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考物理压强压轴题:专题03 柱体切割后浸入液体中,无液体溢出一、常见题目类型1.将柱形物体沿水平方向切去某一厚度(体积或质量),并将切去部分浸没在容器的液体中(图1)。
2.将柱形物体沿竖直方向切去某一厚度(体积或质量),并将切去部分浸没在容器的液体中(图2)。
二、例题【例题1】如图1所示,均匀长方体甲和薄壁圆柱形容器乙置于水平地面上。
长方体甲的底面积为3S 。
容器乙足够高、底面积为2S ,盛有体积为5×10-3米3的水。
① 若甲的重力为20牛,底面积为5×10-4米2,求甲对地面的压强p 甲。
② 求乙容器中水的质量m 水。
③ 若将甲沿水平方向切去厚度为h 的部分,并将切去部分浸没在乙容器的水中时,甲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变化量Δp 甲恰为水对乙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Δp 水的2倍。
求甲的密度ρ甲。
【答案】①40000帕;②5千克;③3×103千克/米3。
【解析】① F 甲=G 甲=20牛p 甲=F 甲/S 甲=20牛/5×104米2= 40000帕② m 水=ρ水V 水=1×103千克/米3×5×103米3=5千克图1乙甲图1 乙甲甲乙图2③甲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变化量Δp甲即为切去厚度为h部分的压强Δp甲=ΔF甲/S甲=甲gh水对乙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Δp水为水升高的高度h水=3Sh/2SΔp水=水g h水=水g(3Sh/2S)因为Δp甲=2Δp水甲gh =2水g(3Sh/2S)所以ρ甲=3×103千克/米3【例题2】如图2所示,底面积为10-2米2、高为0.4米长方体甲(ρ甲=2×103千克/米3)和底面积为2×10-2米2的薄壁柱形容器乙放在水平地面上。
乙容器足够高,内盛有0.1米深的水。
甲乙(1)求甲的质量m甲。
(2)求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3)现沿水平方向将长方体甲截取一定的厚度,并将截取部分竖直放入乙容器中,使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大,且长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最小,请求出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
【答案】①8kg;② 980Pa;③ 3920Pa 。
【解析】① m甲=ρ甲V甲=2×103kg/m3×1×10-2m2×0.4m=8kg②p水=ρgh=1×103kg/m3×9.8N/kg×0.1m=980Pa③注意只有切割部分恰好浸没在水中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大,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最小(见图3)。
甲图3 乙设水面最终深度为h',得:S乙h'=V水+ΔV甲S乙h'=V水+S甲h' 2×10-2m2×h'= 2×10-2m2×0.1m+1×10-2m2×h'得h'=0.2mΔV甲=2×10-2m2×(0.2m-0.1m)=2×10-3m3△h甲=△V甲/S甲=2×10-3m3/10-2m2=0.2mΔp甲=ρgΔh=2×103kg/m3×9.8N/kg×0.2m=3920Pa三、练习题1.如图1所示,薄壁柱形容器甲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底面积为S,内盛有质量为2千克的水。
图1①求水的体积V水。
②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水。
③若圆柱体乙的体积为V乙,密度为2ρ水,现将其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并将截去部分浸没在甲容器的水中(水不溢出),使水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增加量∆F水等于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F乙′,求乙截去的体积∆V。
(用字母表示)【答案】①2×10-3m3;②19.6N;③2/3V乙。
【解析】①V水=m水/ρ水=2千克/1.0×103千克/米3= 2×10-3米3② F= G水= m水=2千克×9.8牛/千克=19.6牛③△F水 =F乙´△P水S= G´乙ρ水g△h水S=ρ乙g(V乙-△V)ρ水g△V =2ρ水g(V乙-△V)△V=2/3 V乙2.如图2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均匀圆柱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
甲足够高、底面积为3S,其内盛有体积为3×103米3的水;乙的底面积为S,所受重力为G。
①求甲中水的质量。
②求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乙。
③现沿水平方向在圆柱体乙上截去一定的厚度,并将截去部分放入甲的水中,乙剩余部分的高度与容器甲中水的深度之比为h 乙∶h 水为3∶2,且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水对甲底部的压力,求乙的密度ρ乙。
【答案】 ①3千克;② G/S ;③ 2000千克/米3。
【解析】① m 水=ρ水V 水=1×103千克/米3×3×103米3=3千克 ② P 乙=F 乙/ S 乙=G /S ③ F 水 =F 乙´ P 水3S = G ´乙ρ水g h 水3S =ρ乙g h 乙 S ρ乙=2ρ水2000千克/米3。
3.如图3所示,质量为2千克,边长为0.1米均匀正方体甲和底面积为20.04米的薄壁柱形容器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乙容器足够高,内盛有0.1米深的水。
(1)求正方体甲的密度; (2)求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3)现将甲物体水平或竖直切去一部分,并将切去部分浸入水中,其中能使正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强等于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的是 (选填“水平切”或“竖直切”);请通过计算算出切去部分的质量。
