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科技成果——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薄膜
技术创新点
静电纺丝是国际上最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可大规模制备连续微纳米纤维的技术。
由于该技术装臵相对简单,成本较低,可工业规模生产,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薄膜在诸多领域有潜在应用前景。
我们实验室过去几年在静电纺丝仪器的改进、多种功能纳米纤维方面申请和授权国家专利多项。
可以转化的成果如下:
(1)制备的复合纳米纤维(纤维中还可增加某些金属化合物纳米颗粒)通过真空碳化处理,再经过成型处理,可以制备成多孔的炭电极材料,用于超级电容的电极和海水淡化EDI装臵的电极材料。
(2)制备的有序排列的纳米晶结构无机半导体(氧化锌、二氧化钛、钛酸钡)纳米纤维薄膜由于具有非常大的比表面积,可以用于新型共混太阳能电池的电极材料、以及用于高灵敏度气体探测器和传感器。
技术性能
(1)该项目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钛酸钡纳米纤维薄膜的响应相对湿度区域大,范围从12%到98%,可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均小于1秒。
(2)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导电高分子纳米纤维薄膜可以探测极低浓度(约100ppb)的氨气。
(3)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锰酸锂纳米纤维,通过成型处理,可用于高容量高电压型正极材料,比电容可达120mAh/g。
市场分析
纳米纤维结构的气体探测器和传感器由于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灵敏度,有望逐步部分取代现在市售的探测器和传感器。
此外无机半导体纳米纤维结构的电极材料由于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化学活性,在超级电容电极、新型太阳能电极、海水淡化EDI装臵的电极材料、以及催化材料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技术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