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国际经贸地理论文芬兰的经贸地理姓名:***班级:会计09学号:********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经济系国际经贸地理的论文一、芬兰国家简介国名:芬兰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Finland,Suomen Tasavalta)。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8∶11。
旗地为白色。
稍偏左侧的十字形蓝色宽条将旗面分为四个白色长方形。
芬兰以“千湖之国”著称,西南临波罗的海,旗上的蓝色象征湖泊,河流和海洋;另一说象征蓝天。
芬兰有超过四分之一的领土在北极圈内,气候寒冷,旗上的白色象征白雪覆盖着的国土。
旗面上的十字表示芬兰历史上与北欧其他国家的密切关系。
该国旗是1860年前后根据芬兰诗人托查里斯·托佩利乌斯的建议制作的。
国徽:为红色盾徽。
盾面上为一只头戴王冠的金色狮子,前爪握着一把剑,后爪踩着一把弯刀。
九朵白色的玫瑰花点缀在狮子周围。
狮子象征芬兰人民的勇敢和力量,九朵玫瑰花代表芬兰历史上的九个省。
国歌:《祖国》面积:33.8145万平方公里。
人口:520.6万人(2002年底)。
芬兰族占92.1%,瑞典族占5.6%,还有少量萨米人(曾称为拉普人)。
芬兰语和瑞典语均为官方语言。
86.9%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1.1%信奉东正教。
首都:赫尔辛基(Helsinki),人口56万人(2002年)。
夏季平均气温16℃,冬季平均气温-5℃。
国家元首:总统塔里娅•哈洛宁(Tarja Halonen,女,社民党人),2000年3月1日就任。
重要节日:独立纪念日(12月6日)简况:位于欧洲北部。
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南临芬兰湾,西濒波的尼亚湾。
海岸线长1100公里。
地势北高南低。
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0%,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有“千湖之国”之称。
全国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
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平均气温冬季-14℃-3℃,夏季13℃-17℃,年平均降雨600毫米。
约9000年前冰河末期,芬兰人的祖先从南方和东南方迁居至此。
12世纪后半叶开始隶属于瑞典,14世纪中叶正式成为其一部分。
1809年俄瑞战争后成为俄国的大公国。
1917年12月6日独立,1919年成立共和国。
1939-1940年芬苏战争(芬称“冬战”)之后,芬被迫同苏联签订向苏割让领土的芬苏和约。
1941-1944年纳粹德国进攻苏联,芬参与对苏战争(芬称“续战”)。
1944年2月,芬作为战败国与苏联等国签订了巴黎和约。
1948年4月,又与苏联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1955年加入联合国。
冷战后,芬兰于1995年加入欧盟。
二、芬兰的政治体系芬兰自1917年12月6日起实行独立共和制。
国会内包括一个议院及其200位议员。
议员以四年为一任,经过直选及比例投票制选出。
共和国总统每六年选举一次,现任总统塔丽娅·哈洛宁(Tarja Halonen,社会民主党)就职于2000年3月,并于2006年连任。
总理马蒂·万哈宁(Matti Vanhanen,中间党)负责管理政府日常事务。
芬兰于1995年1月1日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
2006年1月至12月,芬兰第二次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
在任职期间,在提升欧盟的国际地位、增强欧盟行动的连贯性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政治体制自1917年12月6日宣布独立以来,芬兰就一直是一个独立的共和国。
而此前芬兰是俄罗斯帝国统治下的一个大公国。
其历史基础是斯堪的纳维亚自耕式农场主社会。
芬兰是北欧国家中唯一在此基础上建立共和国体制的国家,并且芬兰的总统要比其它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国王或君主有更强的政治影响力。
芬兰实行“议会代表”民主体制,议会依照比例代表制原则以直接选举方式产生,人民拥有政治权力并通过议会来行使。
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采取一院制,由200名议员组成,每4年改选一次。
芬兰中间党(Centre party of Finland)55席芬兰社会民主党(Social Democratic Party of Finland)53席民族联合党(National Coalition Party)41席左翼联盟(Left Alliance)19席绿色联盟(The Green League)14席芬兰瑞典族人民党(Swedish People’s Party in Finland)9席芬兰基督教联盟(Christian League of Finland)6席真实芬兰人党(True Finns)3席芬兰总统由选举产生,任期6年。
现任总统(至2012年2月28日任期满)是社会民主党人塔丽娅·哈洛宁(Tarja Halonen)夫人。
芬兰是一个男女平等的国家。
芬兰的女性早在1906年就获得了选举权以及其它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
在迈出男女政治平等这一步上,世界上只有新西兰走在芬兰的前面。
在今天,很多芬兰女性在政治上身居要职:在2003年大选中,共有76名妇女当选为议员。
政府18位部长中有8名女部长,就连共和国总统也是女性。
国际政治芬兰信奉军事上不结盟的中立主义路线。
但是芬兰依然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活跃的角色。
芬兰早在二战结束之初就加入了联合国以及北欧理事会。
1995年,芬兰又同其邻国瑞典携手加入了欧盟。
除此之外,芬兰还因为其中立国的特殊身份参与了各种国际冲突的调解工作:例如前南问题和中东问题等。
三、芬兰的文化特点严峻的气候条件,美丽的自然环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使芬兰人形成了极有特色的民族性格和文化。
芬兰人喜欢用“sisu”这个无法用其它语言来翻译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民族性格。
而“sisu”这个词语的大概意思也许就是芬兰人善良诚实、遵纪守法、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品质,以及他们身上那种坚韧顽强的精神和异乎寻常的耐性。
