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
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
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
如“完
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
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
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
如“有条不紊”取自
《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
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
《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
“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
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
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
一般也叫“方块字”。
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
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
所以,汉字
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
这一特性在
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
汉字
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
的精神家园。
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
的享受汉字、汉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汉字教学方面,积累了
极其丰富的历史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在继承传统经验的基础
上对汉字教学进行了不断地改革与探索。
,
语文是语言和文学及文化的简称。
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口头语言较随意,直接易懂,而书面语言讲究准确和语法;文学包括
中外古今文学等。
此解释概念较狭窄,因为语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艺文
(文学、曲艺等),还有很多实用文(应用文)。
通俗的说,语言就是说话
艺术。
一般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
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
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它是听、说、读、写、译、
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