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滨水景观设计教案

滨水景观设计教案

学习情境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进度9时数10教学目标应知滨水景观的作用滨水景观的特点应会滨水景观的构成要素驳岸、建筑、小品、植物景观的设计要点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教材分析重点根据场地现状确定滨水绿地布局形式,功能区的划分,驳岸的处理方法、建筑小品的配置,竖向景观处理难点驳岸的处理,亲水区规划,竖向景观处理教学方法引导文、项目演示、鼓励教学资源教学、课件、视频参考文献教具多媒体模型教学内容时间分配一、任务交代,引导学生对任务的思索及兴趣二、交代滨水绿地的作用及特点三、交代滨水景观的构成元素及设计方法,使学生了解基本设计要点四、总结滨水绿地设计步骤,规划方法,结合实例具体工作任务并交代解决方法,使学生明确具体规划方法五、结合经典案例评析,使学生了解滨水绿地景观规划程序及方法,通过情境教学,启发学生设计思想六、演示实景操作过程,交代设计理念构思,从方案分析到图纸表现,课堂上再现实践操作过程七、布置工作任务,学生分组完成教学后记作业训练单教学内容:工作任务: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业主要求:该滨河绿地位于大庆市,开发区南段,主要为附近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周围多为白领公寓住宅,景观设计尽量体现时代感。

黎明河与城市其它水系相通,要求保持河道生态景观完整性。

课程导入:滨水游憩绿地是城市的生态绿廊,具有生态效益和美化功能。

滨水游憩绿地多利用河、湖、海等水系沿岸用地,多呈带状分布,形成城市的滨水绿带。

滨水游憩绿化应有机地纳入城市绿地系统之中,充分利用水体和临水道路,规划成带状临水绿地,点缀以园林小品和装饰小品,成为附近居民及游人的休息、娱乐、观光场所。

学习单元1 滨水绿地景观设计基础一、滨河绿地景观要素设计(一)游步路徒步行走是游览滨水景观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是亲近滨水景观的一个手段。

多规划为流畅的自然曲线,起到移步换景的效果。

可考虑每隔一定路段设置平台或广场,供游人休息集散。

(二)驳岸根据工程、景观等要求,驳岸首先满足防洪防涝的基本要求,其次满足水体生态环境本身的要求,最后满足城市与景观规划的要求。

现在设计中尽量多采用生态驳岸,生态驳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

生态驳岸对滨水生态系统有着很多促进功能,对改善河流水质和河流生物过程起到重大作用。

1、自然原型驳岸对于坡度缓或腹地大的河段可以考虑保持自然状态,配合植物种植,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

如种植柳树、白杨、芦苇和菖蒲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

用它们生长舒展的发达根系来稳固堤岸,加之其枝叶柔韧,顺应水流,增加抗洪护堤的能力,我国传统的治河六柳法即是这方面的总结。

2、自然型驳岸这类驳岸的装饰作用较强。

对于较陡的坡岸或冲蚀较严重的地段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其上置湖石或黄石,增强其抗洪能力,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固堤护岸。

3、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这类驳岸耗资较高,但经久耐用。

深入水中的台阶往往起到亲水平台的作用,同时协调规则式及抽象式的园林设计形式。

对于防洪要求较高而且腹地较小的河段,在必须建造重力式挡土墙时,也要采取台阶式的分层处理。

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再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大的抗洪能力。

如将钢筋混凝土柱或耐水原木制成梯形箱状框架,投入大的石块或插入不同直径的混凝土管,形成很深的鱼巢,再在箱状框架内埋人大柳枝,水杨枝等,邻水则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使其在缝中生长出繁茂葱绿的草木。

(三)建筑及小品1.滨水建亭水面开阔舒展明朗流动,有的幽深宁静,有的碧波万顷,情趣各异。

为突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一般在小水面建亭宜低邻水面,以细察涟漪。

而在大水面,碧波坦荡,亭宜建在临水高台,或较高的山上,以观远山近水,舒展胸怀。

一般临水建亭有一边临水,多边临水或完全伸入水中,四周被水环绕等多种形式。

小岛、湖心台基、岸边石矶都是临水建亭的好场所。

在桥上建亭更使水面景色锦上添花并增加水面空间层次。

2.水面设桥桥是人类跨越山河天堑的技术创造,给人的生活和交通带来方便,自然能引起人的美好联想,固有人间彩虹的美称。

而在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中地形变化与水路相隔,非常需要桥来联系交通,沟通景区组织游览路线,而且更以其造型优美形式多样作为园林中重要造景建筑之一。

