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学困生心理分析及教学对策

初中数学学困生心理分析及教学对策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心理分析及教学对策
初中数学学困生是指对初中数学的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不能很好理解, 不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作图和进行简单的推理,不能准确地阐述自已的思想和观点。

学习数学困难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智力的因素,也有非智力的因素, 且大部分学生是智力潜能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只要为他们创造开发潜能的条件,学习数学的困难生是可以转化的,有的还可能成为杰出人才。

世界著名数学家伽罗瓦在初中二年级时,数学成绩平平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们的数学教育理应面向全体学生, 使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 都能掌握现代社会中每个公民所必需的数学。

一、学困生的心理特征
1、厌学心理。

学困生由于长期的学习困难而形成恶性循环,他们没有机会或很少有机会获得成就感的体验,他们对于学习持消极的态度,甚至毫无兴趣。

相当多的学困生喜欢独处,遇到挫折,自卑而惴惴不安,怕人瞧不起,学习精力不集中,玩世不恭混日子。

与同伴相处时,认为自己不受欢迎,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

2、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与事物发展常理背道而驰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个体在一定的外界因素的刺激下,对某事物产生了厌倦反感的情绪,从而做出“逆反”的举动:即你要这样,我偏要那样;你不准做,我偏要做。

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尚不成熟阶段的学困生,他们逐渐形成的懈怠情绪与应试教育所提出的要求之间
碰撞产生的矛盾达到一定的限度时,他们的心理体会从顺应状态转入对抗状态,产生抵触情绪。

二、针对学困生的这些心理特征,教学时可采取以下对策
1、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马卡连柯讲过:克制自己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克制自己的能力不单靠生理作用,还要通过教育才能产生出来。

初中生思维过程稳定不足,缺乏周密的思考和理解,他们在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或做小动作,课后作业不独立思考,再加上小学学习方式惯于机械记忆,对教师依赖性强。

而科学的学习习惯可以弥补智力上的不足,对数和形抓不住关健和要点的学生,指导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先预习后复习,再作业的习惯。

2、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查漏补缺
学困生一是基础知识不扎实,二是对新知识接受能力不强,久而久之就成了课堂上的“陪客”。

教育家布卢姆把学生比作医院里的病人时指出:一个医生的责任不是在作出有利还是无利的诊断后就结束了,还应当问自己能为病人再做些什么。

教师看待自己的学困生,也应该如此,教师应当把学困生在作业、试卷中出现的错误,摘抄下来,从错误的档案中发现问题,研究他们的知识缺漏,对学困生进行有针对的补缺,有重点的纠正。

3、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帮助构建解题思路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是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措施。

整个初中数学教材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点,汇成了数学结构的两条“河流”,一条是具体知识,另一条是数学思想方法。

有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就不再是孤立和零散的东西。

初中数学课本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内容,不但方法种类多,而且某些思想方法多次出现,主要的思想方法有:(1)、符号表术思想方法;(2)、换元思想方法;(3)、运用方程思想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4、做好数学作业批改
数学老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习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单纯的用“对”或“错”来评价学习思维,不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甚至,影响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如何改变当前这种单一方式?我认为利用评语也许能弥补这些不足。

评语是批阅作业的一种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的优缺点,还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

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批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作用。

转化数学学困生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消除心理障碍,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有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并培养和发挥他们的兴趣和一技之长,才能使他们不再虚度年华,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