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意义,会计算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过程与方法
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的过程,能利用平均数、加权平均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和意义及其应用。
难点:能利用平均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
教学用具
多媒体
第一课时
“平均成绩”“平均年龄”“平均收入”“平均产量”……。
打开报纸,翻开书本,“平均”一词随处可见。
你知道平均的含义是什么吗?在实际问题中,怎样求平均数呢?
(一)观察与思考
将一块试验田分成面积相等的8块,每块100m2,在地力、肥料、管理等相同的条件下试种两个不同品种的小麦,产量如下表:
1.从图26—1的两幅统计图中,能看出哪个品种小麦的产量更高些吗?
2.用什么数代表A ,B 两个小麦品种的单位面积(以100m 2
为单位面积)的产量较合适? 3.如果只考虑产量这个因素,哪个品种更适合本地种植?
由于同一品种的小麦在四块试验田上的产量有差异,要比较两个品种中哪个产量高,通常情况下是比较它们的平均产量。
品种A 和品种B 在四块试验田上的平均产量分别为
1
(95858290)88(kg)4+++= 1
(85100105110)100(kg)4+++=
由此可知,品种B 比品种A 的平均产量高,品种B 更适合本地种植。
注:
1.通过观察比较,品种B 的产量更高。
2.用小麦的平均产量代表较合适。
3.品种B 。
一般地,我们把n 个数x1,x2,…,xn 的和与n 的比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mean),简称平均数,记作“x ”,读作“x 拔”。
即
12n 1
x (x x ...x )n =
+++
95,85,82,90与其平均数88的差分别为7,-3,-6,2,它们的和为0。
85,100,
105,110与其平均数100的差分别为-15,0,5,10,它们的和也为0。
由此可以看出,平均数是将各数据之间的差异相互抵消的结果,它反映了数据的“一般水平”。
注: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与这组数据平均数的差的和为0。
即
12n 12n x x)+(x x)+...+(x x)x x ...x )nx nx nx=0---+++-=- ( =(
(二)做一做
某年级20名学生在一次数学竞赛中的成绩如下:(单位:分)
80 85 70 75 70 75 80 80 75 85
75 80 75 70 80 75 85 70 80 75
(1)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
(2)求这20名学生的平均分数。
小明根据“做一做”第(1)题统计的结果,这样计算平均数:
1
x(704757+806853)77(
=⨯+⨯⨯+⨯=分)
20
这样计算合理吗?请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注: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对数据进行整理,会用简便方法计算平均数。
(1)
(2)77分。
小明的计算方法合理。
实际上,这是求平均数的简便算法。
(三)练习
用举手示意的方法调查你们班全体同学的年龄(周岁),将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内,并用计算器计算平均年龄。
(四)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的主要知识点。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