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生理学 - 呼吸衰竭

病理生理学 - 呼吸衰竭

精品课件
2、某些致病因子直接损伤肺泡毛细血管膜,如 吸入有毒气体、细菌栓塞等。 3、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及中性粒细胞和肺组织 释放的促凝物质,导致肺内DIC,阻断肺的血流, 引起肺组织损伤。 4、纤溶系统活化后形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以 及血小板活化后释放TXA2等,可使肺微血管通透 性增高,从而加重肺水肿。
精品课件
[正常人吸纯氧15分钟后PaO2可达550mmHg。PaCO2 早期低于正常,晚期则可高于正常。 3、胸廓肺顺应性降低,一般低于50ml/98Pa,正 常为100ml/98Pa. 4、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逐渐发展为斑 片状阴影,甚至呈毛玻璃样。 5、必须排除由慢性肺部疾病及左心衰竭引起的 肺水肿。
于正常。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②部分肺泡血流不足时,病变区VA/ VQ显著增大, 这部分血液PO2增高,而氧含量无明显增加(由氧 离曲线决定),健肺血流量增加使VA/ VQ减小, 这部分血液不能充分氧合,其氧分压合氧含量均 明显降低,二氧化碳分压与含量均明显增高。由 此混合而成的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而二氧化碳分 压则取决于呼吸代偿的程度,可正常、增高、降 低。
failure 川北医学院
Respiratory 病生教研室
精品课件
第一节
呼吸衰竭的概念和分

