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卷.1.2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卷.1.2

一.填空(共32 分)
1.赋存于岩石空隙中的水有结合水、毛细水和重力水。

(3 分)
2.地下水按含水岩石空隙介质类型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3 分)
3.松散岩石的孔隙度定义为岩石中孔隙的体积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之比。

(2 分)4.达西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Q=KIω各项代号的含义为Q——渗透流量; K――渗透系数; I――水力梯度;ω――过水断面面积。

(4 分)
5.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称作补给。

(3 分)
6.上升泉按其成因可分为侵蚀(上升)泉、断层泉和接触带泉。

(3 分)
7.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包括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碳酸作用、脱硫酸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混合作用和人类活动。

(7 分)
8.地下水渗透流速V 与实际流速U 的关系表达式为V=neU__(ne 表示有效给水度)。

(3 分)
9.孔隙中毛细水的存在形式有孔角毛细水、悬挂毛细水、支持毛细水。

(3 分)
二.是非判断题(每题3 分,共15 分)
1.地下水可以从压力小的地方流向压力大的地方。

(是)
2.松散岩石的孔隙度越大,其给水度也越大。

(否)
3.溶滤作用强度越大,时间越长,水中Cl-的相对含量也越高。

(否)4.在达西实验条件下,达西仪斜放,所得实验结果与正放实验结果相同(是)
5. 下降泉泉口的水流也会出现,自下而上的流动。

(是)三.选项题(每题3 分,共15 分)
1.含水层是( c )岩层。

(a)含水的, (b)能够透水的, (c)含有重力水的, (d)含重力水与毛细水的
2.容易产生悬挂毛细水的土层剖面是( a )。

(a)上细下粗, (b)上粗下细, (c)均质土, (d)粘性土
3.在同一承压含水系统中,动态变化较大的部位是( a )。

(a)补给区, (b)径流区, (c)自流区 (d)排泄区
4.脱碳酸作用的结果,使地下水的( a )。

(a)矿化度降低, (b)HCO3 - 含量增高, (c)pH 不变, (d)Ca2+、Mg2+含量增高
5. 潜水含水层获得补给后,潜水水面就会( d )。

(a)抬升; (b)不变; (c)抬升或不变; (d)不一定抬升
四、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共15 分)
1.在图上画出示意流网,并用“⎯•⎯•⎯”线圈出不同流动系统,写出各
流动系统名称。

2.a、b、c 三点高程相同,在图中用线段标出a、b、c 三点水头值,比较各点水头的大小。

答案: Ha>Hb>Hc
3.试比较a、b、c 三点所处地下水矿化度的高低。

(5 分)
答案: c > b> a
五.如图5 条件,试回答:(共15 分)
1.写出a、b 两泉的名称;(2 分)
答案: a――溢流泉;b――断层泉
2.影响b 泉流量大小的因素有哪些?(4 分)
答案:降雨量;补给区面积;补给区岩性;补给区与泉口出露处的地势差;含水层的规模与渗透性;断层的导水性
3.哪个泉的动态较稳定?(4 分)
答案:b
4.写出图中含水层的均衡方程式。

(5 分)
答案:Q 降雨入渗-(Z 蒸发+Qa 泉+Qb 泉)=△ω
六.任选题(在下列题中任意选择一题,8 分)
6.1 简述地下水补给资源的概念及供水意义。

(8 分)
答题要点:地下水补给资源――是含水系统可以恢复再生的水量,是经常与外界交换的水量。

供水意义:保证着作为供水水源所能长期持续提供的水量。

含水层作为供水水源的规模是取决于其补给资源的大小的。

6.2 简述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8 分)
答题要点:可溶岩的存在;可溶岩必须是透水的;具有侵蚀能力的水;水是流动的。

一.填空题(30 分)
1.从成因角度分析,粘性土空隙主要组成有原生孔隙(结构孔隙)、次生孔隙、次生裂隙。

(3 分)
2.上升泉按其出露原因可分为:侵蚀(上升)泉、断层泉和接触带泉(3 分)
3.地下水含水系统按岩石空隙特征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3 分)
4.由地下水蒸发排泄作用,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条件是干旱、半干旱气候、水位埋深浅和土层岩性。

