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难免犯错误,或者做出令他人不满的事情,这时,有些人能够尊重他人的意见或建议,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而有些人却做不到,他们漠视自己的不足,对他人的评价充耳不闻,结果,他们无法长进、一事无成。
会说的不如会听的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喜欢叙述有关自己的事情,都想美化自己,也都想让对方相信自己的叙述;另一方面,人们喜欢探知别人的秘密,并且都想及早转告别人。
这些现象都是人的本性。
不过,有时候我们可以从对方的行为态度中辨别出他的心意。
但是看透对方的徐径,最主要的还是让对方多说话,把话说明白,正所谓“会说的不如会听的”,辛格曼·弗洛伊德要算是近代最伟大的倾听大师了。
一位曾见过弗洛伊德的人描述他倾听别人时的态度:“那简直太令我震惊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
他的那种特质,我从没有在别人身上看到过,我也从没有见过这么专注的人,有这么敏锐的灵魂洞察力。
他的眼广是那么谦逊、温和,他的声音低柔,姿势很少。
但是他对我的那份专注,他表现出的喜欢我说话的态度——即使我说得不好,还是一样,这些真的是非比寻常。
你真的无法想像,别人像这样听你说活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你要别人喜欢你,请记住这条规则:“做一个好的听众,鼓励他人谈论他们自己。
”我们应该明白,跟我们谈话的人对他自己、他的需求和问题更感兴趣,当我们下次与人交淡的时候,别忘了这一点,我们来看一个事例。
纽约电话公司在几年前发现,该公司碰上了一个对接线员口吐恶言的用户,此人怒火中烧,拒绝缴付某些费用,说那些费用是无中生有的。
他写信给报社,到公共服务委员会做了无数次的申诉。
最后,电话公司把最干练的“调解员”派去会见那位惹是生非的用户。
这位“调解员”静静地听着,让那位暴怒的用户痛快地}巴他的不满全部吐出来,井且适时地插上几句“是的”,以同情对方的不满。
“他滔滔不绝地说着,而我倾听着,几乎有三个小时。
”这位“调解员”把他的经验在卡耐基班上叙述出来,“我倾听着,对他的这几次见面中所发表的每一个论点抱着同情的态度。
他从来没见过一个电话公司的人眼他这样谈话,于是他变得友善起来。
在第一次会面的时候,我甚至没有提出我去找他的原因,第二次和第三次也没有。
但是第四次的时候,这件事就完全解决了,他把所有的账单付了,而且撤销了在公共服务委员会的申诉。
”故事中的这位用户自认为是一位神圣的主持正义者,他维护大众的权利,免于受到剥削。
但事实上,他所需要的是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他先以口出恶言和发牢骚的方式得到这种重要人物的感觉。
当他从一位电话公司的代表那里得到了这种感觉后,那无中生有的牢骚就化为乌有了。
善于倾听别人的讲话是一种高雅的素养。
认真倾听别人讲话,表现了对说话者的尊重,人们也往往会把忠实的听众视做可以信赖的知己。
在生活中,无论是朋友之间,还是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长幼之间都需要互相倾诉、互相倾听。
我们每个人不但要注重倾诉,更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这样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融洽、更和谐,也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倾听要讲方式和技巧倾听是一种礼貌和诚挚的态度,客观地替对方着想,理解对方的感受,对于了解他人是十分必要的,即使你不同意他人的意见,也要让对方把话说完。
因此,要与他人处好人际关系,耐心地倾听他人的讲话是十分必要的。
也许你已经认识到了倾听在交谈中的重要性,但却不知道该从何处人手,以下是一些关于倾听的重要要领,它们会让你更快地掌握倾听的方式和技巧。