外呼吸
广义的呼吸
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内呼吸
呼吸衰竭仅针对外呼吸功能功能而言。
外呼吸
肺通气
肺换气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一、呼吸衰竭的概念: 呼吸衰竭:指由于外呼吸功 能的严重障碍,以至动脉血 养分压低于正常范围,伴或 不伴二氧化碳分压增高的病 理过程。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2)小气道阻塞
小气道:多指直径小于2mm的小支气管、细支气管。
特点:无软骨支撑,管壁薄,与周围的肺组织紧 密相连。 外周气道阻塞主要引起呼气性呼吸困难。
肺气肿的形成 等压点平移原理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通气功能障碍引起的呼衰血气变 化的特点:
既有低氧血症又有高碳酸血症,因此通 气功能障碍引起的呼吸衰竭属于Ⅱ型呼 衰。
3 根据起病缓急分类: 急性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
4 根据病变部位分类: 中枢性呼吸衰竭 外周性呼吸衰竭
精品课件
第二节
呼吸衰竭的原因和机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制肺泡通气不足
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肺活量:用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正常成人静息时肺通气量约为6L/min ,其中死 腔通气量占30%,肺泡通气量约为4L/min,若 各种原因使肺泡通气量明显减少可以导致呼吸 衰竭。
PaCO2增高可作用于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PaCO2超过80mmHg反而抑制呼吸中枢 慢性Ⅱ型呼衰为什么不能给高浓度氧?
精品课件
三 循环系统的变化
代偿性变化:一定程度PaO2降低和 PaCO2增高可 兴奋心血管运动中枢,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 增强。
严重PaO2降低和 PaCO2增高可直接抑制心血管中 枢。
气体弥散能力 血流速度
肺实变 肺不张 肺叶切除
(2)肺泡膜厚度增加-弥散距离增加 肺水肿
肺泡透明膜形成 肺纤维化
(3)弥散时间缩短
弥散障碍时血气变化的特点 只引起低氧血症,无高碳酸血症,属于Ⅰ型呼衰。
精品课件
(二)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正常VA/ VQ为0.84, 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原因和类型
VA/ VQ大于0.8,流经健肺的血液氧分压增高,而氧含量 则无明显增加(氧离曲线 特点决定),但二氧化碳分
压与含量均降低(二氧化碳解离曲线决定),结果来自
病肺与健肺的血液混合而成的动脉血的氧分压是降低的,
二氧化碳的分压与含量则可正常,若代偿性通气过度则
可低于正常,若病变范围太大,加之代偿不足,又可高
精品课件
五 ARDS的发生机制 1、中性粒细胞在肺部聚集激活,释放氧自由基、 蛋白酶和脂质代谢产物,从而导致肺泡毛细血管 膜损伤,是ARDS发生的主要机制。
氧自由基导致脂质过氧化,损害生物膜,还可破 坏巯基酶活性。蛋白酶可分解组织蛋白,损伤肺 泡毛细血管膜。脂质代谢产物如白三烯、前列腺 素等可增高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引起肺水肿。
2、原因和机制 公式: R8=Lη
πr4
由公式可知:气道阻力主要取决于气道内径
精品课件
(1)大气道阻塞:
大气道多指内径大于2mm的气道,其特点是有软 骨支撑。
阻塞的原因:异物、渗出物、喉头水肿、肿瘤压 迫、管腔痉挛等。
阻塞发生在大气道胸外部分,引起吸气性呼吸困 难。
阻塞发生在大气道胸内部分,引起呼气性呼吸困 难。
精品课件
2. 低氯血症 (1)红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ClHCO3-
红细胞
(2)酸中毒,肾小管泌H+和泌NH3增多,NaHCO3重吸
收增多,NaCl的重吸收减少
精品课件
二、呼吸系统的变化 PaO2在60-30mmHg时,可兴奋外周化学感受器, 使呼吸加深加快 PaO2低于30mmHg时直接抑制呼吸中枢
精品课件
二、肺换气障碍 气体弥散障碍
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肺内解剖分流增加
(一)弥散障碍
1. 概念:由肺泡膜面积减少、肺泡膜厚度增加 和气体弥散时间缩短所引起的气体交换障碍。
精品课件
2、弥散障碍的机制 气体弥散量(交换量)
弥散障碍的原因: (1)肺泡膜面积减少:
精品课件
气体分压差 弥散膜面积厚度
多发行神经炎
脊髓灰质炎
精品课件
③肺的顺应性降低 肺严重纤维化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肺淤血 肺水肿 肺实变
④胸廓顺应性降低 胸廓畸形
肋骨骨折
胸腔集液和气胸
精品课件
(二)阻塞性通气不足 1、概念:由气道狭窄和阻塞所致的通气障碍称 之为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
精品课件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一 概念
急 性 呼 吸 窘 迫 综 合 征 (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是由于急性肺泡 毛细血管膜损伤所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是一种 以急性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为特征的综合征。
该病死亡率极高,60%患者在发病后两周内死亡。
精品课件
四 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1、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突然发生进行性的呼吸 窘迫,其呼吸窘迫的特点在于不能用通常给氧 的方式加以改善,也不能用原发性心肺疾患加 以解释,呼吸频率超过20次/分,严重时超过 35次/分。 2、顽固性的低氧血症,PaO2低于60mmHg(8kPa), 吸 纯 氧 15 分 钟 后 PaO2 仍 低 于 350mmHg ( 46.7k Pa)。
精品课件
通常情况下有10%-20%的中性粒细胞聚集在肺 泡毛细血管中,称之为“物理性扣留”,这是因 为中性粒细胞直径大于肺泡毛细血管,其变形能 力比红细胞差,容易被扣留于肺泡毛细血管中。
ARDS发生过程中中性粒细胞在肺毛细血管的聚集 不是物理性扣留,而是化学性粘付。是由于各种 趋化因子作用的结果。由于肺泡毛细血管膜的总 面积可达80m2,可粘付大量中性粒细胞,以至于 外周血中白细胞减少。
(3)缺氧酸中毒使脑脊液pH值↓, 谷氨酸脱羧 酶活性↑, GABA↑ (4)酸中毒使磷脂酶活性升高,溶酶体水解酶 释放,破坏神经细胞。
精品课件
(四)肾功能变化 ()提高PaO2 应尽快把PaO2提高到60mmHg以上。
精品课件
Ⅰ型呼衰可吸入较高浓度的氧, 但一般不超过50%。 Ⅱ型呼衰应低浓度、低流量给氧(浓度30%左右、 流量1~2L/min)。 (三)降低PaCO2 (四)改善内环境和防治器官功能障碍。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 乱。
二氧化碳麻醉:当二氧化碳分压超过80mmHg时, 可引起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如头痛、烦躁不安、言语不清、精神错乱、嗜睡、 惊厥、昏迷等,称之为二氧化碳麻醉
肺性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概念:指由呼吸衰竭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患者 初期可表现为兴奋、躁动,继而出现记忆力和定 向力障碍、谵妄、惊厥精品、课件昏迷等表现。
判断标准:PaO2<8kPa, PaCO2>6.67kPa。
精品课件
二、呼吸衰竭的分类:
1、根据PaCO2的变化分类:
Ⅰ型呼衰(低氧血症型呼吸衰竭):只有PaO2降 低。
Ⅱ型呼衰(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既有低氧 血症又有高碳酸血症。
2 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分类:
通气性呼吸衰竭
换气性呼吸衰竭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四)解剖分流增加:
解剖分流:正常情况下,一部分静脉血经支气管 静脉或肺内动静脉交通支直接流入肺静脉,称为 解剖分流。
当肺水肿、肺不张时,部分肺泡完全丧失通气, 流经这部分肺泡的血液完全没有参加气体交换, 类似于解剖分流,称之为真性分流(true shunt)
吸纯氧可以鉴别功能性分流与真性分流。
精品课件
第四节 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主要代谢和功能变 一、 对酸碱平衡和电解化质的影响
(一)酸碱平衡紊乱 四种单纯性酸碱中毒均可能发生,常为混合性酸 碱平衡紊乱。
1、呼吸性酸中毒:见于Ⅱ型呼衰 电解质变化:①血钾升高, ②血氯降低
精品课件
2、代谢性酸中毒:主要原因是缺氧,乳酸生成 增多。
3、呼吸性碱中毒:主要见于Ⅰ型呼衰,代偿性 通气过度,或使用人工呼吸机时通气量过大。
发生机制: 基本机制是: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碱失衡
1. 缺氧、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对脑血管的影响
(1)缺氧和酸中毒均可使脑血管扩张、引起颅 内高压
(2)缺氧和酸中毒损伤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导致脑水肿和DI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