三要素的是()A.语法B.语义C.时序 D.异步【题1.5】通信协议包括了对通信过程的说明,规定了应当发出哪些控制信息,完成哪些动作以及做出哪些应答,并对发布请求、执行动作以及返回应答予以解释。
这些说明描述了协议的()A.语法B.语义C.时序 D.异步【题 1.6】下列不是网络模型进行分层的目标的是()A.提供标准语言 B.定义标准界面C.定义功能执行的方法 D.增加功能之间的独立性【题 1.7】TCP/IP协议簇中的协议主要定义的层次是()A.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B.网络层C.运输层 D.网络层以上【题 1.8】TCP/IP协议簇中属于网络层协议的是()A.ARP、IP、ICMPB.TCP、UDPC.TCP、IPD.SMTP、DNS【题 1.9】下列属于应用层协议的是()A.IP、TCP和UDPB.ARP、IP和UDPC.FTP、SMTP和TELNETD.ICMP、RARP和ARP【题 1.10】能够实现可靠的端到端通信服务的层次是()A.数据链路层B.网络层C.运输层D.应用层【题 1.11】相邻层间交换的数据单元称之为()A.SDUB.IDUC.PDUD.ICI【题 1.12】Interner是一个()A.国际组织B.软件集合C.网络集合D.计算机网络【题 1.13】在计算机网络的不同系统中位于相同层的实体称为()A.同等体B.同等层C.对等层D.对等实体【题 1.14】网络体系结构可以定义为()A. 一种计算机网络的实现B. 执行计算机数据处理的网络系统C. 建立和使用通信硬件和软件的一套规范D. 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指定的一个标准【题 1.15】OSI模型的物理层负责()A.格式化报文B.定义连接到介质的特征C.提供远程文件访问能力D.为数据选择通过网络的路由【题 1.16】下列能够最好地描述OSI模型数据链路层的是()A.提供用户和网络的借口 B.处理信号通过介质的传输C.控制报文通过网络的路由选择 D.保证数据正确的顺序和完整性【题 1.17】在OSI中,能够决定使用哪条路径通过子网的层次是()A.数据链路层B.网络层C.运输层D.应用层【题 1.18】下列属于表示层提供的功能的是()A.文本压缩B.通明传输C.拥塞控制D.路由选择【题 1.19】在OSI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是()A.物理层B.网络层C.会话层D.表示层【题 1.20】在不同网络结点的对等层之间实现通信需要使用()A.模块借口B.对等层协议C.电信号D.传输介质【题 1.21】在OSI中,同层对等实体间进行信息交换时必须遵守的规则称为()A.协议B.借口C.服务D.会话【题 1.22】在OSI中,相邻层间进行信息交换时必须遵守的规则称为()A.协议B.借口C.服务D.会话【题 1.23】在OSI中,相邻层间进行信息交换时使用的一组操作原语称为()A.协议B.借口C.服务D.会话【题 1.24】无证实的服务包含的服务原语是()A.请求与响应B.请求与证实C.请求与指示D.请求与应答【题 1.25】在计算机网络中,分层和协议的集合称为计算机网络的()A.基本功能 B.组成结构 C.体系结构 D.参考模型【题 1.26】在计算机网络中,分层和协议的集合称为计算机网络的()A.因特网标准的形式 B.一种网络协议C.一种网络文件格式 D.一种网络技术 【题 1.27】TCP/IP模型的网络层中用于实现体制转换的协议有()A.ARPB.ICMPC.UDPD.TCP【题 1.28】ARPNET是Internet的前身,它是一种()A.电路交换网络B.报文交换网络C.分组交换网络D.混合交换网络【题 1.29】ISP是一个机构,它掌握着I\nternet的()A.服务B.请求C.协议D.借口【题 1.30】设有如下差错:噪声使传输链路上的一个0变成1或一个1变成0。
该差错发生在()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应用层【题1.31】设有如下差错:一个分组被传送到错误的目的地。
该差错发生在()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应用层【题 1.32】设有如下差错:收到一个序号错误的帧。
该差错发生在()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应用层【题 1.33】在OSI模型中,N层提供的服务是如何与对等层实体交换信息来实现的()A. 利用N+1层提供的服务以及按N层协议B. 利用N层提供的服务以及按N+1层协议C. 利用N-1层提供的服务以及按N层协议D. 利用N层提供的服务以及按N-1层协议【题 1.34】下列能够正确描述OSI参考模型中数据封装过程的是()A.数据链路层在分组上增加了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B.传输层将数据流封装成数据帧,并增加了可靠性和流量控制信息C.网络层将高层协议产生的数据流封装成分组,并增加了IP地址和控制信息D.表示层将高层协议产生的数据分割成数据段,并增加了源端口和目的端口信息【题1.35】下列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协议所做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语法、语义和同步B.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层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的集合C.协议规定了对等层实体之间所交换的信息的格式和含义D.在OSI中,要实现第n层协议,需要使用n+1层提供的服务【题1.36】在一个n层的层次型网络系统结构中,每层协议分别要求加上长为Hn字节的报头。
如果应用进程生成的数据长度为D字节,则在物理传输介质的带宽中有多大的比例是用来传输有效应用数据的?【题 1.37】广播式网络中是否需要设置网络层?为什么?【题 1.38】简述OSI服务与协议之间的关系及区别。
【题 1.39】简述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的特点。
【题1.40】在现代分组交换网中,源主机将长的应用层报文分段为较小的分组并向网络发送,接收方则将这些分组重新装配为最初的消息,我们称这个过程为报文分段。
考虑一个报文是7.5MB长,在图4-1-4中从源发送到目的地。
假定在该图中的每段链路是105Mbit/s。
忽略传播时延、排队时延和处理时延。
源——分组交换机——分组交换机——目的图4-1-4题1.40的图(1)考虑从源到目的地无报文分段地发送该报文。
从源主机到第1台分组交换机移动第1个分组需要多长时间?注意,每台交换机使用“存储转发”分组转换,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移动该报文需要多长时间?(2)现在假定该报文被分为5000个分组,每个分组长1.5KB。
何时第1个分组从第1台交换机发送到第2台交换机?何时第2个分组从源主机发送到第1个交换机?(3)当使用报文分段时,从源主机向目的主机移动该文件需要多长时间?将该结果与(1)小题答案进行比较并解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