一、真心实意地倾听如果你不是真心实意地却又勉强自己去听,或者假装在倾听,那你很可能会不自觉地开小差打哈欠。
你的举动逃脱不了说话人的眼睛,他会对你心不在焉的行为产生不满。
可以设身处地想一想,对一个漠视我们谈话又勉强应付的人,你的感觉是什么?二、具备足够的耐心就一般的谈话内容而言,并非总是包含大量信息。
有时候一些话题,对你来说知道得已经足够多了,可对方却谈兴正浓,面对这种情况,出于对别人的尊重,你应该保持足够的耐心,不能表现出厌烦的神色。
还有一种情形是,哪怕遇到了不能接受的观点,甚至有些伤害你的话,你也得耐心地听对方说完。
因为能够耐心倾听对方的谈话,就等于告诉对方“你是一个值得我倾听你讲话的人”,这样在无形之中就能提高对方的自尊心,加深彼此的感情。
三、保持谦逊的态度有些人在与人谈话时,觉得某个问题自己知道得更多,就断然打断对方的话语,中途接过话题,不顾对方的想法而自己发挥一通,这同样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随便插话、打岔、改变对方的思路和话题、任意评论和表态都是倾听中的不良习惯,必须加以克服和改正。
四、适时地做出反馈倾听一般以安静地认真聆听为主,脸部面向说话者,眼睛看着对方的眼睛或手势,同时你必须适时地用简短的语言或点头微笑之类的动作做出回应,以表示自己的理解或共鸣。
除此之外,如果某句话没有听懂,你可以要求对方重复一遍或解释一下,这样说话人才能顺利地把话说下去。
五、养成默记的习惯这种形式是自由的方法,可以在不打断交谈的情况下,迅速有效地记下对方的谈话要点。
你可以用一张草图把那些主要信息联系起来,由此发现各项分论点和种种细节,这绝对不是呆板地用老式罗马数字进行分类的方法,它很容易运用,也很有效。
六、切莫妄下断语听话的一个基本准则是,在他人说话没有结束之前,切莫妄下断语,不要仅仅根据他们的模样或者道听途说的东西下结论。
确实,听人说话不那么容易,你得有很好的训练才能适应对方,可能是说话人的嗓音沙哑难听,也可能是他比你说得快,或者说得特别慢,而且他还老是用一些字眼。
但是,不管是遇上何种困难,都要把它当作检验自己听力技能的机会,你要给自己一些时间,相信通过努力你会更适应和更有效地倾听各种风格的讲话。
人总是希望有人倾听,被人了解和关心。
因此,我们应该时常总是留意别人的需要,在适当的时间献出自己的关怀和援助。
尊重他人的意见或建议一个人做错了事之后,除了要有承认错误的勇气之外,还要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
一个尊重他人意见或建议的人,必然是有着强烈自尊的人,那么,他同样会得到他人的尊重。
有人曾经问马丁·路德·金:为什么你身为一个和平主义者,却倾向于白人空军将领詹姆士,而不是黑人高级官员?马丁-路德·金回答说:“我以别人的原则去判断他们,而不是用我自己的原则。
”一个伟大的人是不会刚愎自用的,而是善于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
只有多了解他人的看法,集思广益,才能正确的对待他人而没有任何偏颇。
欧阳修在担任滁州太守时,经常去狼牙山游玩,并时常与寺里的主持谈论诗文。
后来,主持在山道旁盖了一座亭子,请欧阳修前去参加落成典礼,欧阳修将这座亭子命名为“醉翁亭”,并为亭子作了一篇文章。
欧阳修命人将这篇文章抄了几份。
然后贴在城墙上。
衙役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就问道:“大人为什么要把文章贴在城墙上?”欧阳修说:“俗话说:一人才学浅,众人见识高。
我是想让过路人帮我改文章。
”这样,整个滁州城都热闹起来,城里城外的人都纷纷跑来观看。
一直到傍晚时分,衙役们回报说:“狼牙山李氏老人前来改文章。
”欧阳修一听,马上出去迎接,寒暄一番之后,欧阳修就问老人:“老人家,你觉得我的文章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改正呢?”老人说:“大人,不瞒您说,您的文章我听人读了,句句讲的都是实情,但我觉得开头稍嫌哕唆了一点。
”于是,欧阳修从头将文章背下来:“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峰……”刚说到这里,老人打断了他,说:“大人,毛病就是在这里。
