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模板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模板

——缓和曲线长度
圆曲线上坐标方向角,=1,2
转角符号,右偏为“+”左偏为“-”
现在举例说明计算过程,利用以上公式进行计算:
ZH点坐标:
点坐标:
前直线上任意点坐标(L ZH):
桩号K0+100.000坐标:
后直线上任意点坐标(L>HZ)
桩号K0+700.000坐标:
第一缓和曲线上任意点坐标(ZH-HY):
公路横断面示意图
2、路拱和超高的设计
(1)确定路拱及路肩横坡度:
为了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应在路面横向设置路拱。按工程技术标准,采用折线形路拱,路拱横坡度为2%。由于土路肩的排水性远低于路面,其横坡度一般应比路面大1%~2%,故土路肩横坡度取3%。
(2)超高横坡度的确定:
拟建公路为山岭重丘区一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小时。
桩号K0+300.000坐标:
=300-216.260=83.740
圆曲线内任意点坐标(HY-YH):
桩号K0+400.000坐标:
=400-346.260=53.740
第二缓和曲线上任意点坐标(YH-HZ):
桩号K1+200.000坐标:
=1200.000-1190.413=9.587
四、平面设计成果
三、路线平面设计
1、结合实际地形,已知起点QD(50,190)、(270,545)、(287,1268),终点ZD(399,1448)。
2、初拟平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
交点
半径(m)
缓和曲线长(m)
500
130
450
120
3、平曲线计算:
(1)交点间距、坐标方位角及转角值的计算:
设起点坐标为,第个交点 则:
2、选线过程:
选择的路线如平面图所示,选择此路线的原因:
优点:(1)此路线过垭口,线形较好;
(2)此路线经过了此路线经过地区地形较好,施工条件较好。
(3)此路线填挖工程量小,节省成本。
缺点:(1)此路线平曲线较多,对行车不利;
(2)路程相对较长。
3、纸上定线:
(1)定导向点,确定路线走向。
(2)定导向线,按规定的技术标准,结合导向点,试穿出一系列直线,延长直线交出交点,作为初定的路线导向线。
②圆曲线内任意点坐标:
式中:——缓和曲线上任意点至HY点的曲线长
——缓和曲线长度
——点坐标
③第二缓和曲线(HZ—YH)内任意点坐标:
——第二缓和曲线上任意点至HZ点的曲线长
④方向角计算
缓和曲线上坐标方向角,=1,2
转角符号,第一缓和曲线右偏为“+”左偏为“-”
第二缓和曲线右偏为“-”左偏为“+”
——缓和曲线上任意点至ZH(HZ)点的曲线长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模板
一、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设计公路为某一级公路。本路段为山岭区,地势稍陡。路段主线长1339.512m(起讫桩号为K0+000.000—K1+339.512),路基宽24.5m,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小时。
2、技术标准
(1)平面设计技术标准:%
圆曲线半径:
一般值:400m,
极限值:250m
(3)调整并核对:对试坡时所定出的各种坡线进行比较,排除不符工程技术标准的坡线,在剩下的坡线中选取填挖方量最小又比较平衡的坡线。在选取的坡线上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从纵断面图上读出其对应桩号的填挖高度,检查该点的横断面填挖是否满足各项工程指标。如果不满足,则应对所选坡线进行调整。
(4)定坡:经上述方法调整无误后,直接在CAD图上把各段直线坡的坡度值、坡长、变坡点的桩号、标高确定下HZ表示曲线起,终点里程,则前直线上任意点坐标(L ZH):
后直线上任意点坐标(L﹥HZ):
(5)单曲线内中桩坐标计算
设缓和曲线的单曲线上任意点坐标
曲线上任意点的切线横距:
式中:——缓和曲线上任意点至ZH(HZ)点的曲线长;
——缓和曲线长度。
①第一缓和曲线(ZH—HY)任意点坐标:
故为凸形。
曲线长:
切线长:
外距:
计算设计高程:
竖曲线起点桩号=(K0+600.000)-168.6=K0+431.400
竖曲线起点高程=915-0.833%×168.6=913.60m
竖曲线终点桩号=(K0+600.000)+168.6=K0+668.600
竖曲线终点高程=915-3.382%×168.6=909.30m
