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框架式红外导引头伺服系统跟踪特性研究

框架式红外导引头伺服系统跟踪特性研究

稳定和目标跟踪的执行装置 , 其性 能 直 接 影 响 导 引 头 的 制 导 精 度 。 以 某 型 光 电 制 导 导 引 头 陀 螺 稳 定 平 台 研 究 为 背 景, 以平台伺服控制为研究目标 , 根据高精度 、 快 响 应、 宽 频 带、 强 鲁 棒 性 的 性 能 要 求, 对陀螺稳定和光电跟踪控制技 对导引头的3个控制回路进 术进行了研究 。 分析了导引头伺服控制系统技术指 标 , 利用 P I D 校 正 方 法 设 计 控 制 器, 行了校正 , 以实现导引头在复杂环境下对目标 的 稳 定 跟 踪 。 建 立 了 导 弹 的 六 自 由 度 仿 真 模 型 , 利用导弹模型以及控 制器模型进行跟踪仿真 , 实现了性能要求 。
3 导弹六自由度方程
1 导弹气动力和气动力矩 3.
、 侧 定义在速度坐标系中的阻力 ( 沿轴负向定义为正 ) 力和升力 , 分别用 D、 其计算公式为 : Y、 Z 表示 ,
烌 y +ω ( F Vx -ω Vz) a z x y =m y =m V 烍 a F Vy -ω Vx ) Vz +ω z =m z = m( x y 烎
o s i n s -c ψ 燄 c s s c s i n i n o s o s i n + γ γ ψ ψ o s i n i n i n i n o s o s s s s c -c γ -s γ+c γ 燅 ψ ψ i n s c c o s o s简介 : 张昕 ( 男, 山东淄博人 , 中国兵器 2 研究方向为精确制导 ; 田仕达 ( 男, 山东日照人, 1 9 9 1- ) 0 6 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 1 9 9 1- )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飞行器制导控制 。
( ) 地面坐标系与速度坐标系间的转换关系 。 地 面 坐 3 标系与速度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航 迹 倾 斜 角θ 、 航迹 方位 角 ψ V 和 航 迹 滚 转 角 γ V 表 示。 从 地 面 坐 标 系 。 ) 3 OgXg Yg Zg 到速度坐标系的转换矩阵表达式见式 ( ( ) 2
o s o s i n o s i n c s c α α -c α β s β 熿 燄 i n o s o s i n i n C c c s s -s α α α a→b = β β i n 0 燀 s β o s o s i n c s c θ θ V ψ 熿 c c s c c i n o s o s i n i n o s o s θ γ γ θ γ = -s V V +s V V V ψ ψ c s c i n o s i n i n o s θ γ γ V V +s V V ψ ψ 燀s c o s β
( ) 6
S烌 D =C q x S烍 Y =C q y
( ) 4
可计算得到导弹弹体轴系速度 分 量 由此微分方程组 , Vx 、 Vy 、 Vz 。 气动力到弹体轴三轴上的投影 : o s o s i n o s i n XA =- D c c s c s α α-Z α β+Y β 烌 i n o s o s i n i n s c c s s YA = D α α+Z α β+Y β 烍 s c ZA =- D i n o s β+Z β 烎 重力在弹体轴系的投影为 : ( ) 7
4-6] 。 馈构成的稳定回路实现对弹体扰动的隔离 [
似成一阶惯性环节 , 为 1 q t f ) ( 2 1 = s+1 τ q t 0 5 ~ 0. 1 s。 制 导 律 采 用 比 例 导 引 初步选 取 τ = 0. 律, 为:
红外导引头角跟踪回路框图如图 1 所示 。
( ) 1 3 θ q c = K t f ) 中, 取值为 4; 3 1 K 为比例导引系数 , 式( θ c 为弹道倾
4. 1 制导算法简化模型
制导滤波 器 近 制导算法由制导滤波器及制导律构成 ,
4 红外导引头跟踪回路数学模型
红外导引头通过测 量 目 标 红 外 辐 射 的 信 号 实 现 对 目 标的角度跟踪 , 利用角度跟踪误差 ( 即失调角 ) 控制伺 服 平 台带动天线旋转 , 使误差角趋 于 零; 同时利用速率陀螺反
·6·
软 件 导 刊 2 0 1 5年
) 速度坐标系与弹体坐标系间的转换关系 。 弹 体 坐 2 ( 标系与速度 坐 标 系 之 间 的 关 系 可 以 用 迎 角 α 和 侧 滑 角β 表示 。 从速度 坐 标 系 O Xa Ya Za 到 弹 体 坐 标 系 的 转 换 矩 a 。 ) 阵表达式见式 ( 2
] [ 3 1 -
究。
1 坐标系定义 2. : 原点 Og 取地面某点 , 地面坐标系 ( S Xg Yg Zg ) g -O g
或目标在地面的投 OgXg 轴位 于 地 平 面 内 并 指 向 目 标 ( ; ;Og 影) 轴 与 地 面 垂 直 向 上 为 正 Og Yg Zg 轴 垂 直 于 指向右方为正 。 Xg Og Yg 平面 , : 原点 O 弹体坐标系 ( S Xb Yb Zb ) b -O b b 取导弹的质心 处, 指 3 个坐标轴 与 导 弹 固 连 ; O Xb 轴 与 机 身 轴 线 一 致 , b 向前为正 ; 垂 直 于 轴, 向上 O Yb 轴位 于 导 弹 对 称 平 面 内 , b 为正 ; 指向右方为正 。 O Zb 轴垂直于导弹对称平面 , b : 原点 O 速度坐标系 ( S Xa Ya Za ) a -O a a 取在导弹的 珝 ; ; 质心处 O Xa 轴与飞行速度V 的方向 一 致 O Ya 位 于 导 a a 弹对称平面内 , 垂直于 O 指向上方为正 ; Xa 轴 , O Za 轴垂 a a 直于导弹对称平面 , 指向右方为正 。
第1 田仕达 : 框架式红外导引头伺服系统跟踪特性研究 2 期 张 昕 ,
·7·
角速度指令 。 法向过载指令 n c 可按下式计算 : y ) n s Vm c( y ) ( 4 1 = ( ) 7 . 3 s 5 θ g c 2 飞行控制系统简化模型 4. 飞行控制系统简化 模 型 由 法 向 过 载 指 令 限 制 和 表 述 飞行控制系统迟后的一阶惯性环节组成 。 , ( · ′ i n i n( n n n s n | g a x) c = m c| cm c) y y y y 烌 () n 1 y s ) )= τ ( ′ 5 1 n s s+1 A c( y 烍 ) ) 5 T1 s+1 7. 3 s g( d ( ()= n Vm 烎 y s ) , ( , 中 为5 式 为导弹可用过载限制 值 5 n 1 为 g; cm a x y 导弹俯仰角速率 ; τ A 为飞行控制系统 一 阶 等 效 时 间 常 数 , 初 步确定其值为 0. 为 0. 2~0. 4 s; T1 7 d 为气动时间常数 , 。 s ~1 3 目标特性 4. 3. 1 目标运动学 4. 假定目标静止或按匀速直线运动 , 即
关键词 : 红外导引头 ; 伺服系统 ; 快速跟踪 I D 校正 ; P : / O I 1 0. 1 1 9 0 7 r d k. 1 5 1 8 8 7 D j ( ) 中图分类号 : 7 0 0 0 P 3 0 2 文献标识码 : 6 7 2 8 0 0 2 0 1 5 1 2 0 0 5 4 T A 文章编号 : 1 - - - 由度仿真模型分别对导弹控制系统 、 制导系统性能进 行 研

