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 第4单元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 第4单元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第4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公元220年至581年)
1.魏晋南北朝的美术出现了哪些新面貌?其社会历史原因何在?
答:(1)美术领域的新面貌
①美术创作上题材范围扩大。

汉代宣传道德规范的经史、孝子、列女和列士的内容仍占一定比重,反映生活特别是士族生活面貌的作品有所增加。

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日趋活跃,山水、花鸟画有脱离人物画而成为独立画种的趋势。

②绘画理论和绘画史性质的著作也开始出现。

顾恺之《论画》、宗炳《画山水序》、谢赫《画品》等成为中国画论画史的奠基之作。

③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画家。

三国的曹不兴,西晋的卫协,东晋的顾恺之,南北朝的陆探微、张僧繇(yáo)、杨子华、曹仲达等人成就卓著,后世垂范。

④宗教美术出现极端繁荣的景象。

在统治阶级提倡支持下,各地纷纷大规模地建造寺庙和开凿石窟。

⑤江南和北方美术创作都非常活跃,各有特点,并在互动中得到发展。

西域及北方地区的美术在中原传统艺术与外来美术交流中出现了地域性的特色。

(2)社会历史原因
①政治上战乱频繁、政权纷争,社会矛盾异常激烈;
②经济上北方人民大批南迁,促进了东晋及南朝经济的繁荣;
③文化上民族大融合促进了中原与西域之间文化艺术的交流,以及崇尚自然,反对名教的社会风气扭转了社会的审美取向和艺术的创新。

2.南北朝有哪些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分别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答:(1)南朝画家
南朝许多著名画家大都为皇帝所御用,或出身于名门士族,创作题材多限于佛道、贵族生活、时装美女之类。

他们的创作注重构思及人物情态的刻画方面,较前代已有明显提高,有些作品还具有风俗画性质。

南朝的代表性画家有陆探微、宗炳、谢赫等人。

①陆探微的人物画
陆探微的画曾被谢赫评为“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是公元5世纪后半期最有影响的画家。

擅画道释及古贤、贵族、名士肖像,也画类似风俗性和花鸟题材的作品。

他画人物“秀骨清像”,反映了当时士族赏鉴人物的审美时尚。

作画“笔迹劲利”,气势连贯,被称为“一笔画”,画风“精细润媚,新奇妙绝”,和顾恺之同被列为笔迹细密的密体。

②宗炳
精于书画,又擅弹琴。

信仰佛教,思想兼有儒、道各家的影响。

好山水,将游历过的景物图写于壁上。

在其所著《画山水序》中提出“畅神”之说,具体论述了如何在有限的画面上画出广阔的山水景物,其经验总结已接近西方透视学之原理。

③谢赫
精于画肖像及丽服靓妆的时装妇女,但主要贡献则在绘画评论方面。

谢赫所著的《画品》对魏晋以来27位画家进行评论,是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绘画品评专著。

开创了史实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体例。

谢赫重视绘画的教育感染作用;强调画家对生活深入观察和生动准确地表现对象;重视对人物精神状态特征的挖掘;并提出品评画家优劣的六个方面——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采,经营位置,传模移写。

(2)北朝画家
①蒋少游
擅长建筑、工艺及书画。

蒋少游一生才能主要发挥在“剞劂绳墨之间,围湖城殿之侧”方面。

他还精于人物画及雕刻,只是没有作品流传下来。

古文献中保留北魏画家资料极少,著名者仅蒋少游一人。

②杨子华
北齐著名画家。

杨子华在当时被尊为“画圣”,受到北齐统治集团的重视,成为御用的宫廷画家。

善画贵族人物、车马、宫苑等。

3.试述顾恺之的时代、生平以及重要传世绘画作品的艺术成就和他在理论方面的贡献。

答:顾恺之是中国绘画史上有较多史料、又有作品摹本及理论著述流传至今的最早的画家。

他的艺术思想、绘画题材和艺术技巧,都对后来绘画艺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1)时代生平
顾恺之是东晋时期最重要的画家,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完全摆脱了汉代的幼稚水平而进入成熟阶段。

有“才绝、画绝、痴绝”的“三绝”之誉。

(2)传世作品
①《女史箴图》
是顾恺之根据西晋文学家张华所写《女史箴》而创作的设色长卷。

画卷以故事为例,标榜古代忠于帝王社稷的宫廷后妃,其内容表现了深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古代宫廷妇女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

