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备维修标准.

设备维修标准.

设备维修技术标准1电动机(内修、外修)1.1 电动机维修技术标准共10项,项目如下表:1.2 标准1.2.1 绝缘电阻(1)1000伏以下的交流电机,绕组的绝缘电阻在常温下应不低于0.5兆欧。

(2)1000伏及以上的交流电机,绕组的绝缘电阻在常温下应不低于每千伏1兆欧1.2.2 直流电阻的测定1.2.3 定心(1)刚性连轴器定心的允许偏差(2)齿轮连轴器定心的允许偏差(3)弹性连轴器定心的允许偏差1.2.4 定转子气隙对不同类型的交流电机定转子气隙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同平均值之比,不应超过下列数值:1.2.5 温升(1)感应电机的温升限度见下表(单位:K)(2)同步电动机温升限度见下表(单位:K)备注:I. 全封闭管道通风及全封闭冷却型均按开放型的温升上限为依据。

II. 全封闭的水冷、油冷、水中型的温升不适宜使用本表,应另据特殊协定。

III. 采用高级绝缘的滑环附近绕组是低级绝缘,则应按低级绝缘考虑。

IV. 在第一项的定子绕组里,凡功率大于5000kW以及定子铁心长度(包括通风管道)1m以上的,不适宜采用温度计法。

V. 对于5000kW以及定子铁心长度(包括通风管道)1m以上的,如果订货与制造方无协定,那么F级、H级的温升限度,不能超过B级的温升上限。

VI. 环境温度的限度为40 C。

(3)空冷同步电动机温升限度见下表(单位:K)1.2.6 电刷及刷握B 级—可逆运行的交流电机C 级—双层电刷,每层厚度>4mm备注:(1)表1适用于石墨电刷;表2适用于含金属的电刷(2)电刷的磨损限度:I. 刷辫固定件以下5mmII. 对分层电刷或厚度在8mm以下的电刷,为刷辫固定件以下10mm III. 电刷产品的寿命线。

(3)刷握与滑环表面的间隙h(mm(4)电刷的压力1.2.7 滑环偏差允许值及磨损限度(1)滑环偏差的允许值滑环偏差是指滑环滑动面的偏差,由千分表测定(2)滑环的磨损限度滑环磨损的原因:I. 过电流II. 振动引起接触不良III. 碳刷材质不适当IV. 接触压力过小或过大1.2.8耐压试验交流电机在绕组更换,绕组修理和维修时的耐压试验标准如下: (根据试验条件进行一种试验)备注:(1 )表中电压U指定子额定电压,对同步电机励磁绕组指励磁电压,感应电机绕线式定子绕组指最大感应电压。

(2)耐压试验前,电机绕组绝缘电阻应符合要求。

1.2.9 轴承(1)轴承的允许温度限度:(2)电机用滚珠轴承间隙见下表:(2)电机用滚柱轴承间隙(4)滑动轴承的磨损限度⑸滑动轴承轴瓦和轴径(D)的顶隙值为1/1000D~1.5/1000D1.2.10 振动参照下列振幅一转速曲线,对电机运行的振动状况作出评价:转速r/minA —最良B —良C —可D —较差(要检修)E —差(急需检修)F —很差(不能运转)1.2.11 同步电机旋转整流器(1)绝缘电阻测定名称使用摇表标准值备注同步电机定子线圈1000V 10M Q以上同步电机转子线圈500V 1M Q以上交流励磁机电枢线圈1M Q以上交流励磁机励磁线圈1M Q以上永磁机定子线圈1M Q以上交流励磁机检出线圈1M Q以上(2)SR SCR勺漏电流测定名称顺向电压逆向电压漏电流标准备注SR70%额定电压+350A/2000V(20mA 以下)-250A/2000V(20mA 以下)鼓风70%额定电压800A/2500V(40mA 以下)制氧1000600400振200幅1008070 m60504030201510注:额定电压是指SR SCR勺元件额定电压(3)励磁用整流器温升限值(单位:K)(4)对励磁装置的运行要求:(a)连续过电流能力;在下述表中要求的转速、电压和频率变化范围内运行正常(b)短时过电流能力同步电机在额定负载状态下,在电枢线端电压发生突然短路,励磁回路有过电流流过时其励磁装置不应产生故障。

