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门窗生产工艺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铝合金门窗工艺流程图铝合金门窗生产工艺1 范围本工艺文件规定了自原材料辅料进入车间到组装完毕之挤角式铝合金门窗的全部组装过程。
2 目的本工艺文件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操作标准,并为制定相应的工艺考核、质量考核提供依据。
3 工艺要求型材检验型材进厂后,应根据国家标准GB/T5237-2008《铝合金建筑型材》及合同要求对型材进行检验。
下料3.2.1 使用设备:设备双头锯、自动角码切割锯。
锯片宜为进口,要求切口应光滑,无明显毛刺3.2.2 型材备料应按型材厂商提供的型材代号进行编号,防止下一步加工时出现混乱;并按组角状态确定型材在双头锯上的摆放方法;保证切割同种型材时,摆放方法一致;必要时使用与型材形状相符的垫块。
3.2.3 加工精度长度:≤2000 mm:±0.3mm2000~3600 mm:±0.5mm>3600 mm:±1mm角度:45°:-10′,90°:±10′其它:±10′垂直度:±3.2.4 角码下料长度应比所配用的型材腔室小~0.4mm。
3.2.5 检验量具检测平台、钢卷尺、万能角度尺、宽座角尺、塞尺、游标卡尺杆件加工3.3.1 使用设备、工具:钻模、冲模、端铣机、钻铣床、仿形铣3.3.2 加工工艺要求:a) T型接头端铣:使用端铣机,加工精度:(+0 ,–)b) 排水孔:框:加工部位:底部窗框和中横框,距角部75mm。
要求:最少两个,相邻排水孔间距最大600mm。
排水孔尺寸5×34mm;要加工的边框和中横框分开放置;中间排水孔要划线;内开窗框铣掉中心胶条装配槽和扣条卡槽室外侧;固定扇底部杆件,玻璃槽内,排水孔错开80mm;冲模润滑。
扇:加工部位:排水孔:扇下梃;通风孔:扇边梃上部。
排水孔间距最大600mm。
c) 扇传动槽豁口:上下左右杆件角部传动槽d) 扇执手孔及其它功能孔:使用仿形铣或冲模、钻铣床。
具体要求见图纸。
组角3.4.1 使用设备、工具:注胶枪、胶盘、刷子、挤角机3.4.2 用硬木或硬塑料去除型材切割面的毛刺;不宜使用刀片或其他锐利的金属物品,并用适宜的清洗剂清洁杆件端部。
3.4.3 用胶盘和刷子蘸组角胶(米色或无色),涂于待组角的两个杆件之一的端面。
组角胶的颜色可根据型颜色要求加调色剂调色。
3.4.4 插入组角件,若有必要组窗扇时还要插入组角钢片,组门框和门扇时,先在外腔注入组角胶,插入外腔组角件,对齐。
3.4.5 将杆件按组角要求放置在挤角机上,校正高低差(以无明显手感为度,即小于±0.1 mm)和装配间隙(以眼观不明显为度,即小于±0.2 mm),挤角。
3.4.6 将接缝处渗出的组角胶,在其未干时,用清洗剂清除。
3.4.7 使用注胶枪向注胶孔内注胶,直至有胶冒出。
3.4.83.4.9 组角后应静止放置至少6小时,再进行下一步工序,保证胶完全干透。
拼中横/竖框3.5.1 使用设备、工具:注胶枪、铁锤、销钉冲、手枪钻、气螺刀3.5.2 使用T型接头拼接:a) 按加工图尺寸要求切割T型接头型材。
用硬木去除型材切割面的毛刺;不宜使用刀片或其他锐利的金属物品。
