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语 19春《社会语言学》作业_1234

北语 19春《社会语言学》作业_1234

19春《社会语言学》作业_1一、单选题( 每题5分, 共11道小题, 总分值55分)1.不属于立法语言特点的是()。

A. 书面语简明、文雅B. 核心语词大众化、通俗化C. 规范用语严谨、清晰D. 语言风格正式、庄重答案:B 联系Q:80---500---92612.对语言的全民性与阶级差异理解有误的是()。

A. 语言的全民性是由语言的本质和功能决定的B. 语言的全民性排除了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差别和变异C. 阶级对语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D. 阶级对语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答案:B3.不属于“语言变体”的是()。

A. 地域变体B. 文化变体C. 社会变体D. 功能变体答案:B4.语言存在着的()差异是所有差异中最直观、最常见的。

A. 性别B. 年龄C. 职业D. 阶层答案:B5.语言规划科学性原则不体现在()上。

A. 专业性B. 可行性C. 动态性D. 求实性答案:A6.“听到家乡话好亲切”体现的是()。

A. 语言影响社会B. 语言功能变体C. 语言态度与情感D. 语言生态7.()不是语言的性别差异形成的原因。

A. 社会地位的作用B. 社会文化的影响C. 社会价值取向的制约D. 男女母语习得能力的先天差异8.现场促销语言使用频率最高的实词是()。

A. 量词“个”B. 人称代词“你”C. 动词“是”D. 动词“有”9.宗教传播对语言的影响没有()。

A. 引起了词语的借用B. 佛教传入中国对汉语产生了很大影响C. 佛经的翻译对汉语词汇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D. 与佛经相比,汉语文言句子组织更为严密,后受影响变得多用短句和重言叠句10.在中国()50年代出版了《语言与文化》,堪称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开山之作。

A. 王力B. 吕叔湘C. 朱德熙D. 罗常培11.制定语言规划,要重视语言的社会性,下面哪点不对()。

A. 可强制推行,莫坐失良机B. 以指导性为主,指令性为辅C. 要适应社会的复杂性,具有一定的宽容度D. 要从社会生活和语言生活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出发,不可主观臆造二、多选题( 每题5分, 共5道小题, 总分值25分)1.当代中国的语言规划显现出两个主要特点()。

A. 阶级分析色彩强烈B. 具有相当强的传承性C. 具有明显的连贯性D. 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答案:BD2.语言年龄差异的表现形式有()。

A. 儿童变体简单,较少语体变化的特点B. 青年对新的语言变化反应最快、最多C. 老年保留一些过时的语言特征D. 青年人易于接受第二语言3.搜集语料的方法有()。

A. 问卷调查法B. 访谈法C. 观察法D. 实验法4.有关语言变异、变体、变化的关系,正确的论述是()。

A. 变化是语言要素的形式、意义、功能在整个语言社团中成系统的改变B. 同一个语言项目在共时层面上同时存在不同的变异形式,这不同的形式就构成一个项目的不同变体C. 语言变体可以是一种语言、一种方言或者一种语体D. 语言变体不能是单个的语音、语法或者词汇项目5.“语言规划”又称()。

A. 语文规划B. 语言工程C. 语言标准化D. 语言管理三、判断题( 每题5分, 共4道小题, 总分值20分)1.“语言规划”(language planning)是应用语言学的术语,也是社会语言学的术语。

答案:正确2.索绪尔将语言学与传统的语文学分离开来,打下了现代语言学的基础。

由此形成了关注同质、抽象、心理、社会属性的语言,形成了结构主义语言学。

3.语言调控所采取的措施、做法主要是指令性的,不采用指导性的,主要侧重于维持语言运用标准的相对稳定。

4.现场促销语言中,儿化音、轻声出现相对较多。

19春《社会语言学》作业_2一、单选题( 每题5分, 共11道小题, 总分值55分)1.语言接触引起的语言结构变化不包括()。

A. 语音变化B. 语言兼用C. 语法变化D. 词汇变化2.有关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的认识有误的是()。

A. 语言同文化不一样,是先天获得的B.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C. 语言是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D. 语言和文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3.“tone, manner or spirit”是Hymes(1977)的交际语境S-P-E-A-K-I-N-G框架中的哪一条()。

A. Setting and SceneB. KeyC. EndsD. Instrumentalities4.语言接触产生的语音影响没有()。

A. 增加新的音位结合方式B. 创制有别于两者语言的新音位C. 区别特征消失D. 新音位的借用5.以色列复兴早已衰亡的希伯来语属于()类语言关系政策类型。

A. 国际化B. 本族语化C. 多样化D. 语言同化6.现场促销语言及话语的特征没有()特点。

A. 在语言形式和结构关系方面有独特类型B. 偏向正式语体C. 以问答毗邻对为主,回应话轮多于主动话轮D. 答话信息“供大于求”7.言语不同于语言,不是()的。

A. 同质的B. 外在的C. 个人的D. 具体的8.语言规划的原则性方法不包括()。

A. 约定俗成与从俗从众B. 学术规范与辞书指导C. 加强宣传引导与媒体示范D. 去除个人作用与名人影响9.语言使用规划不包括()规划。

A. 语言历史发展B. 语言使用规范C. 语言关系D. 语言地位10.许多阿拉伯国家,其语言政策规定阿拉伯语为他们的官方语言,这属于()类语言关系政策类型。

A. 国际化B. 本族语化C. 多样化D. 语言同化11.不属于语言规划的对象的是()。

A. 口语、书面语B. 政府语言行为C. 语言兰系D. 个人言语行为二、多选题( 每题5分, 共5道小题, 总分值25分)1.语言兼用的类型有()。

A. 全民双语型B. 局部双语型C. 个人双语型D. 家庭双语型2.对语言的阶级(阶层)差异理解正确的是()。

A. 阶级影响使用者的语言形式和运用方式的变异B. 不同社会集团竭力要在公用语中掺进自己特有的语言因素,提高本集团的社会威望C. 不同阶级阶层由于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等不同,先天的语言能力产生差异D. 阶层内成员彼此认同,语言成为身份认同与区别标志3.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它研究语言与社会间各方面的关系,可以包括()。