”欧阳修顿然醒悟:“您的意思是不必点出这些山的名字?”老人笑了笑说:“正是。
”欧阳修沉思了片刻,提笔将文章的开头改成:“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老人满意地点点头说:“改得好!改得好!”这才有了后世流传的《醉翁亭记》,欧阳修也因其做学问和为人处世宽厚的态度,为后人称颂。
尊重他人的意见首先要正确评判他人的意见。
别人对你提出的意见,大部分都只是就事论事,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
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遇到这种情况,总会觉得对方居心叵测,因为他的判断和做法被别人否定了,从而与别人发生争执,甚至“怒不可遏”地进行人身攻击,这是多么愚蠢的举动。
因此,尊重别人的意见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
一个真正有肚量的人,是不会刻意掩饰自己缺点的,是可以听取别人意见的。
反对你的人是真心待你的人现实生活中,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许多人都不愿听到反对自己的意见,因为他觉得有人反对就是否定他的成绩就是在与他作对。
其实,当我们静下心来听对方说出他们的意见时,会发现其实是我们自己没有做好,结果,我们拒绝和赶走了很多朋友,而提出反对意见的人往往是真心对待我们的人。
正所谓“无风不起浪”,有人站出“来反对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冷静地观察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错了,倘若有,就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更要善待这些反对自已的人。
我们来看一个历史上的故事。
三同时期,刘备听说关羽战死麦城,勃然大怒,发誓要为关羽报仇,于是率领大军攻打东吴。
面对来势凶猛的西蜀大军,孙权听取阚泽的意见,起用陆逊为主将统率三军。
刘备就问陆逊是什么人,手下的谋士马良说是东吴的一名书生,年轻有为,偷袭荆州就是他用的计。
刘备一听,非要擒杀陆逊为关羽报仇,马良深知刘备的脾气,劝道:“陆逊有周瑜之才,万万不可轻敌。
”但是,刘备犯了与关羽同样的错误,不听劝告,嗤之以鼻的说:“朕用兵老矣,难道还不如一个黄毛小子吗?”结果,陆逊用计火烧连营八百里,令刘备吃了败仗。
刘备不听马良的劝说,一意孤行,最终证明了刘备是错的,而谋士马良是正确的,这个反差就是在警告那些自以为是的人,要多听听不同意见,并能够采纳他人正确的意见或建议。
苟子说:“一个有涵养的人,在心志宽广时,就敬重天道,遵循常规;在心志狭窄时,他就敬畏礼法,自守节操。
自己能想通的,就会精明并且通达事理,触类旁通;当自己思想不周全的时候,就老老实实地遵守法纪。
当这样的人被重用的时候,他能在处世中做至吐恭敬,不会轻举妄动;如果不被重用的话,他们也能端庄自重。
心情好的时候,和颜悦色地做事;心情不好,也能冷静处理。
地位升高了,就用切合实际的言语来阐明事理;处在困境中,就用含蓄简单的话语阐释。
”一个没有涵养的人却不是这样:在心志宽广的时候,他们时常表现出傲慢无礼;失意时,就不择手段,奸诈倾轧;自己能想通的时候,就欺诈掠夺;想不通的时候,就落井下石,陷害别人。
当这样的人受到重用的时候,就会逢迎巴结,傲慢而没有节制;不被重用的时候,就怨天尤人;心情好的时候,他们会轻浮飘忽;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垂头丧气,胆小怕事;地位升高的时候,骄傲偏激、不可一世;处在困境中,则自暴自弃。
一个有涵养的人,犯的错误肯定要比没有涵养的人少,即便犯了错,他们也会及时改正。
而且,他们常常会把这些曾经反对者留在身边。
反过来,没有涵养的人犯的错不少,但他们不愿承认,更谈不上改正,这样的人是不值得做朋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