因此,小桥流水成为中国园林及风景绘画的典型景色。

优美的桥梁也是滨水区的重要景观,水景中桥的类型及应用很多常见的有梁桥、拱桥、浮桥和吊桥等。

(1)梁桥。

跨水以梁即成梁桥,独木桥是最原始的梁桥,对园林中小河、溪流宽度不大的水面仍可使用。

在水面宽度大但不深时也可建设桥墩形成多跨的梁桥,梁桥平坦便于行走与通车。

(2)拱桥。

拱桥是人用石材建造大跨度工程的创造。

在我国很早就有拱桥。

拱桥的形式多样,有单拱、三拱到连续多拱。

在功能上又很适合上面通行下面通航的要求。

拱桥在园林中具有独特的造景效果。

如北京的玉带桥、十七孔桥,它们造型复杂,结构精美,在水面上映出婀娜多姿的倒影。

(3)浮桥。

浮桥是在较宽水面通行的简单和临时性办法,用船或浮筒替代墩,上架梁板用绳索拉固就成通行的浮桥。

在滨水景观的设计中它起到独特的景观作用。

它固而不稳,人立其上有晃悠动荡之势,给人以不安、惊险的感觉,其重点不在于组织交通。

(4)吊桥。

它可以大跨度的横卧水面,悬而不落。

吊桥具有优美的曲线,给人以轻巧之感,立于桥上,既可远眺又可近观。

随着科技发展,今后在滨水景观的设计中必将出现更多的轻巧的具有优美曲线的吊桥。

(5)亭桥与廊桥。

亭桥和廊桥是有交通作用又有游憩功能与造景效果的桥,将亭、廊与桥结合在一起,很适合园林艺术要求。

如北京颐和园西堤上建有幽风桥、镜桥、练桥和绿柳等亭桥。

这些桥在长堤游览线上起着点景休息作用。

在远观上打破长堤水平线构图。

有对比造景、分割水面层次的作用。

扬州瘦西湖上的五亭桥是瘦西湖长轴上的主景建筑。

(6)步石。

又称汀步。

步石是极富情趣的跨水小景,使人走在汀步上有脚下清流游鱼可数的近水亲切感。

汀步最适合浅滩小溪,跨度不大的水面。

3.依水修榭榭是园林中游憩建筑之一,通常建于水边。

《园冶》上记载“榭者借也,借景而成者也。

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

说明榭是一种借助于周围景色而见长的园林游憩建筑。

其基本特点是临水,尤其善于借取水面景色。

在功能上除应满足游人休息的需要外,还有观景及点缀风景的作用。

最常见的水榭形式是在水边筑一平台,在平台周边以低栏杆围绕,在湖岸通向水面处作敞口,在平台上建起一单体建筑,建筑平面通常是长方形。

建筑四面开敞通透,或四面作落地长窗。

榭与水的结合方式有很多种。

从平面上看有一面临水、两面临水、三面临水及四面临水等形式。

四周临水者以桥与湖岸相连,从剖面上看平台形式有的是实心土台,水流只在平台四周环绕,而有的平台下部是以石梁柱结构支撑,水流可流入部分建筑底部,甚至有的可让水流流人整个建筑底部,形成驾临碧波之上的效果。

4.水面建舫舫的原意是船,一般指小船。

建筑上的舫是指水边的一种仿船的建筑。

在园林湖泊的水边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形建筑的下部船体通常用石砌成。

上部船舱则多用木构建筑,其形似船。

舫建在水边一般是两面或三面临水,其余面与陆地相连,最好是四面临水,其一侧设有平桥与湖岸相连有仿跳板之意。

它立于水中,又与岸边环境相联系,使空间到了延伸,具有富于变化的联系方式,即可以突出主题,又能进一步表达设计意图。

5.小品观赏园林小品作为艺术品,它本身具有审美价值,由于其色彩、质感、肌理、尺度、造型的特点,加之成功的布置,本身就是园林环境中的一景。

运用园林小品进行空间形式美的加工,是提高滨河绿地艺术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植物图2绿色系的“前景”和“背景” 1、色彩艺术植物的色彩可被看作是环境情感的象征。