( ) 3
C g→a
o s i n s -c θ V ψ 燄 c s s c s i n i n o s o s i n + θ γ γ V V V V ψ ψ
s s s c o s i n i n i n i n o s o s -c -s θ γ θ γ γ V V V +c V V ψ ψ 燅 3. 2 导弹质心动力学方程 在弹体坐标系中 , 建立导弹质心动力学方程 : ax = m( Fx = m Vz -ω Vy ) Vx +ω z y
0 引言
近年来精确制导武 器 在 几 次 局 部 战 争 中 显 示 出 超 常 的作战能力 , 已成为 现 代 高 技 术 战 争 的 主 角 , 使得现代战 争的形态发生了根本变化 , 并不断影响着战争的进程 和 格 局 。 光电制导技术具 有 隐 蔽 性 好 、 抗 干 扰 能 力 强 等 优 点, 己成为精确制导技术的重要分支 。 随着可见光 、 微光 以 及 红外成像等光电探测技术的迅猛发展 , 光电制导技术 的 应 用范围越来越广 , 精度也越来越高
2 2 V = 槡 V2 x + Vy + V z 可得攻角α 和侧滑角β 计算公式 : 由此 ,
( ) 9
) ( 0 1
烌 ( V ) 烍 V 7. 3 a r c s i n( ) β=5 V 烎
7. 3 a r c t a n α =-5
x z
Vy
( ) 1 1
图 1 红外导引头角跟踪回路
S Mx = mx l q r e f 烌 l S My = my q r e f 烍
( ) 5
烌 o s o s c c YG =-G γ 烍
c s o s i n ZG = G γ 烎
3. 3 导弹质心运动学方程
XG =-G s i n
( ) 8
S l Mz = mz q r e f烎 ; ; ) 压 参 考 面积; 中, 为动 为 5 S l 式 ( q e r f 为参考长度 偏 航 力 矩 系 数、 俯仰力 mx 、 my 、 mz 分 别 为 滚 转 力 矩 系 数 、
S烎 Z =C q z 、 z 分别为 ) 中, S 为参考面积 ; C C 4 式 ( q 为动压 ; x、 y C 阻力系数 、 升力系数 、 侧力系数 。
定义在弹体坐标 系 内 的 滚 转 力 矩 、 偏 航 力 矩、 俯仰力 矩分别用 Mx 、 计算公式为 : My 、 Mz 表示 ,
2. 2 坐标系间转换 ( ) 地面坐标系与弹体坐标系间的转换关系 。 弹 体 坐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