A. 社会对语言的态度B. 语言的社会变体和层面C. 多语现象的社会基础D. 语言的标准和非标准形式4.语言规划稳妥性原则要求语言规划要有()。

A. 适用性B. 传承性C. 宽容性D. 渐进性5.可以视为语言社群的是()。

A. 行业组织B. 职业人群C. 宗教团体D. 帮会团伙三、判断题( 每题5分, 共4道小题, 总分值20分)1.应用语言学狭义的理解就是指将理论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外语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

2.地域变体一旦被附加上了价值标准,就可以被称作社会变体。

3.印度政府要把印地语确定为国语,但是遭到达罗毗荼语地区的强烈反对,其核心问题是土语、地区标准语和国家标准语之间的复杂关系。

4.混合语既不是甲语言,也不是乙语言,而是第三种语言。

19春《社会语言学》作业_3一、单选题( 每题5分, 共11道小题, 总分值55分)1.普米语、壮语中,老、中、青、少发辅音使用的差别,其解读错误的是()。

A. 体现了语言的年龄差异B. 复辅音的简化、脱落是一般语言共同的趋势,是语音系统发展的普遍规律C. 是语言系统演变因素造成的年龄差异D. 是社会发展因素造成的年龄差异2.“懂得什么样的话适合什么样的场合”是海姆斯“言语交际能力”()的要求。

A. 形式上的可能性B. 实施手段上的可行性C. 语境适应性D. 现实中的实施情况3.关于语言兼用的认识有误的是()。

A. 语言兼用是指一个民族除母语外,还兼用另一不同语言民族的语言B. 语言兼用不是语言接触的产物C. 语言兼用是语言使用的变化D. 语言兼用也有兼用多种语言的4.催生社会语言学的主要外部条件不包括()。

A. 新独立国家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的确立问题B. 民族划分中的语言识别问题C. 社会发展和文化教育中的语言使用问题D. 抵御外族侵略团结人心的问题5.有关阶级差别与语言代码、语言威望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掌握代码系统多少以及复杂程度是语言能力的体现B. 伯恩斯坦通过实验认为出身上等阶级的人比下等阶级的人在语言能力上更有优势C. 最下层阶级的男性发音往往是远离社会标准发音的,形成“显威望”标准D. 中产阶级的地位、生活方式连同他们的语言特点都成为较低等级的人们模仿学习的对象6.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语言立法的联系和区别认识有误的是()。

A. 语言政策是基础、核心,是行政行为B. 语言立法是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升华与保障,是法律行为C. 语言规划是语言政策的延伸与体现,又是语言法规的具体执行D. 语言规划只是政府行为,不是社会行为7.有关语言规划性质的认识有误的是()。

A. 语言规划可以在短期内取得良好的效果并无需更新B. 语言规划是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旷日持久地坚持工作C. 语言规划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工程D. 语言规划主要是政府行为8.界定濒危语言的核心指标没有()。

A. 丧失母语人口的数量比例B. 母语使用者年龄段的分布比例C. 母语使用者的性别比例D. 母语能力的大小9.语言规划的基本原则没有()。

A. 科学性原则B. 政治性原则C. 稳妥性原则D. 经济性原则10.语言学家()首次明确提出“社会语言学”这个概念。

A. 索绪尔B. 哈佛•丘里C. 布龙菲尔德D. 韩礼德11.同语言变异有关的社会变量多种多样,()是诸多变量中最重要的参数。

A. 年龄B. 性别C. 职业D. 阶层二、多选题( 每题5分, 共5道小题, 总分值25分)1.由社会因素引起的语言关系有()。

A. 语言政策B. 语言接触C. 语言影响D. 语言融合2.语言地位规划主要内容有()。

A. 民族标准语B. 全民共同语C. 官方语言D. 方言3.()是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社会语言学能力表现。

A. 语言形式的用途B. 语言形式使用的通行度C. 文化词D. 语言学习的社会化4.体现文化对语言的制约、影响的是()。

A. 人类的文化活动只对语音系统没有影响B. 文化特征总是在语言中留下印记C. 文化接触导致语言接触D. 文化也会对语言系统产生影响5.语言影响的类型有()。

A. 程度上深影响和浅影响B. 时间上长型和短型C. 方式上口语型和书面型D. 吸收能力上开放型和保守型三、判断题( 每题5分, 共4道小题, 总分值20分)1.任何语言的语法特点都是比较稳固的,不会受到别的语言影响。

2.语言的可塑性是指语言及语言生活形成以后并不是不可改变的,而是可以通过语言规划使语言及语言生活朝着有利于国家、民族、社会及语言使用者的方向发展。

3.语言符号的约定意义等于言语交际时的具体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