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经络腧穴学》总论课件PPT
最新《经络腧穴学》总论课件PPT
《经络腧穴学》总论
教学重点、难点
1.经络及经络学说的含义。 2.经络系统的组成。 3.十二经脉的含义及特点。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 经脉和络脉。经络是“经”和“络”的 统称。“经”,即路径、主干,经脉是 经络系统的主干;“络”,即网络、分 支,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
二、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主要由经脉、络脉两大部 分组成,概括为“四十二,一十五,奇 经八脉浮孙数”。
“四十二”指十二经脉、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一十五”指十 五络脉。
(一)十二经脉
1、概念 即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
足三阳经的总称。它们是经络系统的主 体,所以又称为“正经”。
脉名
循行分布概况
功能
任脉 督脉 带脉 冲脉 阴维脉
腹、胸、颏下正中,总任六阴经
调节全身阴经经气, 故称“阴脉之海”
腰、背、头面正中,总督六阳经
调节全身阳经经气, 故称“阳脉之海”
起于胁下,环腰一周,状如束带
约束纵行躯干的诸 条经脉
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与任、督、 涵 蓄 十 二 经 气 血 ,
十二经脉的主要特点
1、有阴阳表里的配合关系,共6组。 2、经脉与脏腑直接联系。 3、有比较完整的病候记载。 4、有五行属性。 5、均有本经自己的腧穴。
6、与脏腑的联络关系
特点
1、联系脏腑最多的经脉是肾经(属肾、络膀胱、上 贯肝、入肺中,络心)。
2、与胃有关的经脉有胃经(属胃)、脾经(络脾)、 肺经(还循胃口)、小肠经(抵胃)、肝经(夹胃) 共五条。
4、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
手太阴肺经(里)<——> 手阳明大肠经(表) 足阳明胃经(表)<——> 足太阴脾经(里) 手少阴心经(里)<——> 手太阳小肠经(表) 足太阳膀胱经(表)<——> 足少阴肾经(里)
手厥阴心包经(里)<——> 手少阳三焦(表) 足少阳胆经(表)<——> 足厥阴肝经(里)
5、 ★十二经脉总的循行规律
十二经脉的命名
“阴阳”再分为“三阴”、“三阳”, 即“太阴”、“少阴”、“厥阴”与 “阳明”、“少阳”、“太阳”。“三 阴”“三阳”之间有对应关系,即太阴 与阳明、少阴与太阳、厥阴与少阳。
★3、十二经脉的在体表的分布 规律
A 在四肢的分布与脏腑的位置有关 B 在头部的分布规律 C 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
2、奇经八脉的特点:
①奇经与脏腑不发生直接络属联系。 ②奇经八脉虽别道奇行,但它有一定的 整体性。 ③奇经无表里配合关系,但却阴阳互根。 ④除任、督2脉外,无自己的专穴。
3、奇经八脉作用
①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②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 节作用。 ③统率、主导作用。 ④主持生殖、影响衰老。
足阳明等有联系
故称“十二经之海”
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 调节六阴经经气
阳维脉 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颈后会合于督脉。 调节六阳经经气
阴跷脉 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 脉会合
调节肢体运动,Leabharlann 阳跷脉 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 眼睑开合
脉会合
㈠、经络学说的形成 1).对针灸等刺激的感应和感觉传导现象 的观察
二、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2).对腧穴功效的总结 3).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4).受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5).气功练习者的“内景隧道”体验
㈡ 经络学说的发展
1). 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有关经脉的记载 2).《内经》中经络学说的形成 3).《难经》对经络学说的贡献 4)《内经》、《难经》以后经络学说的 发展
经脉的命名
A以阴阳、手足、脏腑来命名,如十二经 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手太阴肺 经)。 B以穴位来命名,如十五络脉。 C以特殊名称来命名,如十二皮部。
十二经脉的命名
A脏腑 十二经脉与内部脏腑有特定的联系,用 “属”、“络”来概括。 B手足 根据十二经脉循行主要经过上肢或下肢, 分为“手……经”“足……经”。 C阴阳 脏为阴,腑为阳;内为阴,外为阳。
二、十五络脉
1、含义 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 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 称为十五络脉 。
3、与肺有关的经脉有肺经(属肺)、大肠经(络 肺)、心经(上肺)、肾经(入肺中)、肝经(注 肺)共五条。
4、与心有关的经脉有心经(属心)、小肠经(络 心)、脾经(流注心中)、肾经(络心)共四条。
经脉与五官的联络关系
到达眼部的经脉有6条:心经、小肠经、 膀胱经、胆经、肝经。
到达舌部的经脉有2条:脾经、肾经。 到达耳部的经脉有3条:膀胱经、三焦经、 胆经。
十二经脉的循行方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 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 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头
胸
手
足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1、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 2、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3、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
十二经脉衔接、流注表
中焦——>手太阴肺经——>(食指端交接)手 阳明大肠经——>(鼻旁交接)足阳明胃经—— >(足大趾内端交接)足太阴脾经——>(心中 交接)手少阴心经——>(手小指端交接)手 太阳小肠经——>(目内眦交接)足太阳膀胱 经——>(足小趾端交接)足少阴肾经——> (胸中交接)手厥阴心包经——>(无名指端 交接)手少阳三焦经——>(目外眦交接)足 少阳胆经——>(足大趾外端交接)足厥阴肝 经——>(肺内交接)——>手太阴肺经……
经络总论2
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 经筋、十二皮部。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奇经八脉的含义、特点及作用。 2、熟悉十五络脉的含义、特点及作用。 3、熟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的含义、特点及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奇经八脉的含义及作用,尤其是任脉、 督脉及冲脉的含义及作用。
2.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 五络脉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一、奇经八脉
1、概念 奇经八脉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
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 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一源三歧”、 “十四经”
“一源三歧”:八脉中的督脉、任脉、 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称为 “一源三歧”
“十四经”:任、督2脉各有其所属腧穴 不同,后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为 “十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