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代动力学复习题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问答题:1、生物药剂学研究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2、生物药剂学与制剂质量和临床用药的关系?3、什么是生物药剂学?何为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4、何为生物药剂学?研究它有什么意义?5、试述新剂型开发与生物药剂学研究的关系。
6、何为药物在体内的处置与消除?7、口服片剂吸收的体内过程有哪些?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问答题:1、何谓吸收?2、试述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模式对药物吸收的关系?3、人体哪些部位给药兼有局部及全身两种作用?各举例说明之。
4、人体各部位的ph约为多少?ph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如何?5、药物以何种方式或途径透过下列部位生物膜?(胃肠道、口腔、鼻腔、皮肤、眼角膜)6、影响胃肠道吸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7、药物转运机制中以被动转运为重要,何故?8、何类药物在小肠转运过程中出现饱和现象及部位特性,使此类药物在服用中应注意什么?9、哪些部位的药物吸收与分子量影响不大,何故?10、一般药物以何种型式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浆后主要以何种方式起作用?11、药物脂/水分配系数值不宜过大对吸收的意义何在?试举胃肠道与皮肤吸收为例?12、小肠、大肠粘膜表面各有何特点?与药物吸收的关系如何?13、影响胃排空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哪些药物饱腹服用吸收反而好?14、药物的溶出速率对吸收有何意义?有哪些影响溶出速率的因素?15、采用哪些方法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16、对溶解缓慢或难溶性药物为增加其吸收,可采用减小粒径(为粉化)的方法,但不适合与哪些性质的药物?17、同一药物,晶型不同,影响到药物哪些性质?18、何谓微晶,固体分散物,固体溶液?19、药物的首过效应发生在体内哪些主要部位?何故?各举一例说明之,有何克服法?20、何类药物选择淋巴系统吸收?药物淋巴转运有何特点及缺点?21、有时药物用复溶媒制成的肌肉注射剂,其生物利用度反比口服者低,何故?22、影响肌注吸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肌肉注射可能有哪些副作用?23、有哪些因素影响药物的透皮吸收?角质层水合作用,吸收促进剂及表面活性剂增加药物吸收的方法,机制如何?24、为什么双相溶解度对眼用药物释放是最重要的?25、眼部给药后,眼泪的流出如何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对眼部药物吸收,粘度的作用是什么?26、药物在肺泡部位吸收的速效性有哪些特征?27、止喘药气雾剂的粒度要求在何范围内,何故?28、下列药物制成何种剂型较好,何故?(异丙肾上腺素,灰黄霉素,硝酸甘油,心得安,莨菪碱,胰岛素)29、药物的脂溶性与解离度对药物通过生物膜有何影响?30、药物的体内过程怎样?31、药物有哪几种吸收方式?特点怎样?32、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有哪些?不同剂型口服制剂的吸收速度大小怎样?为什么?33、药物的多晶型与药物吸收有什么关系?34、生物膜的结构和特点是什么?35、药物转运机制有哪几种?36、主动转运有哪些特点?37、什么是胃排空速率?如何影响药物吸收?38、食物如何影响药物消化道吸收?39、药物的脂溶性与解离度对药物透过生物膜有何影响?40、何谓pH-分配学说?41、药物的溶解速度与其溶解度有何区别和相关性?·42、什么是药物的多晶型,与药物吸收有什么关系?43、固体药物制剂的崩解度与溶出度有什么关系?44、测定固体药物溶出速度的方法有哪些?45、评价固体药物溶出速度的方法有哪些?46、表面活性剂影响药物消化道吸收机制是什么?47、应用药物理化性质如何提高药物消化道吸收?48、利用制剂方法如何提高和改善药物消化道的吸收?(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论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内容的是()A 、探讨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强度B 、研究药物作用机理C 、研究药物在体内情况D 、研究药物制剂生产技术2 、能避免首过作用的剂型是()A 、骨架片B 、包合物C 、软胶囊D 、栓剂3 、进行生物利用度试验时,整个采样时间不少于()A 、1-2 个半衰期B 、2-3 个半衰期C 、3-5 个半衰期D 、5-8 个半衰期E 、8-10 个半衰期4 、药物剂型与体内过程密切相关的是()A 、吸收B 、分布C 、代谢D 、排泄5 、药物疗效主要取决于()A 、生物利用度B 、溶出度C 、崩解度D 、细度6 、影响药物吸收的下列因素中不正确的是()A 、解离药物的浓度越大,越易吸收B 、药物脂溶性越大,越易吸收C 、药物水溶性越大,越易吸收D 、药物粒径越小,越易吸收7 、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A 、胃B 、小肠C 、结肠D 、直肠8 、下列给药途径中,除()外均需经过吸收过程A 、口服给药B 、肌肉注射C 、静脉注射D 、直肠给药9 、体内药物主要经()排泄A 、肾B 、小肠C 、大肠D 、肝10 、体内药物主要经()代谢A 、胃B 、小肠C 、大肠D 、肝11 、同一种药物口服吸收最快的剂型是()A 、片剂B 、散剂C 、溶液剂D 、混悬剂12 、药物生物半衰期指的是()A 、药效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B 、吸收一半所需要的时间C 、进入血液循环所需要的时间D 、血药浓度消失一半所需要的时间13 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A 逆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B 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C 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D 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E 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14PH分配学说适用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机制的是A 被动扩散B 主动转运C 促进扩散D 膜孔转运E 胞饮或吞噬15 血液中能向各组织器官运转分布的药物形式为A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物B 游离药物C 药物—红细胞结合物D 药物—组织结合物E 离子型药物16 影响胃肠道吸收的药物理化性质因素为A 胃肠道PhB 胃空速率C 溶出速率D 血液循环E 胃肠道分泌物17某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为5 L ,说明A 药物吸收较好B 药物主要在肝中代谢C 药物主要在血液中D 药物主要与组织结合E 药物排泄迅速18弱酸性药物在胃中吸收较好的原因是A 弱酸性药物在胃中主要以未解离型形式存在B 弱酸性药物在胃中主要以解离型形式存在C 弱酸性药物在胃中溶解度增大D 弱酸性药物在胃中稳定性好E 弱酸性药物在胃中溶出速度快19大多数药物在小肠中的吸收比pH分配假说预测值要高的原因是A 小肠液的pH有利于药物的吸收B 小肠液的pH有利于药物的稳定C 药物在小肠液中离子型比例增大D 小肠粘膜具有巨大的表面积E 药物在小肠液中的溶解度大,溶出速度加快20药物胃肠道的主要及特殊吸收部位是A 小肠B 结肠A.