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导师简介朱林,男,1958年9月出生,人。
工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2年7月毕业于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4月毕业于中北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德国勃兰登堡工业大学做访问学者半年。
1982年9月开始在西北光学仪器厂工作。
1988年4月至今在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作,现任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硕士导师。
长期从事先进制造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承担《数控加工及编程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现代切削理论基础》、《孔加工技术》、《金属切削原理》等10门课程的教学,是石油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省“机电工程”教学团队负责人,主持承担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曾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偏心径向刃及偏心折线刃钻头”和重大横向科技项目等30余项,共计经费1400万元。
其中“偏心径向刃及偏心折线刃钻头”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明专利1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篇;参编出版专著2部,第一作者出版教材2部,其中主编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教材获省优秀教材二等奖。
兼任中国机械工业金属切削刀具技术协会切削先进技术研究分会理事、全国高校制造技术及机床研究会理事、《石油矿场机械》编委。
1997年入选省“三五人才”;1998年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确定为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
勇,男,1961年1月出生,人。
工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兼职导师。
1982年7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矿场机械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6月毕业于石油学院石油天然气机械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2年月8月开始在石油学院机械系工作。
1993年4月晋升副教授,1998年12月晋升为教授。
1991年11月任机械系机械研究室主任;1993年3月任石油学院院办公室副主任;1994年4月任石油学院科研处长;1997年3月任机械系主任;2000年任机电与材料工程学院院长;2004年任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
长期从事石油机械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承担《机械原理》、《机械信号测试技术》、《矿场机械》、《有限元理论》、《机械工程前沿技术》《人工举升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无损检测技术》、《模式识别理论》、《测试与传感技术》、《旋转导向钻井技术》、《机械振动理论》等10余门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担任近40名硕士生、博士生的指导教师,曾获省教学成果奖1项。
现任中省共建“石油装备智能化与工况监测”实验室主任、省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石油大学)负责人、省“石油钻采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与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共建),兼任“石油机械研究所”所长、“导向钻井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石油钻采管柱与井下工具设计制造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主持或参加完成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委托等科技项目40余项,共计经费超过800万元,目前承担着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7项,科研经费达400多万元。
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EI、ISTP收录近20篇;出版专著、教材3部。
兼任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石油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被聘为《石油机械》、《石油矿场机械》、《石油大学学报》杂志的编委。
樊玉光,男,1964年1月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
第三届省教学名师。
学校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带头人,兼任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
1979至1983年理工大学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本科,1983年在省吕梁地区化肥厂任助理工程师。
1987年理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研究生毕业,开始在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任教,一直从事过程装备与控制本科、化工过程机械和流体机械与工程硕士教学与科研工作。
担任公益性社会工作有:省化工学会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理事、秘书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纳米科技学会理事。
《石油化工设备》编委。
讲授过《化工容器设计》、《化工设备设计》、《压力容器安全技木》、《化工设备制造工艺学》、《化工设备与机械》、《油罐及管道强度设计》、《锅炉压力容器安全》、《腐蚀与防护》、《流体密封技术》、《化工设备基础》、《环境保护过程与管理》、《过程设备制造工艺》、《过程装备成套技术》等13门本科课程,讲授《高等流体密封技术》、《化工过程机械技术》、《摩擦与磨损》、《热物理测试技术》等4门硕士生课程。
主编、参编了《过程设备基础》、《化工设备制造工艺学》、《石化装备密封技术》教材。
主持的“化工容器设计课程建设与教学”项目获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持的“过程设备制造工艺学课程建设与教学”项目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以第一发明人获得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常减压塔顶系统露点控制防腐蚀装置”、“带消能器降液管的塔盘”、“金属管道线状电化学防腐蚀装置”。
发表科研论文72篇(E1收录7篇)。
主要有:Study on magnetic field and free boundary of magnetic fluid seal(E1);用回归正交设计法建立磁极结构参数与磁性流体密封压差的经验公式(EI);热处理对化学镀N1—P镀层耐蚀性的影响(EI);花-格管线腐蚀穿孔失效模型分析(EI);加氢装置空冷器管束变形分析及防止(EI)。
