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政府竞争理论视角下的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以多地P2P网贷平台备案实施细则为例
政府竞争理论视角下的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以多地P2P网贷平台备案实施细则为例
管。
《深圳办法》 由律师事务所出具的备案登记法律意见书。
主要资金结算账户应当开设在商业
此外,规定了“备案登记的条件”,包括风控合规部门的 银行在深圳市行政辖区内的分支机
设立、从业期限的要求;以及董监高的禁止性规定。
构。
《厦门办法》 由律师事务所出具的备案登记法律意见书。
无。
《北京办法》 由律师事务所出具的备案登记法律意见书。
业执照正副本复印件;等等。
订资金存管协议。
《广东细则》 《上海办法》
“公司高层”基本信息资料和近1个月内的个人信用报告、 与上基本一致。 无犯罪记录证明;由律师事务所出具的备案登记法律意见 书。
“公司高层”的信用报告、户籍地公安机关出具的无犯罪 选择在本市设有经营实体且符合相 记录证明等;由律师事务所出具的备案登记法律意见书。 关条件的商业银行进行客户资金存
研究结论
《P2P办法》规定,P2P网贷平台备案的流程:1.领取营业执照;2.向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备案
登记;3.1申请电信业务经营许可;4.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存管机构。
规章、规范性 文件名称《P2P办法》 关材料。备案材料相关规定
资金存管相关规定
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 P2P 备 案 管 机构的基本信息;股东或出资人信息,“公司高层”基本 应当持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出具的备 理登记指引》 信息;经营发展战略和规划;合规经营承诺;企业法人营 案登记证明,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签
研究思路
第一,从蒂布特“用脚投票”论、布雷顿“竞争型政府”以及戴慕 珍的“地方政府公司主义”明确政府竞争的理论基础,以及对地方政府 竞争法律规制的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明确政府竞争理论视角下的地 方金融监管即“地方金融监管竞争”的概念与表现。
第二,以各地P2P网贷平台备案细则为例,从基础性法律、竞争性 法律以及规制性法律三个方面,指出我国地方金融监管竞争法律规制的 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三,针对基础性法律、竞争性法律以及规制性法律三个方面地方 金融监管竞争法律规制的不足,分别提出法律规制完善的建议。
研究结论
11. “用脚投票”论、“竞争型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公司主义” 均表 明,对地方政府竞争进行法律规制,必须要服从于中央与地方的金融监管 权力配置。“用脚投票”与“竞争型政府”表明,对地方政府竞争进行法 律上的规制,应当引导地方政府实现从“资源竞争”转向“法治竞争”的 转变。“地方政府公司主义”表明, 对地方政府竞争进行法律规制,需要 从政府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抑制地方政府官员获取私人利益的动机。
2. 理想状态下的地方金融监管竞争,应当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合理监管 规则或细则的制定、执行与风险处置,为地方性金融机构或金融业态的发 展创造良好的监管环境。地方金融监管竞争的可具体体现为立法竞争与执 法竞争、临时性竞争与常态化竞争。
研究结论
3. 以多地P2P网贷平台备案细则为例,我国地方金融监管竞争法律规 制存在1诸多不足。首先,基础性法律未成体系,具体表现为央地金融监管 权责分配的非体系化与地方政府金融监管职权的非体系化。其次,竞争性 法律缺乏顶层式的协调机制,加深了地方政府进行地方保护主义式监管竞 争的态势。再次,规制性法律缺乏可操作性,一方面,《反垄断法》中的 行政垄断制度不具备强制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未考虑金融监管的特殊性; 另一方面,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的规定,无 法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
简要文献述评
1
总体来看,多数现有文献从金融监管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以及财政 分权理论等理论基础出发,论述地方金融监管权存在的的合理性、不足指 出与改善建议,或直接阐明地方金融监管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相 关建议,尚未从政府竞争的角度指出地方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此外,少数学者看到了地方金融监管中存在的政府竞争问题,但对政 府竞争均持否定态度。
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地方政府要在坚持金融管理主要是中 央事权的前提下,按照中央统一规则,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
2.地方金融监管与政府竞争的融合
受到上级考核等因素的影响,作为中央政府政策的执行主体与地方经 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责任主体,地方政府之间进行着包括环境、 教育、医疗、社会治安等方面在内的经济发展竞争,而集权力资源与战略 资源于一身、可跨期配置其他资源以快速发展经济的金融资源,更是受到 了地方政府之间的激烈竞争。
政府竞争理论视角下的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 ——以多地P2P网贷平台备案实施细则为例
目录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简要文献综述
研究思路
研究结论
研究局限
研究背景
1.地方金融监管权的扩张趋势
1
2005年以来,地方金融监管权不断扩张,我国金融监管体制逐渐从 “一级多元”转向“两级多元”。
目前由地方政府进行监管的“准金融机构”:典当行、区域性股权交 易场所、小额贷款公司、P2P网络借贷平台(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等。
研究意义
在地方政府负担地方经济发展与地方金融监管双重职责的前提下, 地方金融监管的运作,实质上已演化为地方金融监管的竞争,监管竞争 成为地方金融监管最突出的表现;地方金融监管出现的种种问题,实质 为地方金融监管竞争的失灵问题。
从政府竞争的角度入手论述相关法律规制的理论基础、不足与完善, 比纯粹论述我国地方金融监管的不足与完善更具合理性与可行性。
应当选择由本市监管部门认可的银
此外,规定了“备案登记的条件”,包括投资者适当性的 行业金融机构签订资金存管协议。
规定。
研究局限
1. 未进行实证研究,对制度完善建议的可行性方面存在一定局限。 2. 受篇幅所限,文中提及监管协调主要是为了促进地方政府更好的 进行金融监管竞争,对于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监管协调、地方政 府与中央金融监管派驻机构之间的监管协调未能作出详尽论述。 以上几方面的内容值得日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4. 为推动地方金融监管竞争法律规制的完善,首先,推进中央与地方 金融监管分权法治化,通过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央地金融监管权限、 以业务范围与业务金额作为央地金融监管分权的划分标准以及保证地方政 府金融监管的权责一致。其次,建立中央层面的地方金融监管协调制度, 实施中央层面的地方金融监管立法协调与执法协调。再次,推进地方金融 监管机构的相对独立化,实现地方金融监管的权力集中化与管理垂直化, 以及省级政府领导与中央政府协调机构监督双重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