色彩直接影响着一个空间的气氛和情感,鲜艳的色彩给人以轻快、欢乐的气氛,而深暗的色彩给人以冷清、抑郁的气氛。

在进行滨水植物色彩设计时应注意以下两点:冷色与暖色的运用。

若园林中的水景布置成开放的热闹的场景时,应用暖色系的植物点缀,以起到烘托和引人注目的效果。

若是幽静的水景时,滨水处选用冷色调的植物比较适合,冷色调的植物在感觉上缩小了实际空间,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前景与背景 在将各种色度的绿色进行组合时,深色植物使构图稳重,浅色植物使构图明亮、轻快,深色植物可以作为浅色或鲜艳色彩植物的背景,互相衬托可以使前景物更加突出,又可以显示出水体边缘植物丰富的层次感。

2、线条艺术平直的水面应充分利用植物形态和线条构图,来丰富水体空间层次,突出水体的流畅性。

如种植在水边的垂柳,形成柔条拂水的线性轮廓;高耸向上的水杉、落羽杉、水松等与水平面在空间上构成对比线形;挺拔向上的落羽杉,刚劲有力,使空间充满力度感;形态飘逸的大王椰子,植于水边,形成一幅洒脱的画面。

以及枝条探向水面的植物,或平伸,或斜展,或拱曲,在水面上均可形成优美的线条。

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有变化,是滨水植物线条设计时最重要的问题,避免呆板和杂乱。

自然式的水体,无论水面大小,滨水植物与水边的距离一般要求有远有近,有疏有密,切忌沿边线等距栽植,避免单调呆板的行道树形式。

高耸向上的树型配置在水体边缘宜群植,连续的林冠线与开展的水平面相互协调,垂直与水平相对比,做到对比中有统一。

在植物配置中可利用地形或植物种类、年龄、配置方式的变化来加强植物群落的林冠线的变化。

当水边种植单一同龄的水杉林时,宜采用异龄林,或有意将地形处理成高低有节奏的起伏,使林冠线打破平直而富于变化,既显出水杉的尖削高耸,又有一定的韵律感。

杭州植物园水边的植物景观,根据植物的耐水湿的强图3 起伏变化的林冠线和层次丰富的色彩弱性,离水的距离由近到远分别布置水松、北美落羽松、池杉、墨西哥落羽松。

这样栽植既符合生态习性要求,又符合艺术上的统一、变化效果:树形一致,均为高耸的圆锥形,外轮廓线协调统一;色彩上却有对比,夏季其绿色度各异,而秋色水松为棕褐色、落羽松为棕红色、水杉常为黄褐色,而墨西哥落羽松还是绿色,更为不同。

如再将这些同形体的树种,选择异龄植株栽植,则会产生高低错落的变化,避免了高度上的统一,使林冠线更加优美。

3、意境创造园林植物景观可以渲染整个观赏空间的气氛。

不同的花木合理地布置于园林,可以产生不同的意境。

如不规则式种植的阔叶树可以形成活泼、热烈的气氛,而高大的针叶树列植时则使景色显得庄严肃穆,垂柳枝条摇曳使人感到轻快,而春天的桃红李白使人感到春意盎然。

中国园林中,水景常构成一种独特的、耐人寻味的意境。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茫茫芦花,阵阵涟漪,浑似白雪,水天一色,秋色美景,意境深邃;水岸点缀的梅花形成“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雅致意境;西湖胜景“柳浪闻莺”,沿湖垂柳成荫,微风吹来,柳丝婆娑,碧浪翻空,莺歌呖呖,使人流连忘返;柳树与芦苇生态要求相近,是富有诗意的组合,柳枝在风中摇曳,春季吐出柳絮,芦苇荡里常躲着大量的鸟类和水禽,秋季散放芦花,每到春秋两季,水面铺上白茫茫一片如烟似雾,一个是“千丝万絮惹春风”,一个是“狂随红叶舞秋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