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课后练习及答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1.同学之间交流:怎样才能更精确地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一页纸的厚度、铜丝的直径?你能想出多少种测量硬币周长的方法?硬币的直径——用直尺和三角板如图所示测出硬币的直径。
硬币的周长等于它在纸面上滚动1周的线段的长纸的厚度——测量出100张纸的厚度再除100。
铜丝的直径——将铜丝在一只笔上排紧绕上数圈,测出所绕铜丝的长度,再用这一长度除以所绕的圈数就得到了铜丝的直径。
测硬币周长的方法有:(1)用绳子绕硬币一周,测出所绕一周绳子的长即为硬币的周长;(2)在硬币上作两条弦,分别作中垂线,相交的点就是硬币的圆心,让刻度尺过圆心,就测出了其直径,再用直径乘以圆周率就得到了其周长;(3)作出相互垂直且有一个公共端点的两条弦,把另两个端点连起来就是该圆的直径,用刻度尺测出该圆的直径,再乘以圆周率就得到了其周长;(4)让硬币在纸上沿直线滚一圈,记下起点和终点,用刻度尺测出两点之间的长度就是其周长。
2.你知道吗?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尺”,比如在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
请你根据这一常识,设计一个方案,估测你的身高约多少。
用刻度尺测量自己的脚长,在乘于7得到了自己的身高。
3.一天等于多少秒?一天=24×3600 s=86400s4.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就做成了一个摆如图。
要测出他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周期),怎样能测得更准确?你能做一个周期为1秒的摆吗?测摆动50次或者更多次所用的时间,求平均值。
次数越多越精确。
另外最好是从最低处开始计时,因为那时候速度最大,时间短。
通过调整摆线的长度来调整摆动的周期。
《运动的描述》1.分别以火车车头、车厢的座椅、树木、房屋为参照物,说一说行驶列车上的物品相对于哪些是静止的,相对于哪些是运动的。
以火车车头为参照物——物品是静止的。
以车厢座椅为参照物——物品是静止的。
以树木为参照物——物品是运动的。
以房屋为参照物——物品是运动的。
2.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期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山 B.船 C.流水 D.河岸B3.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远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在屏幕内。
人们怎么会认为他们是运动的呢?谈谈你的看法。
通常对运动的描述,我们习惯取地面为参照物。
感觉运动员跑的得快,是因为我们看到运动员相对于背景的相对运动比较快;而摄象机在拍摄运动员比赛时,镜头是始终跟着运动员,即与运动员保持同步,而看电视时,由于习惯人们仍取跑道为参照物,这就导致看电视转播时,我们感觉运动员跑的很快,但他们始终处于屏幕上。
《运动的快慢》 1.ts v =是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运动快慢的。
能不能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表示运动的快慢?可以,实际上在跑步比赛时,就是利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比较运动员快慢的。
但在物理学中是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来表示运动快慢的。
2.有些公路每隔1km 就立着一个里程碑。
如何利用里程碑估测自行车的速度? 用表测出骑自行车,从一个里程碑到达相邻的另一个里程碑所用的时间,根据公式t s v=计算出其速度。
3.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 用时6s ,后50m 用时7s ,小明前、后50m 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4.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G11次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2011)如下表所示。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1)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列车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块?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慢?(1)h km skm t S v 89.26792.41318=== (2)∵h km h km t S v 36.26553.1406111===∴通过比较v 1、v 2、v 3可知,济南到南京段运动的最快;南京到上海段最慢。
《测量平均速度》《第二章 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用手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我们听到了声音,同时观察到橡皮筋变“胖”变“虚”了,这是因为橡皮筋在振动。
请你举出其他的例子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在你所举的例子中,请说明是哪个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
(1)把钢尺放在桌子边上,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三分之二处,另一只手轻轻去拨动钢尺的另一端,钢尺振动产生了声音。
(2)在鼓的鼓面上放上几个黄豆,轻轻击打鼓面,鼓面上黄豆在跳动,并产生了声音。
(3)敲锣的时候,锣振动产生声音,只要用手按住锣面,停止了振动,声音也停止。
(4)打洋琴的时候,把一个小纸条放在琴弦上,小纸条就会跳起来,并发出悦耳的声音。
等到小纸条停止跳动时,当然琴声也就没有了。
(5)人说话时,如果用手摸嗓子,也会感觉到喉部在振动, 发音停止了,就不会感到喉部在振动了。
2.阅读课本中的声速表,你能获得关于声速的哪些信息?(1)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2)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比空气中快。
(3)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3.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次敲打的声音?试一试,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会听到两次敲打声音;一次是通过铁管传播的,另一次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但声音在空气和铁管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根据tS v 可知,当传播的路程相同时,传播的时间与传播的速度成反比,所以传播的速度不同,导致传播的时间也不同。
4.在室内讲话比在狂野里响亮,这是为什么?在屋子里说话,说话的声音传到墙壁上又反射回来,时间差太短,我们不能分辨出回声与原声,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使原声加强,因此我们听到的响亮;在空旷地方说话,声音传播出去,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不能反射形成回声,我们听到的只是原声,因此听起来就没有屋子里响亮。