b) 按图要求在中横/竖框端部打销钉孔。
用清洗剂清洁端铣部位。
c) 将T型接头型材插入中横/竖框,用铁锤、销钉冲将销钉从销钉孔冲入T型接头型材,使T型接头型材与中横/竖框牢固连接。
d) 插入中横/竖框料,对齐、校正高低差,用手枪钻钻孔,打透T型接头型材,校正高低差(以无明显手感为度,即小于±0.1 mm)和装配间隙(以眼观不明显为度,即小于±0.2 mm)后,使用气螺刀将固定螺丝拧入。
e) 当中横/竖框料与相连型材构造高度不一致时,应将型材室外侧玻璃密封胶条槽平齐装配。
f) 使用注胶枪向注胶孔内注榫头胶,直至有胶冒出。
g) 将接缝处渗出的榫头胶,在其未干时,用清洗剂清除。
h) 用胶将T型接头处的型材结合部位和上部销钉孔封闭。
3.5.3 不使用T型接头拼接:a) 用清洗剂清洁端铣部位。
b) 使用中横/竖框料头作模板,用手枪钻钻孔,打透全部型材。
c) 插入中横/竖框,对齐、校正高低差(以无明显手感为度,即小于±)和装配间隙(以眼观不明显为度,即小于±)后,用气螺刀将拼接螺丝拧入。
d) 当中横/竖框料与相连型材构造高度不一致时,一般将型材外侧玻璃密封胶条槽平齐装配。
e) 用胶将型材结合部位封闭。
3.5.4 拼接后应静止放置至少6小时,再进行下一步工序,以保证胶完全干透。
安装胶条3.6.1 使用设备、工具:专用滚轮、专用剪刀3.6.2 内开窗等压胶条a) 用弹性密封胶密封等压胶条角部,密封长度为距角部50mm范围内。
b) 用专用剪刀将等压胶条裁至适当尺寸,胶条小于等于1m时,加长1%,大于1m时,加长%。
不宜用普通剪刀,否则不能保证胶条边部整齐,易影响水密和气密性。
c) 用专用滚轮塞入等压胶条,用胶粘接胶条转角接触面,但不要粘接密封唇部分。
d) 压实等压胶条,由于槽中有胶,胶条可能不易塞入,要来回多滚动几次。
e) 可使用硅胶喷雾剂润滑密封唇。
3.6.3 内开窗扇压边胶条a) 从窗扇顶部中央塞入压边胶条,按照下述b)和c)的作法,仔细地将胶条塞满扇的四周,在顶部的胶条接缝处用胶粘接。
b) 在离角部20mm范围内,使胶条宽松地绕过角部,不要塞入槽内。
c) 将胶条的边向外翻,塞入胶条槽,使胶条的内侧拱起,保证密封唇压住窗框内口。
d) 当安装五金件需要切割胶时,可先用裁纸刀切割竖向切口,一直切到与扇型材接触为止,再调转刀的方向,沿型材表面,将胶条槽外的部分切开约10mm,其余部分可用手拉掉。
3.6.4 外开窗内外压边胶条a) 外开窗的窗扇和窗框上都需安装压边胶条。
b) 按与内开窗扇压边胶条相同的操作完成外开窗内外压边胶条的安装。
c) 在框排水豁口位置,若有必要应割掉密封条槽外部分,长度20mm。
d) 将合页位置的窗扇压边胶条的槽外部分,按照合页长度裁掉。
3.6.5 外侧玻璃密封胶条a) 用胶密封框/扇下部胶条槽的角部。
b) 从框/扇顶部中央开始,塞入玻璃密封胶条,在角部用专用剪刀剪出转角,剪裁长度要比槽长多出1%。
胶条转角处打胶。
c) T型接头位置,要保证胶条连续,不得切断。
可以在胶条上做出豁口,确保平滑转角。
安装五金件3.7.1 使用设备、工具:手枪钻、气螺刀3.7.2 按相关安装图纸要求进行安装。
安装玻璃压条3.8.1 使用设备、工具:设备双头锯、压条锯、斜切锯3.8.2 放入已经检验合格的玻璃,并根据门窗的开启方式,确定玻璃垫块的数量和位置,塞入玻璃垫块。