另外,由于励磁装置的动作电流流过时,必须能承受下表的值:(5)对励磁装置的技术要求(a) 失磁保护继电器动作值一般为额定励磁电流的0.5倍,具体设定值按厂家规定。

(b) 强励用低压继电器释放值整定为额定值的(0.7〜0.8倍),吸上值为装置额定电压的1.5倍,具体设定值按厂家规定。

(c) 当电网电压在规定范围内波动时,装置的额定输出电压应保持稳定,其偏差应不大于额定值的10%。

(d) AC, EX励磁电流应限制在设计规定的上限及下限,其偏差在土0.5A范围内。

(e) 励磁回路绝缘水平,一般用500V摇表测量,必要时可进行耐压试验,但其绝缘耐压应符合转子耐压水平。

(f) 旋转整流装置单体设备及安装完成后,必要时可进行耐压试验,其耐压标准按有关规定进行。

2减速箱(内修)1.1 维修内容1.1.1清除机件和齿轮箱内油污及杂物。

1.1.2检查更换密封圈、润滑油、填料等。

1.1.3检查更换传动皮带、皮带轮、联轴节、键等。

1.1.4检查齿轮的啮合及油泵供油情况。

1.1.5检查紧固各部连接螺栓。

1.1.6解体检查齿轮、蜗轮、蜗杆等部件的磨损情况,磨损严重的机件应修理或更换。

1.1.7检查更换轴承或调整轴瓦间隙。

1.1.8检查轴的磨损、弯曲度、不合格的修理或更换。

1.1.9修理或更换冷却、润滑系统。

1.1.10 检查或修理基础。

1.1.11 油漆。

2.2 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2.2.1机体2.2.1.1机盖与机体的部分面应平整光滑、保证装配严密,可用塞尺检查部分面的接触密合性,即用小于0.05伽的塞尺插入深度不得大于部分面的1/3。

2.2.1.2 上盖与机体不得有裂纹,装入煤油检查不得有渗漏。

222渐开线圆柱齿轮 2.221齿轮不得有毛刺、裂纹、断裂等缺陷。

2.222齿轮啮合处的工作面即齿高与齿宽上的剥蚀现象不大于 20%2.223齿轮装配后啮合必须正确,其接触面积应符合下表规定:2.224 齿轮啮合的侧间隙应符合下表规定:2.2.2.5 齿轮啮合的顶间隙为0.2〜0.3m (m 为法向模数)。

2.2.2.6 用压铅法检查齿轮的侧间隙和顶间隙如不符合2.2.4及2.2.5条规定者、可按 2.2.2.4及2.2.5条修正中心距来实现。

2.2.2.7 两齿轮的中心距极限差应符合下表规定:2.2.2.8 齿轮中心线在齿宽上的不平行度不大于下表规定:2.229齿轮轮缘的径向跳动不大于下列规定:单位:毫米2.2.10齿轮节圆处齿厚的最大允许磨损值应符合下表规定:注:m米2.2.3圆锥齿轮2.2.3.1 齿轮必须光滑、无毛刺、伤痕、裂纹等缺陷。

2.232 齿轮轴中心线夹角极限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223.3齿轮中心线的位移不大于下表规定:2.234 齿轮啮合的侧间隙应符合下表规定:2.235 齿轮啮合的顶间隙为0.2〜0.3M(M为大端模数)2.236 齿轮节圆锥顶的位移不大于下表规定:2.2.3.7用涂色法检查齿轮的啮合区域,正确啮合的接触斑点应布满于大齿轮齿侧的中间部分,并接近于小端,其接触面积应符合下表规定:2.2.3.8 齿轮因啮合不贴实,可在大齿轮上修正齿形来调正,其修正极限面积应符合下表规定:2.2.3.9 锥齿轮齿顶圆锥的径向跳动应不大于下表规定:223.10 齿轮节圆处齿厚的最大允许磨损值应符合表 2.2.10中的规定224蜗轮、蜗杆2.2.4.1蜗轮、蜗杆的齿形表面不得有裂纹、毛刺、严重划痕等缺陷。

