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小组总结报告

学习小组总结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学习小组总结报告
篇一:学习小组活动小结
《行政管理学》
12春行政管理(本)学习小组活动总结
一、小组介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在我国班级教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理论指导之一。

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

武进电大12行管本科班,分为6个学习小组。

我们为第二小组,共有冯樱,冯黎霞,蒋琦,周珏,徐鸿,王乘恺等六位组员。

我组理解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学习计划,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我们第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点是:以讨
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同组学生在讨论中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
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
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
己的学习行为)。

在张晞老师的精心组织与安排之下,根据《市场营销学》学习小组活动计划,我作为组长负责召集同组学生按计划学习,平时同学间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对本门课程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相信会对今后的工作产生较大的帮助。

二、活动内容充实、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1.分配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

与此
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按照本课程的学习小组活动计划,我们小组积极参加了省校的课程论坛活动,班级的参与度很高。

主要内容为联系实际论述行政主体的特征,通过分组讨论发言,每位学生形成一份完整的答案并上传省校论坛,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2.合作探究。

每个组员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组员根
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组员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

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

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3.整个学期的小组学习过程中,任课老师始终和我们保持密切联系。

除了认真制定学习计划外,在开展学习活动中,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并经常鼓励我们、启发我们,才使我们小组顺利地完成学习计划。

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妙在点拨、开窍,让我们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活泼。

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它的意义是很大的。

通过学习和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或者说它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关系不协调”等;相应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有“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等。

学习小组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内容上因为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了我们自觉学
习的习惯,也较好地解决了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关系。

徐鸿20XX.06.06
篇二:学习小组探究心得
学习小组探究心得
梅树学校向建新
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主体。

这学期,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重点在于学习小组的建设,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有以下收获:
一、小组学习,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1、小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合作探究要求学生在课堂中都能积极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要做到这一点,学生们课前就必须得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把学生分成小组,有益于实现学生的优劣互补,协作共进。

通过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既避免了传统教法的教师个人的“一言堂”,又有益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2、小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中小组通过课前准备,课内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即:
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要求学生多看、多想、多听,多思、多写,通过抓住学生的读、想、听、思、写等几个重要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不断提高学
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学习小组建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也常常在课堂中设置“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环节,但由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参差不齐等
方面的原因,常常会出现“一窝蜂”和“优等生处处占先,后进生时时靠边站”的不良现象。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个性等各方面因素组织、划分合作小组且
在课前就要求小组成员广泛收集资料,掌握信息,因此
有效保证了学生的可参与性。

课堂中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充
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互助互学,集思广益,让需要
解决的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让学生人人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合作交流人人参与,落到实处。

从而使学生在
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增进交流,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二、学习小组划分
学习小组的建立主要目的就在于帮助每个学生更好的
进行学习,因此学习小组的划分应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要依据。

一般情况下,应使每个学习小组都同时具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及单科成绩等特点进行个别调整,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即“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原则。

“组内异质”
能够为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提供较大的可能(因为“差异”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而“组间同质”又可以为各
学习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学习小组分工
实施学习小组自我管理模式后,如何发挥学习小组的最大功效,才能使人人都能感觉到一种归属感和强烈的责任感,这就取决于怎样在学习小组内部进行最优化分工。

可以围绕学习小组的建设给组员设置分工。

即在学习小组内设学习小组长、记录员各一名。

开始时,学习小组长选有较强组织能力,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
一段时间后则应轮流担任。

学习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
记录员的职责是记录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独立学
习的认真程度、学习小组交流时的发言情况、纪律情况等;
各学习小组将每日情况进行汇总,并将结果在班内黑板上进行公布。

四、学习小组规则和规范建设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良
好的班级规则和规范建设,同样,一个优秀的学习学习小组也必须要有优秀的学习小组规则和规范建设相扶持。

精挑组长人选,培养得力助手
学习小组长关系着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因此这一职务的选择至关重要。

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发现,尽
管所有的学习小组都在努力,尽管所有的学习小组都不甘落后,现实的情况却是有的学习小组一路遥遥领先,有的学习小组却步步维艰,其中的差距就在于学习小组长的管理与协调能力的差异。

凡是学习小组长组织能力强、责任心重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活动时不仅积极主动,效果好,而且经过一段时间后,学习小组成员的学习成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反,如果学习小组长不负责任,学习小组活动组织得不好,学习小组长就得不到学习小组成员的认可,学习小组内部松松散散,学习小组成绩也往往处于下降趋势。

因此,对于学习小组长人选的选择不仅
要考虑到学习小组长的学习水平,而且还必须注重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

然而,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现实中,十全十美的学习小组长往往很难找到,这就需要我们自己用心去培养。

贯彻实施“一帮一”,努力实现“对对红”
组长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

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倘若三个组员同时排队等待组长的讲解,既是不可能的,又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无法很好的体现“高质高效”的原则;即便在课下,对三个组员知识学习的检测和常规的考核,也不可能由组长一个人很好的完成。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想办法尽量减轻组长的负担,同时也要努力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与考核真正落到实处。

对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