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教学设计:科学-机械运动教案 (1)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教学设计:科学-机械运动教案 (1)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机械运动的分类、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难点:参照物的选择、速度公式的推导
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结合实例,理解并掌握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状态。
第1页 共6页
2. 能对生活中机械运动进行简单的分类。 3. 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运用于生活中的实例。
【过程与方法】
问题二:
怎样判断运动和静止? 怎样描述机械运动的快慢?
第2页
共6页
【设计思路】从跳马的视频导入,对于初一的学生可以马上吸引上课的注意力,并且 我国体操运动员跳马夺冠,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加强学生的爱国 主义教育。
环节二、新课教学,引入新知
(教学目标:参照物的选择,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引导学生看窗外的树木是静止的,路上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
二、 学情分析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学习该教学片断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 思维的过度阶段, 但是仍以形象思维为主。 通过之前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 学生对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以及机械运动的分类已经基本都所了解, 并且对于速度 的感性认识也有所体会,比较容易就能掌握速度的概念。 并且该阶段的学生,由于错误的前概念,会习惯性地把地球作为参照物,对 于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概念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并且对于本堂课从活动中 自己归纳总结比较速度的方法的能力上还有待加强, 以及在速度的具体计算上还 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要对速度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
【读图】
甲、 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如图 3 是两车在相隔相等的时间内所 处的不同位置的示意图。比较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图 3 比较两辆汽车的运动
【结论】
物体沿直线路线运动时, 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 持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这种运动叫 做变速直线运动。
《机械运动》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年级:初一
一、 教材分析
本教学片断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第三章第一节, 教材首先由跳马运 动介绍了机械运动的定义, 在引出参照物的选择,然后进一步对机械运动进行分 类,最后引出速度秒速机械运动的快慢,并探讨了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本教学内容属于运动和力的章节,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机械运动,本教学片断 的参照物的选择、 机械运动的分类以及速度的计算,为之后复杂的物体匀加速运 动,变速运动等打下基础,也为接下来物体在电场中运动、在带电磁场中运动埋 下了伏笔。
八、 板书设计
§3.1 机械运动 一、机械运动 空间位置不断变化 二、参照物 任意的 三、 机 直线运动 械 运 动 的 分 类
PPT 展示区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第6页
共6页
1. 能通过课本比较两车的运动,自行归纳机械运动的分类方法。 2. 能结合课本边角 A、B 两车的运动快慢,自行推导速度的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课本有生活实际推导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 通过课本的两次对比活动,提高学生从活动自行归纳总结的能力,从 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过渡】
要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似乎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事情果 真这么简单吗?
【思考与讨论】
设想你正做观光电梯上升,地面上的人认为你是随着 电梯向上运动的,但是电梯里的人确认为你是站在电梯里 静止不动的。这是为什么? 图 1 观光电梯 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人们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总要先选择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定的 标准物体就是参照物。 相对于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就认为他是运动的。否则,就 认为它是静止的。
【结论】
由于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有关,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设计思路】 从生活中常见的观光电梯导入, 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思考在不同情况下物 体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不同的, 自然的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学生的 理解,激发学生自己思考的兴趣。
环节三、深入分析,机械运动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运动的分类方法) 【过渡】 机械运动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为了便于研究,人们将它分为简单的几类。 【读图】
图 2 汽车和过山车的运动
问题四:
汽车和过山车的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
【结论】
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把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第4页 共6页
【过渡】
一般来说,直线运动比曲线运动要简单些。但是,各种直线运动也有千差万 别,所以有必要对直线运动再进行分类。
【思考与讨论】
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
【设计思路】在了解了机械运动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机械运动的分类,并针对其 中的直线运动进行讨论,结合书本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讨论,从而总结直线运 动的分类。全部知识点由学生得到。
第5页
共6页
七、 课堂练习
必做题:
选做题: 回家观察生活中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而产生的有趣现象。
五、 教学方法
教学:教授法、探究法、问题链驱动教学 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自主学习法
六、 教学过程
环节一、链接生活,创镜激疑
(教学目标:由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创镜激疑】播放视频—Biblioteka 运动员跳马的过程。问题一:
观察跳马过程中,运动员什么发生着不断的变化? 引出机械运动的概念: 物体的空间位置不断发生着变化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问题三:
从思考与讨论中,我们还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
参照物的选择不同,那么物体是否运动的判断结果也不同。
第3页
共6页
【思考与讨论】
你坐在车上正好与另一辆汽车并排挺着, 当你看着边上的汽车时忽然感觉自 己坐的车正在缓慢地运动, 但当你向窗边看出去时,又发现自己坐的车根本没有 动。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