3.8.3 根据玻璃厚度、技术要求选择玻璃压条及下料角度,并按玻璃槽口的实际尺寸进行切割。
3.8.4 当玻璃压条下料角度为90度时,按顶部、底部和边部的顺序安装玻璃压条;当玻璃压条下料角度为45度时,宜按逆时针顺序安装玻璃压条。
3.8.5 安装完玻璃压条后应塞入内侧玻璃密封胶条。
内侧玻璃密封胶条剪裁长度要比槽长多出1%,并在胶条转角处打胶(若需在工地拆卸玻璃,此时可暂不打胶)。
包装、储存和运输3.9.1 不推荐在工厂内上玻璃。
3.9.2 门窗应在不上执手的状态下包装。
3.9.3 门窗保护胶带不得破损或脱落,否则应重新粘贴。
3.9.4 建议使用厚纸板制成的保护角,捆扎在窗四角,并有足够厚度,使窗与窗之间有足够的间隙。
3.9.5 无槛门框在门槛部位固定木方,防止门框变形。
3.9.6 应在包装外侧明显位置贴上注明工程、窗号、数量、检验等信息的标签,标签不得直接粘在型材表面。
9m2以上的门窗应考虑使用活动角码、T形接头,现场组装;带转角料、拼樘料的门窗应现场组装。
3.9.8 装车时,一定保证门窗竖直放置。
3.9.9 装车捆扎时,应特别注意保护门窗表面;门窗相互之间要靠紧,防止出现相对滑动。
现场玻璃安装和窗子的最终调试3.10.1 在安装玻璃之前,胶条转角处要打胶。
3.10.2 根据门窗的开启方式,确定玻璃垫块的数量和位置,塞入玻璃垫块。
3.10.3 装配玻璃,使玻璃压紧外侧胶条,注意外侧胶条不要出现变形、缺口和脱落等弊病。
3.10.4 调整支撑块的厚度,使窗扇由玻璃支撑起来,确保窗扇不掉角(平开时,止坠块不妨碍窗子的正常开关,同时,框扇四周间隙一致),塞入厚度适当的间隙垫块。
3.10.53.10.6 检查窗子五金件的灵活性和整个窗子的密闭,微调锁点位置和松紧,微调斜拉杆上的窗扇倾斜校正螺钉,微调斜拉杆上的窗扇压紧偏心轮。
3.10.7 安装排水孔盖(外开窗开启扇不安装排水帽)。
排水孔盖应根据窗外视面颜色选用。
3.10.8 检查门五金件的灵活性和整个门的密闭,微调锁护口位置,锁芯位置,调整合页。
现场保护3.11.1 在现场搬运和储存过程中,严禁野蛮搬运,随处乱扔。
严格执行现场施工的有关规定。
3.11.2 安装时,应将门窗四角的保护纸角收集起来,以保持环境卫生。
3.11.3 安装后,配玻璃之前,应采取措施防止玻璃压条在人手攀附窗子时脱落,在窗扇下梃、中横框位置采取保护措施,防止人员登踏造成型材变形,同时防止灰渣落入玻璃槽口内。
3.11.4 窗子安装调试时,应使用调试执手,调试后锁紧窗子,将调试执手交专人保管,防止无关人员随便开窗,造成窗子的损伤。
验收前再统一安装门、窗执手。
3.11.5 作为施工通道的门,建议先装门框,待验收前再装门扇和玻璃。
不作为内装施工通道的门,可以在装配玻璃后锁闭,将调试执手和钥匙交专人保管。
3.11.6 建筑外立面施工结束后,在脚手架拆除之前,应清除门窗面向建筑外侧的保护胶带。
保护胶带的清除应在粘贴后3个月之内进行,否则保护胶带会有龟裂和掉胶的现象,这种现象随着阳光强度和温度的提高而增大。
一旦大面积出现这种现象,将很难处理。
小面积的掉胶,可以用适宜的清洗剂去除,切不可使用刀片等硬物刮削。
3.11.7 内侧保护胶带应在内装施工完毕后清除。
小面积的掉胶,可以用适宜的清洗剂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