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疾病控制中级考试个人最全总结(地方病).pdf

2016疾病控制中级考试个人最全总结(地方病).pdf

病理表现 血尿生化改变
地方性氟中毒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条件下,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主要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等介质,摄入过量的氟导致的全身性慢性蓄积性中毒,主要引起氟牙症(氟斑牙)和氟骨症。
饮水型
除上海,海南外均有。 1. 浅层潜水高氟区; 2. 深层高氟地下水区; 3. 富氟岩石和富矿床地区; 4. 地热和温泉高氟水地区。
措施
改旱田为水田,主食大米;退耕还林或还牧,实施以粮带赈;换食非病区粮;改种经济作物或发展副业,从市场购粮,提倡快打快收快干燥,科学加工和储藏,把
T-2 降到 300ng/Kg 以下
长期趋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期动态
短期波动
监测指标
病名 概念
流行特征 病因
发病机制 碘的代谢
地方性甲状腺肿
实验室分析检验
预防与监测 法规 进展
急性
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心源性休克伴严重心率失常;发作时多为突然发生恶心、呕吐,呕吐可呈喷射状,频繁呕吐表示病情严重
亚急性
多见于儿童( 2-6 岁),心脏扩大及水肿; 3 个月治疗不愈转为慢性。
慢性
起病缓慢,慢性心功能不全
潜在型
心功能代偿良好,多为普查发现,主要以心电图改变为主。一般无自觉症状。
静止病区
1.5-13 岁儿童无新发病例; 2.X 线检查无干骺端病例或干骺端阳性率低于
10%。
粮食中镰刀真菌产生的 T-2 毒素。(与饮水无关,吃大米的地区不得大骨节病)
诊断原则
根据病区接触史(食用足够数量病区产玉米、面粉) ,并有相应的症状、体征、手部 X 线征等,排除其他骨关节病
早起无关节增粗、变形,但患儿有手、踝、膝多关节休息后疼痛和
早发现、早确诊、就地抢救治疗,急性病例用大剂量维生素
C 静脉注射为主的综合疗法,以纠正心源性休克、肺水肿及严重的心率失常,以及防止、治疗合并症。
亚急型、慢性
1. 建立家庭病床,加强生活管理(地高辛;控制钠盐;消除诱因;定期复查)
; 2. 应用强心苷(充分发挥药效并避免中毒) ;3. 利尿药的应用治疗水肿; 4. 血管扩张药的应用。
X 射线诊断
主要用右手部 X 线片,手部 X 线征阳性与实际病患的符合率在 95%以上,手部 X 线主要表现在干骺端、骨端、骨骺和腕骨
4 个部位。
体液生化改变
1. 多种血清酶增高(细胞膜损伤) ; 2. 红细胞膜改变:磷脂减少,脆性增加; 3. 尿液生化改变:尿肌酸,尿羟脯氨酸等高于正常人。
现场摄片及 暗房技术
分度分型标准
分度标准 分型标准
颈部处于正常位置,看不见、摸不着甲状腺为
0 度;看不见、容易摸得着甲状腺为 1 度;看得见、摸得着甲状腺为 2 度
弥漫型:甲状腺均匀肿大,触诊摸不到结节;在甲状腺上可摸到一个或几个结节为结节性;在弥漫肿大的甲状腺上可摸到一个或几个结节,为混合型。
B 超法测定容积
《儿童少年甲状腺容积的正常值》 ( GB16398-1996), 8 岁≤ 4.5ml ; 9 岁≤ 5.0ml 。 10 岁≤ 6.0ml.
2000 年 10 月 1 日,下调了碘盐浓度,加工厂层次: ( 35± 15) mg/Kg(20-50 )mg/Kg;居民户层次: ( 20-50 ) mg/Kg;非碘盐标准: 5﹤mg/Kg
5ug//L )
病名 概念
流行特征
病区程度划分 控制标准
临床诊断
氟化物卫生标准 预防
效果监测 氟损伤机体的
碘的分布
正常人体含碘 20-50mg,甲状腺最多 8-15mg。停止碘摄入的情况,甲状腺内的碘可供人体
2-3 个月分泌甲状腺激素之用。
碘的吸收
胃肠道为主,皮肤和肺吸收少量。
碘的排泄
肾脏是碘排出的主要途径( 90%),尿碘来自血浆无机碘,可反映碘摄入量。粪便排泄无机碘(
10%)。
症状与体征
1. 颈部变粗(初期体征,多为弥漫性) ; 2. 呼吸困难是常见症状; 3. 吞咽困难一般少见; 4. 其他:声音嘶哑、痉挛性咳嗽等。
人群总摄氟量 环境氟
8-15 周岁:燃煤污染型病区 2.0mg(人日),饮水型病区 2.4mg(人日); 15 周岁以上:燃煤污染型病区 3.0mg(人日),饮水型病区 3.5mg(人日) 饮水含氟量≤ 1.0mg/L ;大气含氟量: 日均允许浓度 0.007mg/m3,一次最大允许浓度 0.02 mg/m3;地面水含氟量≤ 1.0mg/L ;污水灌溉用水含氟量≤ 3.0mg/L ;食品含氟量: 大米面粉≤ 1.0mg/Kg , 其他粮食≤ 1.5mg/Kg ,豆类、蔬菜、蛋类≤ 1.0mg/Kg ,水果≤ 0.5mg/Kg ,肉类≤ 2.0mg/Kg
治疗
合格碘盐,碘油等,严重者给予手术或中医中药
恒温消解尿碘测定
