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讲 历史文献的辨伪2PPT课件

第七讲 历史文献的辨伪2PPT课件

6、试述历史文献的发展过程及不同阶段的 特点?
16
第二讲思考题
1、历史文献学的发展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 2、试述历史文献学发展的过程及主要成就?
3、内容不伪而书名伪或作者伪 如《管子》、《商君书》。
4、版本伪 如元刊《古今杂剧》
15
第一讲思考题
1、“文献”的含义经过几次演变?各有什么 内容?
2、历史文献包括哪些范围(几种说法)? 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3、历史文献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
4、试述历史文献学的概念、目的和特点?
5、试述历史文献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6
(5)某书原本,经前人称引,确有左证, 而今本与之歧异者,则今本必伪; (6)其书题某人撰,而书中所载事迹在本 人后者,则其书或全伪或一部分伪; (7)某书虽真,但其中有一部分经后窜乱 之迹既确凿有据, 则对其书之全体须慎 加鉴别; (8)书中所言确与已知事实相反者,则其 书必伪;
7
(9)两书同载一事绝对矛盾者, 则必有一伪或两具伪; (10)由文体之时代特征可以断 伪; (11)书中所言时代状态与情理 相去悬绝者,即可断为伪; (12)书中反映的思想与其时代 不相衔接者,即可断为伪。
2、伪书的文学价值 如《后山诗话》一卷,旧题陈师道撰。后经考证非 其所撰。但《四库提要》肯定了这部作品在文学 方面的成就:“然其谓诗文宁拙毋七,宁朴毋华, 宁粗毋弱,宁僻毋俗。又谓善为文者因事以出奇, 江河之行,顺下而己,至其触山赴谷,风抟物激, 然后尽天下之变。持论间有可取。”
10
3、伪书的语言价值 4、伪书思想价值 伪书在思想也有不容忽视的价值。如《关尹
12
梁启超对辨伪学的贡献
一、伪书集中产生的时期
1、战国之末,百家各自立说,而托之于古以为重。 2、西汉之初,经秦火之后,书颇散亡,汉廷“广开献书之路
”,悬赏格以事收集。 3、西汉之末,这时经师势力极大,朝政国故,皆引经义为
程式,成为一种风气。
4、魏晋之交,王肃注经,务与郑康成立异争名;争之不胜 ,则伪造若干部古书为后盾。
5、伪书的其他价值
11
六、如何正确对待辨伪
(一)必须实事求是。 (二)辨伪是一门学问,只有博闻多见,广
泛稽考,才能发现作伪之迹。 (三)对伪书不能全盘否定,要细加鉴别,
要区别不情况,做出不同的处理。 (四)辨伪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要以唯 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武器,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才能耐辨伪上做出科学结论。
托名于神农,《黄帝内经》托名于黄帝, 《周礼》托名于周公,等。 有的是本有其书,但久已亡佚,而后人利用 原名伪造,如《孔子家语》。 有的是原书就是伪书,但书已亡,后人又重 新伪造,如《列子》。
14
2、部分伪
一、是真书中有伪文,如《论语》、《韩非 子》、《史记》等经典名著,都存在这种 情况。
二、是伪书中有真文,如《今本竹书纪年》 ,出于明人伪造,但是也搜辑了部分《竹 书纪年》的真文在内。
者的用心
(8)“核之传者以观其人”,二为传者是谁?查出 传者,对认清作伪者会有所帮助。
“核之七略观其源,核之群志以观
其绪,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核之
异世之言以观其述,核之文以观其体,
核之事以观其时,核之撰者以观其托,
核之传者以观其人。核兹八者,而古
今赝籍亡隐情矣”。
5
2.梁启超辨伪的“十二条公例”
子》,《四库提要》指出:“其书虽出于依 托,而核其词旨,固远出《天隐》、《无能》 诸子上,不可废也”。还有《列子》一书, 也是晋人伪撰,但其中一方面采集了大量先 秦寓言故事,另一方面也是研究魏晋思想的 资料,尤其是《力命》和《杨朱》二篇, “是玄学清谈和放荡纵欲的曲折反映”, “不妨把它们作为两晋风俗史和思想史的资 料来看待”(杨伯峻《列子集释·前言》)。
(5)“核之文以观其体”,把此书所使用的 语言、文体和同时代、 同类的其他著述对 比,看其有无差异之处。 (6)“核之事以观其时”,它所阐述的一些 事件,和当时的历史实际是否符合。
4
(7)“核之撰者以观其托”,如果以上六
点的答案均为否定的, 则此书必伪无
疑。但还得注意两点:一为作者是谁?
是古人还是今人?以此可以考查出作伪
第七讲 历史文献的辨伪 新乡学院
1
第七讲 历史文献的辨伪
一.辨伪及其内容
二.伪书产生的原因 三.历代辨伪的成就 四.辨伪的方法 五.伪书的价值 六· 如何正确对待辨伪
2
四、辨伪的方法
(一)、辨伪方法
1、胡应麟“辨伪八法”
(1)“核之《七略》以观其源”,一
本可疑的古书,先查看《汉书·艺文 志》里曾否有著录过。
5、两晋至六朝,佛教输入,道士辈起而与之角,把古来许 多名人拉入道家,更造些怪诞不经的书嫁名古人,编入他 的《道藏》,和《佛藏》对抗。
6、明中叶以后,学子渐厌空疏之习,有志复古而未得正路 ,徒以杂博相尚,于是杨慎、丰坊之流,利用社会心理, 造许多远古之书以哗世取名。
13
二、伪书的种类
1、全部伪 有的是根本就没有的书,比如《神农本草》
(1)某书前代从未著录或绝无人征引而 忽然出现者,十有八九是伪书; (2)某书虽前代有著录,然久经散佚, 乃忽有一异本突出, 篇数及内容等与 旧本完全不同者,十有八九皆伪; (3)某书不管有无旧本,但今本来历不 明者,即不可轻信; (4)其书流传之绪,从它方可以考见, 而因以证明今本题某人旧撰为不确当;
8
(二)辨伪应注意的问题 1.历代目录书的著录情况考查其源流。 2·从作者和时代找证据。 3·从书的内容本身进行考辨。 4·从书中所反映思想辨别。 5·从真书和可靠史料推断伪书。
9
五、伪书的价值
1、伪书的史料价值 如唐冯贽《云仙散录》被认为是伪书,但其中记唐 玄奘用回锋纸普印贤像事,是我国印刷史上重要 的史料,而且经屈万里、昌彼得《图书版本学要 略》考证,其事是可信的。
(2)“核之群志以观其绪”,接着便 是检查历代《经籍志》或《艺文 志》, 看此书是什么时候出现或佚
失的,书流传大体就可以清理出个
头绪。
3
(3)“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如各《志》 均未记载, 则须翻阅与此书同时代的 其他著述,看有无引用的。
(4)“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再考查 一下此书出现以后的各种著述, 看是否 有引用抑或发挥此书中某种观点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