5.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
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约后听到回声,那么 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米?S=21vt=21×340m/s ×=255m 《声音的特性》1.观察一件乐器。
它是由什么振动发出声音的,又是怎样改变音调和响度的?弦乐:是由张紧的弦线振动,并带动共鸣箱内的空气发生共振,产生响亮的声音,改变琴弦张紧程度、长短,能改变振动频率来改变声调;通过改变琴弦的振幅来改变响度。
管乐如笛子:是靠乐器内空气柱的振动来发出声音,改变空气柱的长短(如按住或打开不同的孔),来改变音调;改变吹奏的力量来改变响度。
?敲击乐器:是靠自身的震动传声声音。
每个乐器根据自身固有频率发出固定频率的声音,轻重敲击,改变其响度。
2.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
如果这种昆虫的翅在2s 内做了700次振动,频率是多少?人类能听到吗?20000 Hz >350Hz >20 Hz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该昆虫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3.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女高音”“男低音”“引吭高歌”“低声细语”。
这4个词语中“高”“低”描述的各是声音的哪些特想性?女高音——音调高;男低音——音调低;引吭高歌——响度大;低声细语——响度小4.小小音乐会。
试着制作一件小乐器,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用自己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看看谁的乐器有新意,谁演奏得好,说说你的乐器的物理原理。
看看以下制作方案能否给你启发。
方案一: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
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 ”的声音来(如图)方案二: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
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主管中。
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上下推拉“活塞”,音调就会改变(如图)。
方案一:是靠瓶子振动产生的声音,其水柱低的音调越高。
方案二:是靠管中空气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声的利用》1.请你分析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播能量还是利用声传播信息。
(1)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2)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3)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4)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1)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传递信息;(2)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传递信息;(3)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传递信息;(4)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传递能量。
2.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 后收到回波。
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1500m/s ,此处海水约有多深? S=21vt=21×1500m/s ×4s=3000m3.以“声的利用”为关键词,查询有关资料,写出有关声利用的几个事例。
1.声纳2.超声探伤仪超4.超声加湿器5.超声清除牙垢等6.次声检测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等7.超声波碎石《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章 物态变化》《温度》1.图中各个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多少(每隔温度计的单位都是摄氏度)?甲: ℃ ;乙 9℃ ;丙 ℃ ;丁 -4℃ 。
2.在教室挂一只寒暑表,在每个课间测出教室的温度,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以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温度,分别在图上描点并画出晴天及阴天两种天气的温度—时间图象。
通过比较,你能看出这两种天气温度变化的规律吗?略3.不同物质在升高同样温度时,膨胀的多少通常是不同的。
如果把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当温度变化时这样的双金属片就会弯曲。
怎样用它制作成温度计?画出你的设计草图。
市场上有一种指针式寒暑表(如图),就是用双金属片做感温元件的。
到商场去看一看,有没有这样的寒暑表。
制作原理:双金属温度计的感温元件通常是由两种膨胀系数不同,彼此又牢固结合的金属制成平螺旋型或直螺旋型的结构。
感温元件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指针轴。
当被测物体温度变化时,两种金属由于膨胀系数不同,使螺旋管曲率发生变化,通过指针轴带动指针偏转,直接显示温度示值。
4.根据科学研究,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降温,温度也只能非常接近℃,不可能比它更低。
能不能以这个温度为零度来规定一种表示温度的方法呢?如果它每一度的大小与摄氏度相同,那么这两种温度应该怎样换算?这个温度叫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是K。
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t+。
《熔化和凝固》1.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利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例子?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请各举一个例子。
熔化吸热:用冰保鲜食物、用冰块给发烧病人进行物理降温。
凝固放热:冬天,地窖里太冷会引起一些蔬菜受冻,放上几桶水,利用水结冰时放热防止蔬菜受冻不利熔化:雪熔化时造成周围环境温度降低,而易冻伤人和动物不利凝固:铁在凝固时会散发出大量的热,很容易伤害到正在工作的人。
2.在探究固体熔化过程温度的变化规律时,如果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过长,可能会带来什么问题?可能会导致晶体熔化过程的温度记录不全甚至没有记录,找不到正确的晶体熔化温度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