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
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
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
2.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1)孔老比较。
孔子孟子是儒家的宗师和代表,老子庄子是道家的宗师和代表。
孔孟作为儒家的圣贤,给后世树立了道德大师的形象,具有完善的道德人格,以救世安民为己任,富于理想,谆谆教人,死而后已。
老庄作为道家的至人,给后世树立了智慧大师和艺术大师的形象,具有高度的悟性相思维能力.
(2)人性论比较。
儒家人性论有孟子性善说,苟子性恶论。
道家人性论有老庄人性恬谈朴素论,描康人性清高自适论。
儒家的人性论看到了人的社会属性,看到了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性,道家的人性论看到了人的生理与心理属性,觉察到虚伪而繁烦的宗法伦理对人性的桎梏相对个性的摧残,皆有所得,亦皆有所偏。
(3)人生论比较。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
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图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透外物面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一和谐宁静的社会,相孺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之情为最高目标。
或院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
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4)思维方法比较。
锦道皆糟于辩证思维,看到矛盾的对立运动与转化。
但儒家的辨证法尚刚主动员有,注意生命的基勃前进之轨迹.换一种方式说,儒家长于实学,道家长于虚学。
(5)治国论比较。
儒家强调有为,道家主张无为。
(6)理论倾向比较。
儒家学说的重心在社会人生.阐述如何做人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道家学说也关注社会人生,但它的眼界早巳大大突破了社会人生的范围,面向大自然,面向整个宇宙。
(7)气质与风度比较。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这是屑于整体的综合性的无形的精神风貌上助差异。
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再具体点说,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惧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
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再具体一点说,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虚杯若谷、超然自得、从容深沉、高举远幕、留恋山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