芬兰的土地上哺育了很多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伟大的音乐家西贝柳斯以他特有的才华开创了民族音乐的新纪元,被誉为芬兰民族音乐之父;语言学家伦洛特搜集编撰的充满传奇色彩的民族史诗《卡勒瓦拉》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最伟大的史诗之一;著名建筑设计大师阿尔瓦·阿尔托以实用功能性主义的浪漫风格设计建造的建筑为芬兰留下了众多凝固的艺术珍品。
芬兰还有一批世界一流的歌剧演唱家、乐队指挥、画家、作家、雕塑家和工艺美术设计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芬兰超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使许多几十年前的工艺品和建筑物在现代人的眼里仍是新颖别致、富有想象力的杰作。
出自芬兰设计大师之手的作品大都以简洁、淳朴的设计风格、高质量的材料和精美的做工而享有盛名。
在芬兰人的生活中,节假日相对较多也是一大特色。
在芬兰人看来,享受节假日带来的悠闲是每个人都该享有的权利。
因此每逢节假日(包括周日)所有的商店都闭门谢客,甚至连公交车的班次也都减少到不到平时的一半,人们都乐于在节假日与家人或朋友共享天伦之乐。
芬兰全国有41.5万个私人别墅,这些别墅大都建在风景优美的森林深处、湖泊旁或海岸线上。
大部分芬兰人的节假日都是在自己的这些小别墅里度过的,因为大自然里那种不被打破的宁静是芬兰人最难以割舍的留恋。
谈到芬兰不能不提到芬兰的国粹——桑拿。
桑拿(Sauna)是为数不多的进入世界语言范畴的芬兰词汇之一。
芬兰全国有192万个桑拿,平均每三个人就拥有一间桑拿房。
如果没有在桑拿浴的故乡洗过桑拿,就等于没有到过芬兰。
四、芬兰的工业特点:十九世纪上半叶,芬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发展,但进展缓慢。
芬兰国民经济主要是战后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二战后经济恢复阶段,即战后至50年代初期。
芬兰作为战败国,被苏联割让了11.5%的领土,并向苏联赔款3亿美元。
当时芬兰没有接受马歇尔计划,而靠本国的力量于1952年全部还清战争赔款,并迅速恢复经济。
2.国民经济工业化阶段,指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
芬兰工业生产增长了5倍;芬兰农业人口比重由41.1%锐减至12.2%。
形成以森林工业和金属工业为经济支柱,以化工、纺织、食品工业为补充的现代化国民经济结构,至此,芬兰开始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3.现代化与国际化阶段,即70年代后期至今。
芬兰政府积极实行以高科技为动力、建设外向型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芬兰以电子工业为重点发展方向,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建立新兴工业,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电子、通讯、电气、应用生物工程、环保技术与产品等以高科技为核心的新型工业迅速发展,至80年代,这些产业企业已占芬兰企业总数的10%。
90年代起,电子工业迅猛发展,其中移动通讯的技术及其产品在世界上最为著名。
传统的锯木、造纸、冶金与机械工业的自动化水平和高新技术含量的产品更多地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由于科技进步和外向型经济发展,80年代是芬兰经济的繁荣时代,年平均增长率为3.7%,享有“北欧的日本”之称。
从80年代起,芬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跻身于经合组织国家前10名。
1990起,芬兰因经济过热导致泡沫经济崩溃,加上前苏联的解体,芬兰对前苏联出口急剧下降,使其经济雪上加霜,从而陷入西欧国家中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
1991-1993年间,芬兰国内生产总值总共下降了13%。
但1994年芬兰经济开始复苏,并很快恢复稳定、快速增长,是芬兰经济再次繁荣的新时代特点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芬兰的国民经济形成了三大支柱产业:一是传统的森林工业;二是战后发展起来的金属工业;三是新兴的电子业。
1999年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分别占芬兰当年工业总产值的21%、24%和23%;分别占当年出口总额的28.7%、25.3%和27.9%。
值得一提的是,电子工业发展的速度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发展速度,说明芬兰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后劲。
特点之二,由于芬兰政府长期重视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芬兰目前已拥有众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
其中最为著名的有移动通讯技术及其产品、闪烁炼铜和镍技术及其设备、幅宽11米,速度达到1800米/分的造纸机、用于气象探测的温度和湿度传感器、无机房节能电梯、船用柴油机、破冰船、豪华客轮、卫星用太阳能电池、宇宙探测器的太空望远镜镜片、经营管理模拟器、超导电缆结构网、玻璃加工机械、集中供热系统、森林联合采伐机械、岩石粉碎机等。
特点之三,近年来,举世闻名的诺基亚集团公司在信息产业领域里不断创新,已经发展成为芬兰经济的“火车头”。
该集团1999年的营业额已相当于芬兰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6%。
在它的带动下,芬兰不但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而且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个信息发达的国家。
目前,芬兰的移动电话人均拥有率超过60%;人均上网率世界排名第一;大部分人的银行业务是在网上完成的;1999年国家研发投资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2%,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瑞典。
进入2000年后,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平稳发展,芬兰工业2000年、2001年两年的固定投资继续迅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