【答案】(1)2103千克/米3;(2)980帕 ; (3)0.89千克 【解析】图3甲 乙甲乙图2(1)ρ=m /v=2千克/0.001米3=2103千克/米3(2)P=ρgh=1103千克/米30.1米9.8牛/千克=980帕(3)因为正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 所以应该把甲水平切去一部分质量△m P 甲=P 乙 △h 乙=△m/ρ甲/ S 乙 (m 甲-△m )g/S 甲=ρ乙g (h 乙+△h 乙) (m 甲-△m )g/S 甲=ρ乙g (h 乙+△m/ρ甲/ S 乙)(2千克-△m )/0.01米2=103千克/米3(0.1米+△m/2000千克/米3/ 0.04米2) △m=0.89千克4.如图4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均匀圆柱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
①若甲中盛有质量为3千克的水,求水的体积V 水及水对甲底部的压力F 水。
②若容器甲足够高、底面积为2S ,其内装有深为H 、密度为ρ的液体;圆柱体乙的底面积为S 、高h 。
现将乙沿水平方向在上部切去一半,并将切去部分浸没在甲的液体中,此时液体对甲底部压强P 恰等于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压强P 乙。
求乙的密度ρ乙。
【答案】①3千克; ②980帕; ③2×103千克/米3【解析】①m 水=ρ水V 水=1×103千克/米3×3×103米3=3千克 ②p 水=水gh 水=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980帕③ p 乙=4Δp 水乙gh 乙=4水g h 水乙h 乙=4水(V 排/ S 甲) 乙h 乙=4水(S 乙h 乙/ S 甲)乙=4水(S 乙/ S 甲)=2×103千克/米3图45.如图5所示,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圆柱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
甲的底面积为0.01米2(容器足够高),盛有0.2米深的水;圆柱体乙的底面积为0.005米2、高为0.8米,密度为2×103千克/米3。
①求水对甲容器底的压强p 水。
②求乙的质量m 乙。
③若在乙上方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并将切去部分竖直放在甲容器内,使甲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求甲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化量Δp 甲。
【答案】①1960帕; ②8千克; ③1470帕。
【解析】① p 水= ρ水g h =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 =1960帕 ② m 乙=ρ乙V 乙=2×103千克/米3×4×103米3=8千克 ③ F 甲=F 乙 G 水+G 乙=G 乙-G 乙m 水+ m 乙=m 乙-m 乙 2千克+m 乙=8千克-m 乙m 乙=3千克 V 乙=m 乙/ρ乙=1.5×103米3h 乙=V 乙/S 乙=0.3米 h 水=V 乙/S 甲=0.15米∵h 水=0.35米>h 乙 ∴切下部分浸没p 甲= ρ水g h 水=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5米 =1470帕6.如图6所示,柱形容器A 和均匀柱体B 置于水平地面上,A 的底面积为22510-⨯米,盛有体积为33610-⨯米的水,B 受到的重力为200牛,B 的底面积为22410-⨯米。
图50.2米0.8米乙(1)求A 中水的质量m 水。
(2)求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B p 。
(3)现沿水平方向在圆柱体B 上方截去一定的厚度,将截去的部分浸没在A 容器的水中,此时水对A 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等于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求B 的密度B 。
【答案】(1)6千克; ( 2 ) 5000帕;(3)800千克/米3【解析】(1) m=ρv = 1000千克/米3×6×10-3米3=6千克 ( 2 ) p =F/S=G/S =200牛/(4×10-2米2)=5000帕(3)根据题意,△P 水= △P Bρ水gΔV 物/S A = ρB gΔV 物/S B代入数据,化简可得: ρB =800千克/米37.如图7所示,均匀圆柱体A 和薄壁柱形容器B 置于水平地面上。
容器B 的底面积为2×10-2米2,其内部盛有0.2米深的水,求:① 水对容器B 底部的压强p 水; ② 容器中水的质量m 水;③ 现沿水平方向在圆柱体A 上截取一定的厚度△h ,并将截取部分浸没在容器B 水中(无水溢出),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Δp 水和容器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增加量Δp 地如下表所示。
求圆柱体A 的密度ρA 。
【答案】(1)1960帕;(2)4千克 ;(3)2×103千克/米3【解析】(1)p水=ρ水gh=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1960帕(2)m水=ρ水V水=1×103千克/米3×2×10-2米2×0.2米=4千克(3)⊿G1=⊿F=Δp地S B=1960帕×2×10-2米2=39.2牛∴⊿m1=⊿G1/g=4千克⊿p水=ρ水g⊿h980帕=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h⊿h=0.1米∴⊿V1=S B⊿h=2×10-2米2×0.1米=2×10-3米3ρ=⊿m1/⊿V1=4千克/2×10-3米3=2×103千克/米38.如图8所示,足够高的薄壁柱形容器A和均匀圆柱体B置于水平地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