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精选十题及范文展示(一)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你真好,能对音乐这么感兴趣。
”“你太有语言天赋啦!难怪英语这么好!”“你真幸运,能找到这么好的工作。
”一个人一生中的财富、成就等,或许有幸运的成分,但是其中包含的快乐、热爱和努力,都不是“遇上”的,而是“修炼”出来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切磋琢磨,可成圭璧吴韵汐/文修炼是释迦牟尼于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的幡然顿悟,是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方横空问世的旷世红楼,是白石老人用一生的时光磨砺的高超画技。
《诗经》有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无论是学问之切磋,还是德行之琢磨,都是谦谦君子对自己的修炼。
一个人一生中的财富、成就等,都不是“遇上”的,而是“修炼”出来的。
万丈荣光的背后,总是藏着无尽的艰辛,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幸运,那些貌似幸运的人,不知经历了多少不为人知的“不幸”。
幸运源自于肌体之修炼,风雨兼程,方能让梦想熠熠生辉。
天将降幸运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当仅有小学学历的沈从文站在上海中国公学甚至北大的讲台上诲人不倦时,多少人将其归结为“幸运”?而我却看到他夤夜写稿、多方投稿却处处碰壁的窘境。
即便如此,他依然为了写作废寝忘食。
肌体之修炼,成就了沈从文熠熠生辉的梦想,也成就了那个时代最励志的文坛神话。
兴趣源自于心灵之修炼,爱我所爱,方能以至死不渝的执着点亮信仰。
何为兴趣?是矢志不渝的热爱,是千金不换的信仰。
当民国诗人徐志摩带着对文学的热爱放弃唾手可得的经济学博士学位转攻文学,当旅行作家三毛带着对旅行的热爱走进撒哈拉的广袤世界,当杰夫·贝佐斯带着对互联网的热爱开创亚马逊电商帝国,我们不能不说,是兴趣的星火点亮了命运的寂夜。
他们将热爱作为生命的信仰,爱我所爱,才不负流转的时光。
成就源自于时光之修炼,旷日积晷,方能滴水石穿、绳锯木断。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战胜了时间的人,才是最后的赢家。
著名教育学家陈岱孙先生曾说:“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教书。
”他将一生的时光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即便在耄耋之年,依然走在经济学教育的最前沿,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
岁月的馨香覆上鬓角,“成就”二字的背后,总是隐匿着漫长的时光。
肌体之修炼可拥幸运,心灵之修炼可成兴趣,时光之修炼可得成就。
《诗经》有云: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懂得修炼自我的人才能让心灵化作圭璧,温润此生,晶莹岁月。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修炼自我,也是在心中修篱种菊,以坚定的信念明照生命的寂夜,无畏风雨,斩浪前行。
(二)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90后女孩于慧敏因为紧张过度错过了火车时间而耽误了面试,与自己的理想职业失之交臂。
但是她并没有垂头丧气或一蹶不振,而是制作了一段简历视频发到网上,该视频在23天时间里被点播2.9万次。
这段视频包括三部分内容:简单介绍自己的爱好,幽默调侃以往的工作经历及错过面试的原因,最后表明自己的求职意向。
凭借这段视频,她不但晋身“网红“,还意外获得再次面试的机会,成功应聘上梦寐以求的工作。
对于于慧敏的“奇遇“,你是如何看待的?请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心怀执着,必拥阳光吴韵汐/文执着是一场心灵的跋涉,以不灭之信念,力挽生命之狂澜。
巴尔扎克曾说:拼着一切代价,奔你的前程。
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奇遇”,每一场“奇遇”的背后,都隐藏着无尽的汗水与执着。
90后女孩于慧敏在错失良机之后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做了一段视频。
恰恰是这段视频,让她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工作。
当人们都在羡慕于慧敏的幸运时,有多少人看到了她为之付出的汗水?是那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给了她坚持的勇气与追求的动力,以一支梦想的画笔,绘出了生命的蓝图。
执着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若没有太史公的执着,就没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神话;若没有李时珍的执着,就没有“帝王之秘籍,臣民之重宝”的奇迹;若没有雪芹先生的执着,就没有“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人间绝响。
多少人以执着为笔,谱成了生命的华章,凤凰虽涅槃,却可浴火重生。
执着是多少骚人墨客誓死追随的信仰,使人们在纷至杳来的诱惑面前能保持内心的淡然,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逆溯历史,我看到箪瓢屡空的五柳先生采菊东篱下,从未放下内心的坚守;我看到梅妻鹤子的林逋为见梅花辄入诗,笑看庭前花开花落,静赏天外云卷云舒。
因为执着,他们做得到远离尘嚣,不同流俗,静守本心。
执着是一场漫长的投资,而成功则是对这场投资的一次性回报。
在纷繁的世界面前,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快节奏的生活,多了一份浮躁,少了一份笃定。
著名企业家陈欧曾不顾朋友们的反对,毅然投身电商平台,历经多少晦暗的日夜,凭着心中不灭的执着,谱写了电商平台新的神话。
执着的力量,正如陈欧自己的代言: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
因为执着,我更迷恋于浩瀚的书山学海,更沉醉于绕于指间的墨雨书香。
心怀执着,不仅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生活与心灵的需要。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的故事不该只存在于神话故事里,更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品质。
我相信当执着成为一种习惯,成功不会太远。
心怀执着,必拥阳光。
错过不可怕,可怕的是把错过成为一种过错。
