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非常好讲解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非常好讲解
练习
1 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
A. 早晨有浓雾
B.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水结成了冰
2、下列选项中 , 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
, 标注都正确的是 (
)
3、寒冷的冬天, 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 “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
(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
热),非晶体没有
(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
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⑵ 继续吸热。
② 凝固 :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
变成固体,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一、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 :物体从
变成
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 蜂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 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 升。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
。
2、摄氏温度: 规定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沸水的
温度为
,它们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等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
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
。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
注意 1:晶体‘熔化’图像( “加热”过程)
①AB段物质处于
,表示晶体吸热升温过程。
②BC段物质处于
,表示晶体熔化过程
熔化特点:吸收热量,温度
③CD段物质处于
,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④B 点表示达到熔化温度, 但没有熔化, 物质处于
“冬天为了防止车箱里的水凝固, 驾驶员师傅常在水箱里加些酒精,
水的混合物的 凝固点低
因为酒精和
二、汽化(吸热)
1、汽化定义:物质由
变为
过程
2、汽化两种方法:
和
3、蒸发:只发生在
缓慢的汽化现象
①注意:只要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就都可以蒸发
②蒸发要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③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
④使液体蒸发加快的方法: (“减慢蒸发”与之相反)
甲
乙
图 1-1-7
6、伽利略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空气温度计。
如图 1-1-4 所示 , 一个细长颈的球形
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壶中 , 细管中液面清晰可见。伽利略设计的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
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如果不考虑外界大气压的变化
, 当外界温度升高时 , 管中液面将
()
图 1-1-4
A. 下降
B. 上升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图 1-1-3
7、小明同学感觉到身体不舒服 , 妈妈用体温计正确测量他的体温 , 使用前 , 小明的妈妈应该
________; 体温计的示数如图 1-1-2 所示 , 小明同学的体温是 ________ ℃, 他 ________( 选填
“正在”或“没有” ) 发烧。
在吊扇下吹风,温度计的示数将
例 3. 多油的热菜汤不易冷却,这主要因为
例 4 下列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
A. 用瓶子装酒精时一定要加盖
B. 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扇风
C.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处
D. 把湿衣服展开晾在向阳处
4、沸腾:在液体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⑴实验器材组装:(从下往上)
将点燃的酒精灯置于铁架台的底座上 , 根据酒精灯的火焰调节铁圈高度 , 再根
1、提高液体的温度; 2、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3、加快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例 1. 在室内,把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它的示数将
例 2.a. 天热时,打开电风扇,人感到凉快些,这是因为什么?
注意:风的本质是空气的流动,但不能改变温度。
b. 夏天,人站在吊扇下吹风有凉爽的感觉,如果把一支干燥的温度计也放
直接变为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过程、 过程
(补充) 云、霜、露、雾、雨、雪、雹、 " 白气 " 的形成。
1、温度高于 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2、温度低于 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
3、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
是
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气凝华而成) ,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
______ ℃, 在第 6 min 时 , 这种晶体处于 ________态。
10、冰糖葫芦如图 1-2-6 是许多小朋友的最爱。 其制作方法如下 : 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 ,
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 , 待白糖 ________( 填“液化”或“熔化” ) 成糖浆后 , 在 山楂上蘸上糖浆 , 等糖浆 ________( 填“吸收”或“放出” ) 热量变成固态 , 冰糖葫芦就做好 了。
5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它们都是汽化现象, 都吸收热量; 区别( 1)沸腾只在
时才进行;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2)沸腾在液体内、 外同时发生; 蒸发只在 进
行;(3)沸腾剧烈蒸发缓慢; (4)沸腾时液体温度
,蒸发时液体本身的温
度降低
三、液化(放热)
1、液化定义:物质由
变为
过程
2、液化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凝固点是 ______ ℃。
______, 温度 ______; 钨的熔点是 3 410 ℃ , 它的
15. 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 , 小刚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 , 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时 0 1 2 3 4 5 6 7 8 9 间/min
1011
物质的 404244464848484848505356 温度 / ℃
B. 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
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
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
4、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 CO2)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
是:(
)
A. 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B. 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
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小水滴再与 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
4、" 白气 " 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
观察“碘”中的物态变化
现象:实验中加热时 , 固态碘消失,有紫红色碘蒸气出现(
)
冷却时,紫红色碘蒸气消失,有黑色颗粒状固态碘出现 (
)
常见物态变化: 液化 现象:雨、雾、露、 ‘白气’ 凝固 现象:冰雹、冰块 凝华 现象:霜、雾凇、雪、冰花
13. 桂芳将两个内径不同的水银温度计 , 分别放入同一杯热水中 , 使玻璃泡与水接触部分相
同 , 观察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
)
A. 上升高度一样 , 示数不一样
B. 内径细的升得高 , 它的示数也大
C. 内径粗的升得低 , 示数相同
D. 内径粗的升得高 , 它的示数也大
14. 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从外界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
体读数
读数
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
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
在被测液体中,不要
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待温度计的
示数 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
注:水蒸气遇冷才会液化。(即水蒸气遇到低温物体会液化成小水珠) (所有的
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能液化)
注:“压缩体积”如:打火机、杀虫剂、燃气罐、灭火器、火箭燃料
(将气体压缩体积的好处:便于“便于贮存和运输” )
注:水蒸气是气体,肉眼是看不见的。
注:“白气”是非常非常小的小水珠,是液体。
3、自然中的液化现象有: 雾、露、雨、“白气”(热气)
11、下列实例中 , 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
A. 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 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C. 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D. 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12.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0 ℃ , 沸水的温度是 ________ ℃ , 北京一月
份的平均气温是“ -4.7 ℃” , 读作 __________________。
(1) 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该物质是 __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2) 该物质的温度达到 42 ℃时 , 其状态是 ________( 选填“固态”或“液态” ) 。
16. 以下事例中 , 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
图 1-1-2
8、如图 1-2-4 所示为海波的凝固图像 , 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
图 1-2-4
A. 海波的凝固点是 48 ℃
B. 海波在 BC段吸收了热量
C. 海波在 CD段是气态
D.6 min 时海波已全部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