酸性条件,碘可催化亚砷酸与硫酸铈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速度与碘浓度正相关。根据硫酸铈(黄色)的褪色程度,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下限
微量碘分析
水中微量碘测点
同上。水碘是反映外环境碘水平的良好指标。
食盐中碘含量测定
直接滴定法。酸性溶液中,碘盐中的碘酸钾与碘化钾反映,析出的碘以淀粉做指示剂,采用硫代硫酸钠测得其含量。
2. 评价综合措施防控效果,为评估控制和消除克山病提供科学依据。
病例搜索
县区疾控医疗机构配合下,查阅辖区医疗机构相关科室
3 年内出入院登记、门诊及住院的心肌病病历,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等相关信息筛选出疑似克山病病历
内容和方法
重点监测
1. 对监测对象进行临床查体和十二导联心电图描记,对可疑克山病患者拍摄后前位
生物地球化学说 1. 硒缺乏; 2. 病区粮存在致病因素( Vit E 和锰); 3. 膳食因素的致病作用(钙与蛋白质)
生物病因学说
1. 生物病毒感染(柯莎奇 B); 2. 真菌中毒(串珠镰刀真菌)
1. 新陈代谢偏移; 2. 自由基代谢紊乱(触发因素) ,氧自由基代谢紊乱的启动作用; 3. 心肌线粒体损害。
病名 流行特征
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 诊断 治疗 预防 病理
病情监测
克山病(地方性心肌病)
地区性
东北到西南的一条宽阔的过渡带的 16 省市自治区
季节性多发
东北(急性) :冬季, 11-2 月;西南(小儿亚急性) :夏季, 6-9 月
人群多发
农村地区 农业人口,生育期妇女和儿童高发
家庭多发
家庭集中多发,多为生活条件差、多子女的贫困户
并发症 / 合并症 血管栓塞;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营养不良、消化不良;冠心病
1. 流行病学特点; 2. 具有心脏的症状和体征(心脏增大或形态、搏动、节律或心电图异常)
,或心功能不全(气短、心悸、奔马率,肝大和水肿)的症状和体征;
3. 能排除其他疾病
关键
防止、治疗急型心肌损害及因此而致的循环功能障碍
急型
/ 或有 多发性的对称性 手指末节下垂,或患儿手部 X线检查有大骨节病 X 线改变
临床诊断
Ⅰ度病例 Ⅱ度病例
有早期体征或 X线征,同时必须伴有多发、对称性的关节增粗和轻度功能障碍,肌肉轻度萎缩。 具有Ⅰ度病例的体征或 X 线征,同时必须伴有短指、短趾畸形者,肌肉萎缩较重,身高发育明显落后。
Ⅲ度病例
具有Ⅱ度病例的体征或 X 线征,同时必须伴有身材矮小畸形者。
显影过度可致对比度下降,高压过高可导致细微结构模糊,显影不足可导致对比度不佳,定影不足可导致
X 线片久放发黄,温度过高可致脱膜、显影过快、片子发黑导致无法诊断。
成人大骨节病的治疗尚无好办法,主要是活血化瘀、止痛、按摩和理疗,严禁用激素类药物。
策略
以切断传播因子传播途径为根本方法,预防为主,控制大骨节病
地域分布
全球性分布。山区重于丘陵,丘陵重于平原,内陆重于沿海;中国除上海外均由地甲肿,除江苏、上海外都有地克病流行。
人群分布
累及全人口,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和
0-2 岁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儿童是高危人群。
消长规律
病情依赖于人类所采取的碘干预措施是否到位和持续性如何。
外环境缺碘导致机体摄碘不足。
2 米距离胸部正位 X 光片; 2. 基本资料收集。
新发病人诊断复核
对各县发现的急型、亚急型克山病病人,由省级专家组到现场进行诊断复核,并报结果至国家
CDC。
病名 概念 病区 病因
诊断
治疗 防治策略和措施
病情监测
大骨节病( KBD)
绝大多数发生在儿童长管状骨干骺闭合前;基本病变是四肢骺软骨、透明软骨的变性与坏死。基本不影响智力,不遗传、不传染,对寿命无明显影响。呈现地方性、多发性、变形性。
T3、 T4 测定
预防
1. 碘盐:首选,精盐为主,碘剂为碘酸钾; 2. 碘油:口服,植物油 +碘化物; 3. 其他:碘化食品和调味品,为辅助措施
监测
病情指甲状腺肿大率;措施包括碘盐、碘油、健康教育、人群碘营养状况用尿碘和
TSH来评价。
两个条例一个办法 《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 、《盐业管理条例》 、《食盐专营办法》
潜在型
不需治疗
1. 补硒(硒片、硒盐、硒粮及含硒食品) ;2. 膳食预防(大豆制品及平衡膳食) 3. 综合性预防(保护水源、改善水质;改善居住条件;改善环境卫生;改善营养;消除发病诱因;治理生态环境;建立健全基层防治网)
肉眼所见
1. 心脏扩大,增重; 2. 心室壁切面境界清楚的多数严重变形和坏死病灶;
摄氟量;营养条件;饮水中化学成分及硬度;抗氟元素摄入量;生活饮食习惯;个体差异。
20 岁以后患病率岁年龄增加而升高。男女无差别。氟骨症与居住年限有
轻病区
当地出生成长的 8-12 岁儿童,氟牙症患病率> 30%;经 X 线检查证实无氟骨症或出现轻度氟骨症患者;饮水含氟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