愿我们都能拥有于慧敏那样的执着,看淡常人眼中的得失、荣辱与毁誉,拥有笑傲人生的潇洒与旷达。
(三)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与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墨雨书香铸华章吴韵汐/文墨香如蝶,缱绻于浩瀚的书山学海。
从小处而言,语文素养不仅仅关乎我们的学业,更关乎以后的事业,乃至整个人生。
从大处而言,语文素养则关乎国家的软实力与文化自信,更是保证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
课外的大量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最佳途径。
陈寿有云:“一日无书,百日荒芜。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是人生旅程中最温暖的力量。
翻开书卷,我们便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千百年来的历史烟云辗转铺陈,万里之外的花花世界纷纭呈现。
纵观历史,哪一位文学大家不是韦编三绝,学富五车?漫溯五千年华夏,那些关于勤学的故事数不胜数——负薪挂角、凿壁偷光、悬梁刺股……读书是一种奇妙的瘾,当我们知道的越多时,会发现自己不知道的也越多。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曾因考试成绩优异而获得一枚金质奖章。
爱书如命的鲁迅卖掉了奖章,然后买了几本最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
每至读书困倦,他便嚼辣椒以提神醒脑。
博学如鲁迅,依然时时不忘读书,何况是我们呢?要想提高语文素养,在广泛阅读的同时,把握课堂知识、进行社会生活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
课堂是广泛阅读的索引。
课堂为我们开辟了纵向的视野,而广泛阅读则在横向上拓宽视野的范围,让我们看到更为广袤的天地。
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士,那些至今流传的谆谆教诲,不仅仅是孔子弟子们的人生信条,更是中华文化中永远的精粹。
社会生活是广泛阅读的练兵场。
学习的目的是实践,在时代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伯乐越来越多,而千里马却越来越少。
我们不该做纸上谈兵的赵括,每一寸学识,都该播种到实践的土壤上。
只有做到了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如果每个人都能发散出自己的光和热,那么我们的祖国必将繁荣富强,顺利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掬一捧墨雨滋润岁月,剪一段书香温润流光。
我们若以书籍为翅膀,把握课堂、认真实践,必将谱成人生中最动人的旋律,与祖国最华美的乐章。
(四)前不久,央视播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火了。
这档耗时两年制作的诚意之作,号召九大最具分量的国家级博物馆(院),每家甄选出3件镇馆之宝亮相。
每件国宝都有一个“保护人”,由明星演员演绎国宝的前世故事。
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一档节目,不能作为文化研究之用,也有人认为这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向更多的人传递了文化的信号。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你认为怎样才能传承中华文化?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文化如炬,烈烈其焰吴韵汐/文文化如酒,将三千岁月酿成醉人的幽香,那香气中生长着屈子的杜若,氤氲着太白的月光,更沉淀着多少王朝更迭的星移物换、繁华苍凉。
孔圣人有云“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传承中华文化,不仅是炎黄子孙的肩头重任,更是中华民族永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障。
央视播出的《国家宝藏》节目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正是因为它唤醒了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热忱。
人们所沉醉的,不再是明星的如花笑靥或演员的精湛演技,而是国宝前世今生的故事,更是国宝所承载的历史文化。
当然,传承中华文化光靠电视节目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用心努力。
传承文化,需要挺起民族的脊梁,即便风雨如晦,也要坚守心中的信念,为后世子孙留下文明的火种。
八十年前的中国大地正饱受战火的蹂躏,面对日军的炮火,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学校迁至昆明后组建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纵然战火纷飞依然弦歌不辍,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不仅保存了战争时期的科研力量,更传递了中华文明的火炬。
传承文化,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既要果断地承袭文化真谛,也要勇敢地摒弃不再符合时代发展的文化弊端。
当下的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真谛依然适用,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永远需要“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的求学精神。
而诸如“棍棒底下出孝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封建糟粕则应退出我们生活的舞台,让它们永远留在历史的天空。
传承文化,需要包容并蓄,并在传承中创新,让我们身处的时代在文化的晕染中良性运转。
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林徽因曾说:“任何事物有变化才能有发展。
”当她发现中国传统手工艺景泰蓝市场萧条,甚至面临失传的窘境时,她为多年来一成不变的景泰蓝设计了新的图案,经过一番抢救与改造,这门古老的手工艺终于焕发了新的生机。
为往圣继绝学需要强大的毅力,但有时候,往圣之绝学也需要与时俱进。
那些饱经风霜的古物,承载着漫长的岁月与璀璨的文明。
刘慈欣在《三体》中曾这样写道:“给岁月以文明,给时光以生命。
”唯有懂得珍惜并传承文明,时光才会生生不息,生命才会长歌不止。
因此,我们应挺起民族的脊梁,去粗存精,让文化继往开来,如火炬般明照古今。
文化的传承,需要每个人携手同心,众志必能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