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十多项科研项目,包括:中石油集团公司中青年创新基金“高强度管线钢屈强比对安全性影响研究”;教育厅“纳米磁性流体密封技术研究”、“在役油气管线的材质损伤与管道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等几率填料塔应用机理研究”“常顶系统腐蚀信息融合技术研究”;长岭炼化总厂“高压泵出口管线腐蚀穿孔失效”;校基金“油气集输系统局部腐蚀穿孔的机理与防护”;炼油化工总厂“波纹管材料组织与性能分析”;油田“交互式分级参数化石油炼化静设备CAD技术”;炼油化工总厂“化工容器制造工艺过程计算机辅助设计CAPP”项目;江南石化设备厂“3D塔盘测试分析”;独山子石化公司“独山子石化公司腐蚀数据管理及预测系统”、“独山子石化腐蚀数据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等。
钢管厂“X80高屈强比管线钢安全性分析与研究”“X80管线钢焊缝和热影响区安全性分析与研究”。
西电开关电气“800kV GIS长母线管道机械强度计算及分析”、“550kV管道母线(GIL)支撑研制及计算”。
吴伟,男,中共党员,1962年10月出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石油大学教务处长,校学术和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石油学会会员。
1984.07石油学院化工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90.06 交通大学机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3.06 交通大学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2009.10 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后出站。
现从事的研究领域为智能控制与故障诊断、机械设计及理论等。
1984年至今在石油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先后担任石油学院机械系副主任、院办副主任兼院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亚太分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石油大学研究生部主任等职。
曾获高校优秀党支部书记、石油大学优秀教师、石油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石油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管理育人先进个人;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公司“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获石油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获其他厅局级奖励4项;省精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负责人。
主持过的项目有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CNPC中青年创新基金、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另还主持和参与了与其他企事业单位合作项目20余项,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目前在研项目经费130余万元,曾在《石油学报》、《系统仿真学报》、《控制工程》等杂志上公开发表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论文40余篇,其中7篇被EI收录,参编教材4部。
振华,女,1962年11月出生,省资阳市人。
工学硕士,教授。
1982年8月毕业于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6月毕业于理工大学计算力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1982年9月至1985年6月在石油大学机械系任教;1988年至今,在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承担教学和科研工作,2002年任教授。
长期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承担了《材料力学》、《工程力学》、《高层建筑结构》、《复合材料力学》和《振动理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参加了《材料力学》课程建设、《工程力学》精品课程建设及教学法研究工作,《工程力学》课程于2007年被评为省精品课程。
曾获石油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优秀奖和二等奖各一项。
主要从事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应用研究工作,主持及参加科研项目17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1项,横向课题11项。
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4篇。
获省科学技术奖一项,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项,省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奖二项,石油大学科技进步奖三项。
出版科研专著一部,教材一部。
2006年获”省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2009年获“石油大学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瑞萍,女,1964年9月出生,人。
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6年7月毕业于理工大学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9年7月毕业于理工大学弹药战斗部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3年8月毕业于理工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3年11月至今先后在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和机械工程学院任教,主要从事力学和机械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多年来主讲《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等课程,参编出版《工程力学》教材一部。
主持和参加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国家863项目、国家重大专项课题、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科技风险创新研究项目和多项横向课题,参加并完成多项石油大学教学研究项目。
在国外学术会议和刊物上公开发表教学研究和科研论文二十余篇。
曾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省高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及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曾获省环保厅科学技术一等奖、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省教育厅现代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石油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石油大学“教学质量奖”一等奖。
窦益华,男,仪征市人,生于1964年6月,博士,教授。
1984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石油机械专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石油机械专业,获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87年至今在石油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