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当前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国家关系
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国家关系也进入了新阶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制”国家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指导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且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随着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与资本主义并存于世,并与之进行着长达近百年的错综复杂的斗争。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经历了革命与扼杀、共处与联盟、冷战与缓和、对抗与对话几个阶段之后,终于又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车轮进入到了新世纪。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即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指导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且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的蓬勃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
“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实际上在资本主义兴起之时就开始了自己的进程,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以来的迅猛发展,只不过是整个全球化运动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的步伐加快,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和互动加深,国际资本的积累进程加快。
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面临着急剧的变化和挑战,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
全球化是指人类的社会活动空间日益超越国家主权版图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全方位的沟通、和互动的客观历史进程及趋势。
全球化是以经济利益为主要动因的经济活动引起的,因此全球化最主要的是经济全球化。
它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呈现多层次多形式的相互交织与融合,也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争夺与摩擦更加复杂而激烈。
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处与合作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共存于当今世界的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是一对矛盾统一体。
作为特定社会制度的政治载体——国家,就矛盾的同一性而言,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必然形成更多的共同点、互补点,产生更多的共同利益,相互兼容与借鉴势所必然。
两大社会制度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已改变了以往单纯以意识形态划线,相互封闭、封锁,两个市场平行存在和发展的状态,而是相互开放和交流,相互依存和彼此影响,其互补性、关
联性、依赖性进一步增强,经济关系正逐步走向互相渗透、横向联合、广泛合作的时代。
民族国家的经济界限被打破,跨国公司已由西欧、北美、日本延伸到开放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已跨越了不同制度,使经济、科技向全球化发展,促进了经济制度差异的协调共存,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道参与国际分工,都是商品价值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共同遵守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及全球化运作规程。
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都可以在全球经济的密切交往中实现市场、资源、技术等需求方面的互补。
经济的增多和经济合作的加强。
必将导致两类国家经济发展相互依存性的加强和共同利益的增多。
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学习和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和管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需要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广阔的市场。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关系已不仅仅是过去那种简单分割、对立关系,而是变得日趋密切和复杂。
资本主义国家失去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其资本的投向、市场的扩展都会形成封闭状态;社会主义国家失去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交往,就难以改变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被动局面,从而也就失去了后来居上的前提和契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在经济上走向对话,它们之间的思想、政治、文化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多种思想、文化的交融和碰撞,是世界丰富多彩和文明多样性的表现。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应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处理国家间的关系,并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与斗争
相互依存的世界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竞争与合作同在,摩擦与妥协并存。
当前,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两种主义、两种制度的斗争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因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反映的阶级利益在本质上是对立的,只要两者同时并存,斗争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
但是,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它们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方式可能是不同的。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问的对立和斗争并不会因两者在经济方面依存度的提高而不复存在。
相反,它们的对立、斗争在深度上进一步发展,某些时候还显得更加隐蔽、更加复杂和激烈。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也为处于后发展状态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受制于人提供了可能。
从“两制”国家所处的历史阶段与发展水平来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着势位上的优劣之别。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占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他会利用其强势地位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示范作用来扭转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手段和时机达到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对世界的控制和支配,以实现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的统治。
经济全球化从实质上说它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进程,又是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实行的一
种西化战略,企图把社会主义国家纳入资本主义轨道。
从经济上,通过全球化的新方式来最终达到取消社会主义的目的。
不仅如此,经济全球化的开放性和渗透性还使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主权受到冲击。
必须承认,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国际相互依存态势的不断深化,国际关系中超国家因素不断增加,影响力不断增强,国家主权原则在国际关系实践中正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和侵蚀。
主权国家已经不是国际关系中唯一的行为主体,大量国际组织的成立和国际规则的制定,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大规模投资和经济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国际经济机制在各领域的广泛构建,都不断地弱化着国家在经济政策、贸易、金融、服务、信息等方面的主权意志和主权能力。
社会主义国家要维护自己的经济基础,必须确立经济安全体系,在坚持自身的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控制进行“反控制”。
资本主义还通过经济渗透输出其经济政治制度与西方文化。
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最为严峻的挑战是在政治方面。
他们可以通过经济活动,如贸易往来、投资,利用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络等手段向社会主义国家输出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政治体制,由经济领域逐步进入到思想领域,传播其意识形态,扩大其对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影响。
除此之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将所谓人权、民主等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挂钩,借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关系之机向社会主义施加压力。
更为严重的是,资本主义国家还利用社会主义经济在某些方面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需求,动辄进行经济制裁,干涉社会主义国家内政,试图迫使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做出让步。
四、如何应对新的历史条件下两制关系的新变化
全球化是一个包容着差异、矛盾与多样性的实践进程。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在同一时空的存在,既丰富了全球化的内容,又包含了全球化推进中的复杂性。
因此,在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上,我们应采取与时俱进的理性态
度。
应该看到在21世纪,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向更广、更深程度上的扩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将面临更直接、更频繁的交锋。
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自己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正确的价值判断,即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做到“出污泥而不染”,既要获得发展,又要坚持原则。
唯有如此,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树立尊严,才能把走自己的路与借鉴别国经验有机统一起来,把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有机统一起来,以超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地发展和壮大自己。
否则,就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丧失独立性。
同时,社会主义国家还必须明确自己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位置,在
坚持自己特色、保持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同时,采取主动参与,趋利避害,争取合作,避免对抗的策略应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最佳选择。
最后,抓住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加速发展自己。
在全球化时代,两制共处竞争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共同空间来加速发展自己。
发展才是硬道理,通过不断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逐渐增强同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能力。
只有发展。
而且必须是快速发展,才能抓住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也只有快速发展,才能应付全球化所形成的挑战。
总之,社会主义国家既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融人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又要坚持走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被西化、演变,使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壮大得以实现,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同时还要认识到“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
论文在线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