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教学查房

护理教学查房

护理教学查房的意义1.护理教学查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设置问题、展开讨论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其主动探讨有关问题,进行交流,能在学习和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应激能力。

2.能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查房中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分析、讨论、解答,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了记忆,达到了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目的,为今后独立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能全面观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能直接了解和观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了整体护理观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4.教学查房给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老师除了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还必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教学管理能力。

护理教学查房使老师,不断强化和拓宽自身的理论知识,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入浅出地分析、总结,无形中也提高了带教老师的水平。

护理教学查房一、查房前准备1.在带教老师指导下选择病例。

2.学生熟悉病情,查阅文献,翻阅资料。

3.学生推选主持人。

二、查房内容1.主持人介绍查房的主要内容、参加人员、各参加人员负责的内容。

2.汇报病史: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日期、主诉、来时的生命体征及主要的症状和体征、病情演变过程、诊断和治疗。

3.护理评估:目前的身体状况(临床表现+相关检查)、健康史、心理社会状况。

4.针对目前状况,提出护理诊断。

5.根据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

6.带教老师补充,讨论并分析护理诊断是否恰当、护理措施是否得当、是否符合病人要求、是否落实到实处等。

7.学生提出护理过程中困惑的问题,带教老师解答。

三、带教老师小结1.评价病史汇报、评估方法是否完整、准确。

2.评价护理程序的运用程度。

3.提出该病人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护理实习生教学查房(学生主查)基本流程发布时间:2009-7-21 点击量:1551 发布消息: 院办第一步:查房前准备1.主查学生准备:1)选择评估病人,在带教老师帮助下选择病例,准备病史,拟提问题,查阅文献。

2)制订查房方案(查房目标,重点分析内容,拟提问题)3)将病史和拟提问题提前一周发给参与者。

2、学生准备:熟悉病情,翻阅资料。

第二步:现场评估主查者和参与者到床边评估病人(带体检物品)第三步:主查学生汇报病史汇报入院病史(生理、心理、社会)→病情的演变过程→ 主要治疗、护理→提出目前护理诊断、相关因素,护理措施→带教老师补充病史→学生提出护理过程中困惑的问题。

第四步:讨论和分析主查者按查房教案重点分析内容提出讨论与分析如:护理问题是否恰当;相关因素是否确切;护理措施是否得当;是否符合病人需求;是否落实到实处;是否有效果评价。

第五步:结合本病例介绍有关国内外治疗护理的新进展第六步:小结1、评价病史汇报、评估方法是否完整、准确2、评价护理程序的运用程度3、提出该病人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4、评价查房效果,目标达到程度。

时间:2009年10月12日上午8:30时地点:护理办公室参加人员:护士长,护甲(巡回1是老护士),小王(巡回2是新护士),小李(洗手护士是新护士),护乙(老护士),护丙(老护士).手术病例:剖腹产术护士长:大家术前准备做完了吧.手术9:30时开始,我们利用半个小时对这台剖腹产手术进行术前查房.首先巡回护士介绍一下病人的情况.护甲:手术通知单是昨天下的,为择期手术.产妇26周岁,足月双胎妊娠,B超显示右侧胎儿为无脑儿,未动产.下肢水肿+++.左侧胎心136次/分,右侧胎心140次/分.平时身体健康.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无其它传染病史.无手术史.血型A,RH阳性.对青霉素有过敏史.今日未进饮食.护士长:小王这样的病人需要做那些护理计划?术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小王:1》因胎儿有异常,病人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首先要注意病人的心理护士,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2》双胎使子宫巨增,可能会发生子宫收缩不好,要备好绷带,以防做宫腔填塞时用.做好输血的准备.3》做好新生儿的抢救工作.4》病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术前要备好消毒液.做好术中和术后的消毒隔离.5》病人对青霉素有过敏史,属于过敏性体质.术中用药时要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物品准备有:绷带,输血用物,抢救新生儿的药物和1ml小注射器,吸痰管.一次性脚套,消毒液护士长:还有补充的吗?护乙:麻醉完毕要注意病人的体位,防止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护士长:小李,为什么孕妇有可能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呢?一般应该哪侧卧位.小李:因为增大的子宫在仰卧位容易压迫孕妇下腔静脉,因而阻碍血流回心,使血压降低.特别是巨大儿和双胎更要注意,在摆体位时应该使病人稍向左侧.护士长:孕,产妇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不仅对其本身不利,发生体位性休克,难产,而且对胎儿也有危害.胎儿因孕母血压低,胎盘供血减少,影响氧的供给,因此在麻醉完毕翻身仰卧时要特别注意观察.左侧卧位30度,减轻子宫对腹部大血管的压迫,预防术中低血压的发生.因为孕妇增大的子宫大部分是呈右旋,而下腔静脉在脊柱前右侧,左侧卧位可减轻对下腔静脉的压迫,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可是,也要注意观察,有少数子宫偏左,如果取左侧卧位,则反倒压迫下腔静脉而发生低血压综合征,这种情况应采取右侧卧位.小王,你回答在接下新生儿给他(她)吸痰时哪侧卧位较好?小王:哪侧都可以吧,要注意头高脚低侧卧位.护士长:护丙她说的对吗?护丙:也对,不过最好是左侧卧位.因为在清理呼吸道时左侧卧位具有解剖学优点.侧卧位可因重力的作用使黏液聚集在颊部,保持呼吸道通畅.而左侧卧位又可以防止由于右侧支气管粗短,吸入异物机会多的危险.护士长:护丙说的很好,在抢救新生儿时要注意这点.大家在手术中还要注意一点,无脑儿无生存意义,在取出时洗手护士注意协助手术医生要根据情况合理处置.防止其哭声影响病人的情绪.小李负责协助接老大(先出的孩子).护甲负责协作接小的(后出的孩子).绷带准备了几个?护甲:10个.护士长:可以.护丙你去检查一下她们的准备工作.(入手术间检查术前准备)护丙:药品和物品准备齐全.护士长:好,准备接病人.理查房记录的意义护理查房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护理记录是检查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得到高质量护理的依据之一,在一些非凡情况,也可成为法律证据。