根据曲线段圆曲线的半径值,本设计中交点1处超高取4%,交点2
处取超高为8%,因有中央分隔带,超高过渡采用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
(3)平曲线上超高缓和段长度的确定:
超高缓和段的长度为缓和曲线的长度100m
(4)超高值计算公式
超高过渡采用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式,计算公式如下表:
绕边线旋转超高值计算公式
超高位置
的坐标为(270,545),QD的坐标为(50,190),的坐标为(287,1268)
则ZH点的桩号为
K0+000.000+(417.642-T)=K0+000.000+(417.642-201.382)=K0+216.260
HY点的桩号为
K0+216.260+ = K0+216.260+130=K0+346.260
——超高缓和段中任意点至超高缓和段起点的距离(m);
——路基加宽值;
——距离处的路基加宽值(m);
(5)各平曲线处的超高值计算:
①交点1:,查表取,取
由于设计车道数为4车道,故从旋转轴到行车带边缘的距离为2车道,故应乘以距离系数1.5,85×1.5=127.5m,取
验证超高渐变率:,符合要求;
圆曲线上的超高为
外缘:
中线:=
内缘:
超高缓和段起点为:K0+216.260,
外缘:
中线:
内缘:=
超高缓和段内的超高为:
K0+300.000处,
外缘:
中线:=
内缘:=
K0+346.260处,
外缘:
中线: =
内缘: =
交点1超高计算表
交点
桩号
加宽(m)
x(m)
外侧超高(m)
中线超高(m)
内侧超高(m)
JD1
K0+216.260
(1)编制相关表格
①根据程序计算所得结果绘制直线、曲线及转角表,见附表一《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②根据程序计算结果绘制逐桩坐标表,见附表二《逐桩坐标表》。
(2)绘制平面图
根据《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和《逐桩坐标表》在地形图绘制线路平面图,具体见附图一。
纵断面设计
1、准备工作:
在线路平面图上依次截取各中桩桩号点,并推算对应的地面标高。
200~150
0.6
150~100
0.8
100~70
1.0
70~50
1.2
50~30
1.4
30~25
1.8
25~20
2.2
20~15
2.5
注:当圆曲线半径大于600m时,
可不设超高。
本路段超高和加宽值为:
R=700m处,不采用超高和加宽;R=360m处,采用超高,不采用加宽。
路拱应采用双向路拱坡度,由路中央向两侧倾斜,取2%,土路肩横坡度取用3%。
0.000
0.000
0.000
0.2475
0.000
K0+300.000
0.000
83.740
0.672
0.2475
-0.1772
K0+346.260
0.000
130.000
1.0125
0.2475
-0.5175
K0+400.000
0.000
183.740
1.0125
2、确定竖曲线计算所需数据
变坡点
桩号
竖曲线半径(m)
设计高
程(m)
坡度(%)
坡长(m)
起点
K0+000.000
910
0.833
400
变坡点
K0+600.000
8000
915
终点
K1+339.215
890
3.382
739.215
3、竖曲线要素计算
本设计只有一个变坡点,变坡点桩号为K0+600.000,设计高程915m现对其各要素进行计算: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70m
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
同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6V(480m)为宜,
反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2V(160m)为宜。
(2)纵断面设计指标
最大坡度:5%
最小坡长:200m
不同纵坡度最大坡长
纵坡坡度(%)
3
4
5
最大坡长(m)
1100
900
700
注:当纵坡坡度小于或等于3%时,最大坡长没有限制
5、纵断面设计成果
(1)编制相关表格:
竖曲线要素表
序号
桩号
高程(m)
凹凸

(m)

(m)
E
(m)
变坡点间距(m)
直坡段长(m)
坡度(%)
1
K+000.000
910.000
600.000
431.388
0.833
2
K0+600.000
915.000

8000
168.612
1.777
739.215
570.603
路基总宽度:24.5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