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PT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PT课件
⑤文化教育,25家子弟到礼拜堂,由两司马教 读遗诏圣书、真命诏旨。礼拜日,两中男女到 礼拜堂听讲圣书。由师帅、旅帅、卒长更番至 所统属两司马礼拜堂讲圣书教化民。
11
《制度》反映的平均主义是一种绝对平均的思
想。《制度》建立国库制度,规定物物归上主,
人人无私财,不仅生产资料私有权废除,生活
资料的私有权也废除了,凡婚丧嫁聚等事皆从
4.颁布了《资政新篇》,中国人最 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因此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封建 社会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18
(二)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 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 太平天国发生在中国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国家的时代,它所要对付的敌人,不但有掌 握全国政权、作为封建势力中心的清朝统治者, 而且还有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因此,其所遇 到的敌人相对来说比较强大。是中外反动势力 共同绞杀了太平天国。
③制定了以平均为基础的社会基层组织制度: 以二十五家为一两,既是行政单位,又是经济 单位,设国库一,礼拜堂一,设两司马负责管 理本两的行政、生产、分配、宗教、教育、治 安、诉讼等。
10
④整个农村社会,则按军事组织体系建立,一 万三千一百五十六家为一军,下为师、旅、卒、 两司马。每家设一人为伍卒,平时立足农业生 产,战时从事军事活动,“军”实际成为兵农 合一的行政单位。
(3)定都天京:1853年3月19 日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南京为 天京,定都天京。
(4)北伐:为了巩固和发展胜利 成果,1853年5月,林凤祥、 李开芳率军进兵北京。最终失 败。
(5)西征:鄱阳湖口大捷
(6)东征:攻破江北、江南大营
太平天国天王 洪秀全玉玺。
6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 (1)内容:土地:按照“无人不均
匀,无人不饱暖”的原则,不分男女老 幼,平均分配产品:“人人不受私,物 物归上主” 的圣库制度。
圣库制度:太平天国创立的第一个 经济制度。在太平天国革命初期曾起过 重大的积极作用。它首先是吸引了贫苦 农民群众踊跃参加起义。其次,圣库制 度保障了太平军的供给,也鼓舞了他们 的斗志。
7
(2)核心思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3)《天朝田亩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分析及评价(讨论)
4
2.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1)思想来源: 西方基督教; 中国儒家大同思想; 农民平均主义。
(2)著作: 《原道醒世训》、 《原道觉世训》、 《原道救世歌》。
(3)教义: “皇上帝”唯一真神论;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打倒“阎罗妖”。
5
3. 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
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 村率众起义。 (2)永安建制 :初步奠定了 太平天国政治制度的雏形。
国库分配,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
式”,家里养的鸡鸭猪,都是统一的,每家五
只母鸡,两头母猪……任何人手中都不可能保
留任何剩余产品。在人类历史上,只有极端贫
困的原始社会,生活资料才是平均分配的,原
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落后的社会制度,所以
制度勾画的这副蓝图,并不能代表历史前进的
方向,是历史的倒退。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 期探索
1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2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 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3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兴起的原因 主要原因: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尖锐 直接原因:两广地区严重的自然灾害
16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反封建的同时承担了反帝国主义的任务,这 是以往农民战争所不具备的。由于其反帝又反封, 所以它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灭。
2.把西方基督教与中国传统的儒家大同思想、农 民平均主义相结合,创立拜上帝教。用宗教形式宣 扬反封建思想。
17
3.颁布的土地革命纲领——《天 朝田亩制度》,明确地提出几千年来 农民阶级梦寐以求的愿望——平均分 配土地。
A、积极: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形成系统的 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 是几千年来农民阶级斗争的思想结晶。
B、局限:太平天国追求的是一种落后的小农生产。平均 主义不切实际,是一种空想。 平均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在 革命初期,农民无田无粮,平均主义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但在革命初步成功后,农民分得部分田地,它又易挫伤农民 的积极性。
8
太平天国的平均主义是农民起义平均 主义思想发展的最高峰
①提出了分配土地的方案,指导思想是: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 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分配土 地的标准则是“田分九等”,根据产量, 上上田一千二百斤,下下田四百斤,然 后按等级平均分给天下臣民百姓,原则 是“好坏搭配”。
9
②提出产品和生活物资的分配方法,分配原则: 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收成除足其 25家每人所食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人人 无私财,物物归上主”,凡麦、豆、藏麻、布 帛、鸡犬等各物及银钱亦然。
14
2.《资政新篇》
(1)内容: 政治——法治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文教——新式学堂、医院等
(2)核心思想:发展资本主义, 富国强民。 (3)意义与局限性:具有鲜明 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发展方案。 但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直接产物; 迫于形势也没有实施。
15
(三)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 1. 天京事变:1856年9月 2. 天京沦陷:1864年7月
12
制度所设计的社会,还是一个平均的自 给自足的小农社会,没有社会分工,没 有商业交换,每个“两”只是一个自给 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理想国,其结果只能 造成生产的落后,社会产品的极端贫乏, 绝不会是“人人饱暖”,只能是普遍的 贫困。
13
在评价《制度》时,还涉及评价标准问 题,如果仅仅以反帝反封建斗争为标准, 就会认为《制度》反对封建土地制度, 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但如果从是否符 合历史发展趋势,即以生产力发展为标 准,制度及其平均主义理想是根本违背 历史发展的,甚至是反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