2.2.4.2 蜗轮、蜗杆啮合的侧间隙应符合下表规定:2.2.4.3 蜗轮、蜗杆的顶间隙应为 0.2 m 〜0.3 m ( m 为模数) 2.2.4.4 蜗轮、蜗杆的啮合接触斑点应占蜗轮齿工作面的 35〜50%,正确的接触位置应接近蜗杆的出口处,不得左右偏移。

2.2.4.5 蜗轮蜗杆中心距的极限偏差量应符合下表规定:单位:毫米2.2.4.6蜗轮蜗杆中心线在齿宽上的不垂直度应不大于下表规定:2.247 蜗轮中间平面与蜗杆中心线的极限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2.248 蜗轮节圆处齿厚磨损的最大允许值应符合表2. 10中的规定2.249 蜗轮齿圈的径向跳动不大于下表规定:2.2.5 轴2.2.5.1 轴及轴颈不应有毛刺、划痕、碰伤等缺陷。

2.2.5.2 轴颈的不柱度和椭圆度应不大于0.02伽。

2.2.5.3 轴颈处的不直度应不大于0.015伽。

其它部位的不直度应不大于0.04 mm/m。

225.4 安装轴承处的轴颈表面粗糙度应不低于Ra=1.6卩m2.2.5.5 轴上键槽磨损后,结构及强度允许情况下,可在原键槽120°位置上另铣键槽,键槽与轴的中心线不对称度不大于0.03 m。

2.2.5.6轴的表面及与密封件配合处有严重磨损或轴产生裂纹应更换。

2.2.6滚动轴承2.2.6.1 拆装滚动轴承应使用专用工具严禁直接敲打。

2.2.6.2检查滚动轴承如发现如下情况的任一项者,便应更换。

a)轴承内外圈滚道、滚动体、保持架有麻点、锈蚀、裂纹。

b)轴承转动时有噪音、或滚子过份松动。

2.263 轴承装入轴颈后,其内圈端面必须紧贴轴肩或定位环,用0.05伽塞尺检查, 不得通过。

2.264 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外圈与轴承座的配合,按下表选用:2.2.6.5与滚动轴承外圈配合的孔表面粗糙度为Ra=3.2卩m。

2.2.7滑动轴承2.2.7.1 轴瓦与轴承座的配合为H7/m6表面粗糙度为Ra=3.2卩m。

227.2 轴瓦与轴的配合为H9/f9,表面粗糙度为Ra=1.6卩m。

2.2.7.3 轴瓦间隙应符合下表规定:单位:毫米2.2.7.4 用涂色法检查轴瓦接触面积,每平方厘米应不少于2点,且在下瓦中部60〜90o范围内接触。

2.2.7.5 轴承合金不得有脱壳、裂纹、砂眼、破损、气孔等缺陷。

2.2.8密封圈2.2.8.1发现密圭寸圈老化、变形、磨损及损坏时应予以更换。

2.2.8.2装配前应检查调整密封圈内镶嵌弹簧的松紧程度,涂以适量润滑脂,安装时注意正反向。

2.3 试车与验收2.3.1 试车前的准备工作:2.3.1.1 应检查润滑油的牌号及液成面,必须符合规定。

2.3.1.2 应先用手盘动,使其运传几周,确认转动灵活平稳,才能启动。

2.3.2空载试车:2.3.2.1 各密封处、接合处不应有渗油现象。

2.322 各连接件、紧固件应连接紧密可靠、没有松动现象。

2.323运转平稳,不应有振动和冲击声音。

2.3.2.4 油泵供油情况正常。

2.3.2.5 可换向工作的减速机,应在正、反旋转方向分别试车。

2.3.2.6 试车时间不少于1小时。

正反向试车各不少于1小时。

2.3.3负载试车:2.3.3.1油温最高不超过60C,滚动轴承最高温度不超过70C,滑动轴承最高温度不超过65C。

2.3.3.2 负载试车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

2.3.3.3 新换齿轮在负荷试车后,应换去润滑油,清除磨损下来的金属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