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逆温专题

逆温专题

逆温专题
【气温的垂直分布】
(1)大气垂直分层
(2)对流层大气的气温变化——气温垂直递减率与对流运动
【逆温的定义】对流层、上热下冷、垂直递减率为0或者为负数
【逆温的类型及成因】
1、辐射逆温:
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

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高,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见下图)。

随着地面辐射冷却速度加快,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

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2、平流逆温:
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慢,于是产生逆温。

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地面的温差决定。

温差越大,逆温越强。

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平流逆温。

3. 地形逆温:
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

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两百多天出现逆温现象。

4. 锋面逆温:
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爬升到冷空气的上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
倾斜的过渡区即锋面。

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也可出现逆温。

如下
图,从A点上空气温垂直分布的情况可见,由下面的冷空气到上面的暖空气,等温线通过
锋面的区域时必有曲折,曲折的程度视两种气团间的温度对比而决定,曲折段(如图中BC
段)就出现了逆温层。

由于锋面是从地面向冷空气上方倾斜的,逆温层也随锋面的倾斜而
呈倾斜状态。

因此逆温现象只能在冷空气所控制的地区内观察到。

而且,逆温的高度与观
测点相对于地面锋线的位置有关,观测点距地面锋线愈近,逆温高度愈低。

【逆温的利与弊】
1.利: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
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2.弊:不管是何种原因形成的逆温,对天气和大气污染的扩散都有相当大的影响,都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它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使大气污染更为严重。

逆温专题练习
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较旺盛的上升流,若大气对流层中出现逆温现象,可抑制沙尘暴。

读图,完成:
1、若E处的高度为1000米,气温为-10℃,要抑制沙尘暴的发生,F地的气温至少应降到()
A.16℃B.-6℃ C.4℃D.-4℃
2、图右侧是F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该地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是()
A.①时段B.②时段
C.③时段D.④时段
3、若只考虑风力与沙源因素,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以冬春季最多,若再考虑地
面状况及空气对流因素,则尤以初春最多,原因主要有()
①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的土质更加松软干燥
②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的大风天气显著增多
③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出现逆温现象的时数增加
④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出现逆温现象的时数缩短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
读下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①—②—③B.①—④—②
C.②—③—④ D.③—④—②
2.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A.①B.②C.③D.④
右图是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3. 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 若该地气温由甲逐渐演变到丁,则造成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①台风过境②晴朗无云的夜晚③冷空气南下
④热带海洋气团影响⑤暖锋过境⑥连续阴雨
A. ①④
B. ③⑥
C. ②③
D. ⑤⑥
5. 下列哪种地形易造成该地气温由甲到丁的演变
A. 山地
B. 谷地
C. 平原
D. 丘陵
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

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

图3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图回答6~7题。

6.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A.3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
C.6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7.飞机可以在5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通常对流层的气温是近地面较高,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但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会有差异,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右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的清晨、上午、午后及夜间四个不同时
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曲线图。

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的主要原因是
A.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 B.越接近地面空气尘埃越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C.越接近地画空气密度越大,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越多 D.越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
9.四条曲线依次表示清晨、上午、午后及夜间的是
A.甲、乙、丁、丙 B.丙、乙、丁、甲 C.甲、丙、丁、乙 D.甲、乙、丙、丁
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时。

回答10~11题。

10.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11.当地该日( )
A.日落时间为17时 B.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
C.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 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下图是“该城市冬季近地面层不同时刻气温随高度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下图是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图,t1至t5 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A. t1
B. t3
C. t4
D. t5
13.该城市计划新建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该发电厂烟囱的设计高度应不低于
A.50米
B.75米
C.100米
D.150米
读某工业区不同时段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14~15题。

14.该地当日大气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辐射减弱
B.大气逆辐射减弱
C.空气水平运动减弱
D.空气对流运动减弱
15.下列时段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 )
A. 19∶00~22∶00
B. 04∶00~07∶00
C. 07∶00~10∶00
D. 13∶00~16∶00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图4示意
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均20千米/时。

据此完成10~11题。

10.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南京北城郊秋季某日垂直温度梯度(℃/100米)时空变化图。

完成16—18题:
16.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
A.8时—16时30分
B.17时—23时
C.16时30分—7时
D.23时—5时
17.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A.500米
B.100米
C.350米
D.150米
18.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时:
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
B.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
C.有利于大气成云致雨
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
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对流旺盛,若对流层大气出现逆温现象可以抑制沙尘暴。

读图
19、若E处的高度为1000米,气温为-10℃,要抑制沙尘暴的发生,F地的气温至少应降到
A.一6℃以下 B.6℃以下 C.一4℃以下 D.4℃以下
20、图右侧是“F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该地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是
A.①时段 B.②时段 C.③时段 D.④时段
21.图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

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

当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

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

回答:
(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
要上升到℃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
为时。

(2)一般逆温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
气的作用。

所以,在图示的情况下;
仅考虑空气洁净的因素,上午体育锻炼的时间宜选在时以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