在护理质量检查、护理病例讨论中,有效的记录可以证实该病人的护理质量。

所以,护理查房记录的质量可以反映一个护理单元的病人护理质量,反映护理单元整体护理水平,也是执行规范护理质量控制的依据。

主要内容:1、分管护士简述病情经过。

2、分管护士汇报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

3、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术后床边备好氧气、监护仪、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伤口敷料的渗血情况,伤口负压引流量、性质、保证其引流通畅有效,术后抬高患肢15~20°,这样有利于患者静脉、淋巴回流防止或减轻术后肿胀。

应用自控镇痛泵者观察其效果,以降低患者的痛感及应激反应,确保患者身心处于较舒适的状态,以利于术后恢复。

穿矫正鞋以防患肢内收、外旋,有利于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防止关节脱位。

2)引流管的护理术后患肢伤口处一般留置2根引流管,外端接负压吸引器,它可将关节腔中的淤血吸出体外。

24~48h后引流量明显减少即可拔除。

在此期间活动时不要让引流管打折、受压、扭曲、脱出等。

引流期间保持引流通畅和负压状态,必要时挤压引流管,避免因引流不畅而造成感染。

如引流液骤减,患者主诉伤口肿痛需及时查找原因查看负压引流是否通畅,观察患肢的末梢血循环。

如患者自觉患肢有麻木感、疼痛、感觉减退等情况。

应及时告知医生,查明原因进行处理讲解并示范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1)正确的翻身方法:首先告知病人术后翻身的目的,以提高患者的认识使其主动配合。

手术当日可以向患侧15~20°翻身,身下垫软枕。

为避免他人翻身带来的疼痛与不适,可以嘱患者健侧下肢屈曲,利用患者健侧足部及双肘的力量支撑床铺,腰部稍用力使身体(臀部)上抬以助减压或用双手垫在臀下并按摩臀部,以防止臀部皮肤长期受压造成皮肤破损的发生。

另外,还应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以防止肺部感染。

术后第一日可将床头抬高10~20°,鼓励患者在床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如上肢运动、踝关节背伸、跖曲练习。

(2)术后2~3天疼痛缓解后指导患者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未固定关节的活动,拔除引流管拍摄X线片后结合病人的全身情况在床位医生的指导下开始康复锻炼。

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以患者无不适感为宜。

髋、膝关节屈伸练习,每日2~3次,每次15~20min,注意屈髋不能大于90°。

要正确搬运患者,保护患侧髋部,始终保持对患肢外展中立位,4周内禁止向患侧侧卧,4周后向患侧侧卧时,两腿之间应夹40cm 厚的棉枕,避免髋关节内收。

在使用坐便器时应首先使床头抬高30°左右,使髋关节稍成屈膝位,下肢外展,内旋的基础上将坐便器送入,注意保护患侧髋关节。

立位行走练习:据手术及患者恢复情况而不同,如使用骨水泥固定型假肢,术中无植骨、骨折等情况,术后3~5天即可扶起借助行器并需在旁给予协助下床活动,指导患者上下床,下床行走时保持两腿分开,双手提起助行器向前移动10cm左右再放下,依靠助行器支撑身体的重量。

患肢迈向前一小步。

继续向前移动助行器,健肢再向前走一步,与患侧平行或稍向前,再重复上述动作。

在转弯时应以健侧为支点,患侧向健侧转动,逐步移动患肢完成转弯动作,以避免患肢过度外旋。

在活动中护士应在旁协助并观察患者面色、呼吸、脉搏,以防止发生意外。

5 防止并发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人体较大的重建手术,术后易发生多种并发症,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制定并执行全面细致的护理计划。

(1)为防止人工髋关节的脱位,除严格控制患者的体位、正确搬运患者、指导并协助患者翻身外,术前应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放置坐便器的方法,充分做好术前指导,讲明术后的注意事项,并让患者掌握,配合治疗和护理,加强自护知识指导,提高自理能力。

正确早期功能锻炼,开始走路后的一段时间用小步走,以避免髋关节大幅度伸展。

从轮椅或坐便器起立时,要两脚叉开,张开双膝,挺胸,不至于上半身向前倒下,以上肢负担体重慢慢起身。

(2)为防术后切口感染术前须严格做好皮肤准备。

预防应用抗生素,注意摄取平衡饮食,提高机体抵抗力。

术后严密观察切口负压引流情况及伤口敷料的渗血情况。

加强抗生素的使用,合理用药。

(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深静脉血栓形成三大因素是:静脉内皮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高凝状态。

由于术中大量异体库存血的输入及术后卧床制动,使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