直肠B.大肠E.胃21同一种药物口服吸收最快的剂型是A 乳剂B.片剂C 糖衣剂C.溶液剂E.混悬剂22对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正确的是A.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B.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C.表观分布容积的计算为V=X/CD.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E.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越广23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该药物A.半衰期短B.吸收速度常数ka大C.表观分布容积大D.表观分布容积小E.半衰期长(二)配伍选择题[1-5]A 、主动转运B 、促进扩散C 、吞噬D 、膜孔转运E 、被动转运1 、逆浓度梯度()2 、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是()3 、小于膜孔的药物分子通过膜孔进入细胞膜的是()4 、细胞摄取固体微粒的是()5 、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的是()A. 胞饮B. 主动转运C. 促进扩散D. 被动扩散E. 膜孔转运6.借助载体,药物从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转运为7.蛋白质和某些脂肪颗粒的吸收为8.不需要载体,药物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为9.借助于载体,药物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运为10.水、乙醇及尿素等水溶性分子的吸收为题241~245A. 生物利用度B. 代谢C. 分布D. 排泄E. 吸收11.药物由血液向组织脏器转运的过程是12.药物从剂型中到达体循环的相对数量和相对速度是13.药物从一种化学结构转变为另一种化学结构的过程14.体内原型药物或其他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是15.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是(三)多项选择题1 、生物药剂学中的剂型因素对药效的影响包括()A 、辅料的性质及其用量B 、药物剂型C 、给药途径和方法D 、药物制备方法2 、药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有()A 、主动转运B 、被动转运C 、促进扩散D 、胞饮与吞噬3 、生物利用度的三项参数是()A 、AUCB 、t 0.5C 、T maxD 、C max4 、生物利用度试验的步骤一般包括()A 、选择受试者B 、确定试验试剂与参比试剂C 、进行试验设计D 、确定用药剂量E 、取血测定5 、主动转运的特征()A 、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B 、不需要载体参加C 、不消耗能量D 、有饱和现象E 、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6 、肝脏首过作用较大的药物,可选用的剂型是()A 、口服乳剂B 、肠溶片剂C 、透皮给药制剂D 、气雾剂E 、舌下片剂7 、对生物利用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要完整表述一个生物利用度需要AUC ,Tm 两个参数B 、程度是指与标准参比制剂相比,试验制剂中被吸收药物总量的相对比值C 、溶解速度受粒子大小,多晶型等影响的药物应测生物利用度D 、生物利用度与给药剂量无关E 、生物利用度是药物进入大循环的速度和程度8.主动转运的特征A. 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B. 不需要载体参加C. 不消耗能量D. 需载体参加E. 有“饱和”现象9.核黄素属于主动转运而吸收的药物,应该A. 有肝肠循环现象B. 饭后服用C. 饭前服用D. 大剂量一次性服用E. 小剂量分次服用10.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是A. 食物的组成和性质B. 药物因素C. 空腹与饱腹D. 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E. 药物的多晶型11.肝脏首过作用较大的药物,选择的剂型是A. 口服乳剂B. 肠溶片剂C. 透皮给药系统D. 气雾剂E. 舌下片剂12.减少或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或剂型是A. 栓剂B. 静脉注射C. 口服胶囊D. 口服控释制剂E. 口服缓释制剂13.生物药剂学所讨论的剂型因素是A. 胃排空速度B. 处方中各种辅料的性质C. 具体剂型(如片剂、胶囊剂等)D. 制剂工艺及操作条件E. 药物的理化性质14.对生物利用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 药物微粉化后都能增加生物利用度B. 药物脂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差C. 药物水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好D. 饭后服用维生素B2将使生物利用度提高E. 无定形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于稳定型的生物利用度15 载体材料对药物的溶出有促进作用原因是A 载体对药物有抑晶性B 载体提高了药物的可湿性C 载体具有扩散性D 载体保证了药物的高度分散性E 载体具有包容性16小肠中药物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A 小肠是被动吸收的主要部位B 小肠是吸收的特殊部位C 小肠吸收面积大D 药物在小肠吸收可能达到饱和E 多数药物在小肠中浓度越大,吸收越多第三章非口服药物的吸收l、试比较各种非血管内注射药物吸收的快慢,及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