②《洛神赋图》
根据曹植的同名诗篇,采用连续图画形式画成的长卷。

画卷通过反复出现曹植和宓妃(洛
神)的形象和对他们之间的情感动态的描绘,形象地表现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因人神之道相殊而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具有强烈的神话气氛和浪漫主义色彩。

(3)理论贡献
①塑造人物形象时不仅满足于外表的肖似和姿态动作的生动自然,并且提出了“传神”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内在深度。

标志着作为画家在艺术表现上进入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新高度。

②所著《论画》中提出“迁想妙得”“以形写神”“悟对通神”等观点,是他艺术理论和美学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4.魏晋南北朝的山水画处于何种状态?宗炳《画山水序》对山水画提出了哪些重要见解?
答:(1)状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观念在沿袭前代强调社会功用的基础上,开始注重艺术的内在因素。

描绘自然风景的山水画从人物画背景下脱离出来,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画科。

尤其是南朝时期,经济的繁荣和安定的社会环境给绘画创作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山水画较前代已有明显提高,有些作品还有风俗画性质。

(2)宗炳在其《画山水序》中作出的理论贡献有:
①谈及“含道映物”“澄怀味象”,并提出“畅神”之说。

②论述了如何在有限的画面上画出广阔的山水景物,其经验总结已接近西方透视学之原理。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室壁画、砖画和石刻画有哪些重要遗迹被发现?它们对了解当
时美术发展的状况有何价值?
答:(1)重要遗迹
①丁家闸五号墓壁画
酒泉丁家闸五号墓为十六国时期建造,墓中壁画分层布局,全景构图,绘有日月、西王母和东王公、天马、墓主人坐毡、乐舞百戏、庄园劳作、车乘出行等,人物情态丰富,笔意灵动,善于点景铺排。

②魏晋墓砖画
出土于甘肃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砖画的设色以赭石和红色为主,兼用石黄、粉白及浅绿。

风格质朴明快,描绘时信手挥洒,有的粗犷奔放,有的细密劲利,能抓住生活中生动的细节加以夸张表现,具有浓郁的西北地区农牧生活气息。

③高句丽墓葬的石刻画
石刻壁画内容主要有墓主生前各种生活场面,如宴乐歌舞、狩猎、出行等。

题材丰富,设色沉着壮丽,用线缜密劲利,既有中原民族特色,又有本民族特色。

(2)价值
魏晋南北朝墓室壁画是中国历史上富有变革意义的绘画作品。

它以奔放飞动的线描为造型基础,色调鲜明、气韵生动。

生动广泛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体现了儒、道、佛三教互融共存的观念特征,表现了真挚的世俗情感,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6.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六法”的内容是什么?在美术评论中有何意义?
答:南朝谢赫的《画品》是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绘画品评专著。

(1)内容
六法的内容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采,经营位置,传模移写。

气韵生动,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

骨法用笔,是指用笔的艺术性,包涵着笔力、力感、结构表现等意思在内。

谢赫之后,骨法成为历代评画的重要标准。

应物象形,是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

随类赋彩,是指色彩与所画的物象相似。

经营位置,是指绘画的构图须费思安排,实际把构图和运思、构思看作一体。

传模移写,是指临摹作品。

其中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使作品具有强大感染力的“气韵生动”列为首要准则,其次为用笔及形、色、构图、临摹技术等绘画造形基础和技巧。

(2)意义
在美术评论中的意义在于,“六法”的提出具有绘画实践及理论探讨的总结性意义,对后来绘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7.竹林七贤及荣启期模印砖画的时代、艺术特色以及在南北朝绘画史上的意义。

答:竹林七贤及荣启期模印砖画创作于南朝
(1)艺术特色
①此砖画改变了汉画像砖剪影式、画幅较小的风格,大力创新,制作过程更为复杂。

②凸起的线条优美流畅,表现力强,人物比例匀称,秀骨清朗,神情生动,准确而概括地把创作对象的形象特征和内心世界刻画出来,为相当成熟高妙的人物画作品。

③画中采用的散点透视法,对称的构图方式,匀称和谐、情调统一。

④在阳线塑造人物的基础上,填绘色彩,有机地把绘画、雕刻、设色三者结合起来,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