(3 分)
5.上层滞水是指分布在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含水岩层空隙之中的重力水。

(4 分)6.导水断层具有独特的水文地质意义,它可以起到贮水空间、集水廊道与导水通道的作用。

(3 分)
7.控制岩溶发育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水的流动性。

(2 分)
8.水文循环按循环途径不同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2 分)
9.地下含水系统的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相邻含水层间和人工补给。

(5 分)
10. 岩石中的空隙是地下水的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

(2 分)
二.是非判断题(每题3 分,共15 分)
1.地下水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盐分的过程也称补给。

(是)
2.承压水头是指井中静止水位到承压含水层顶板的距离。

(是)
3.当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时,地下水必然向河水排泄。

(否)
4.通常情况下,在洪积扇顶部打井,井打的越深,井中水位埋深也越大。

(是)
5.当地下水位埋深小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时,水位埋深越大,给水度也越大。

(是)三.选择题(每题3 分,共15 分)
1.达西定律对下列条件适用( C )
A.层流、稳定流;B.层流、非稳定流;C.层流、稳定流和非稳定流;D.层流、紊流2.砂砾类松散岩石的透水性主要取决于( C )
A.孔隙度大小;B.排列方式;C.颗粒直径大小;D.结构
3.地下水流网中流线与等势线( C )
A.正交;B.斜交;C.相交;D.平行
4. 渗入-径流型地下水循环的长期结果,使地下水向( A )方向发展。

A.溶滤淡化; B.水质不变; C.溶滤咸化; D.A 或B。

5.在天然条件下,控制一个地区地下水动态的主要轮廓的影响因素是( B )。

A 水文因素,
B 气象因素,
C 地质因素,
D 人类活动
四.根据图4-1 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20 分)
4.1 在图中画出示意流网;(图中“”表示地下分水线)。

(5 分)
4.2 在甲、乙处各打一口井,要求井的深度不同,且甲井水位比乙井水位高。

试在图上表示出两口井如何打,并标出井水位。

(5 分)
4.3 写出图4-1 条件下的潜水均衡方程式,并注明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

(5 分)
答案:Q 降雨入渗-Q 河=△ω
4.4 停止降水后,河水位变化如图4-2 中所示,试说明观1 孔潜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并在图4-2 中用实线画出观1 孔水位变化曲线。

(5 分)
答案:如下图,最初观1 孔水位下降速度比河水慢,后期比河水快
五.概念计算题:(共10 分)
某地区分布面积50km2,地势平坦,含水介质均匀,地下径流微弱,已知该地区平均降水入渗系数为0.2,给水度为0.08,当降水量为40mm 时,地下水获得的补给量为0.8 mm,地下水位将抬高0.1 m 。

六.任选题(在下列题中任意选择一题,10 分)
6.1 如图6 所示,
①写出三个泉的名称;②试比较含水层A 与含水层B 作为供水水源地的条件优劣。

已知:1 号泉流量为1m3/s;2 号泉流量为2 m3/s;3 号泉流量为3 m3/s。

(多年平均值)答案要点:
(1)1 号泉――溢流泉;(2)2 号泉――侵蚀(上升泉):(3)3 号泉――侵蚀(上升泉)
(2)对于含水层A,补给条件好于含水层B,储存资源小,调节性差。

对于含水层B,补给条件取决于补给区以上的汇水条件,而含水层B 的储存
资源较丰富,供水的调节性好。

因此,作为供水源地,含水层A 和B 结合起来更有利于供水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6.2 论述含水层与隔水层定义的相对性,并举例说明在利用与排除地下水的实际工作中,如何划分含水层与隔水层。

答案要点:含水层是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隔水层: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者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

这两个定义没有给出
区分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定量指标,定义具有相对性。

在利用与排除地下水的实际工作中,区分含水层与隔水层,应当考虑岩层所能给出水的数量大小是否具有实际意义。

例如:某一岩层能够给出的水量较小,对于水量丰沛、需水量很大的地区,由于远不能满足供水需求,而被视为隔水层;但在水源匮乏、需水量小的地区,同一岩层能够满足实际需要,可被视为含水层。

而隔水层的“微不足道”,在实际问题中是相对“时间尺度”而言的;当时间足够长时,“隔水层”都会透过一定数量的水,具有透水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