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2011级学员第三阶段考试试题及答案(语文)

2010、2011级学员第三阶段考试试题及答案(语文)

2010、2011级学员第三阶段考试试题及答案(语文) 特别提示:(本人百度了一下午才获得的答案哦)1、请把试卷结尾处的答题卡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上。

2、把答案填写到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下,答题卡必须以附件的形式上交,同时,要在正文框内输入自己的姓名。

否则,视为无效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 )议论文,是以议论说理为主要目的的文章。

A、正确B、错误2.( ) 阅读,被公认为文明时代最重要的语文能力。

A、正确B、错误3.( )一般来说,“论”注重从正面树立一个观点,然后围绕它从逻辑严密的论证,“辩”则带有辩驳、辩说的意味。

A、正确B、错误4.()咏物言志诗:借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等景物,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A、正确B、错误5.()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其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A、正确B、错误6.()恢复高考后的 1985 年的高考,“文言文”题正式进入全国语文试卷。

A、正确B、错误7.()文体单元,是语文知识专题单元的典型形式,也是语文教学天然的最本体化的组元方式。

A、正确B、错误8.()小说是极自由极潇洒的文体,它的规矩就是没有规矩,它的形式就是没有形式。

A、正确B、错误9.()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方向,也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依据。

A、正确B、错误10.( ) 高中新课程实行“模块制”以来,“课时紧张”成为最尖锐的矛盾。

A、正确B、错误11.( )高中单元教学可以文体、以语文知识专题、以能力训练专题或作家作品作为单元构成的依据。

A、正确B、错误12.()课文教学,要突显文本自身的特点,不能把所有文章都教得千篇一律。

A、正确B、错误13.()同一题材的诗歌呈现出的格调也相同。

A、正确B、错误14.()语文教学的目标不光是认识语言,而是要运用语言,不是培养“谈论语言”的人,而是“运用语言”的人。

A、正确B、错误15.( ) 试题不是考查语言文字知识,而是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A、正确B、错误16.( )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A、正确B、错误17.()“披星戴月”和“披坚执锐”的“披”是分开、裂开之意。

A、正确B、错误18.()《劝学》中“金就砺则利”一句中“就”是“靠近,接近”的意思。

A、正确B、错误19.()传世《论语》也不是出自夫子之手,而是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记。

A、正确B、错误20. ( )“咏史怀古诗”的价值从写作目的上看,咏史怀古诗不以咏写历史本事为主,更多的是以古证今,借史言志,书写情志。

从艺术价值上看,“诗”与“史”相结合,多维时空组合。

从艺术价值上看,“诗”与“史”相结合,文学性和历史性达到了高度统一。

A、正确B、错误21.李白的《古风》(其三十九)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 .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 .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 .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鹓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22、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 )高中语文“梳理与研究”板块教学研究,是一门____、____、____很强的综合性课程。

因为知识____,_ ___,又因为语文能力的综合性,所以需要____、____。

A.①知识性、组装性、系列性②. 庞杂零散,缺少序列性③统一规划、系统整合B.①统一性、系列性、组装性②庞杂零散,缺少序列性③统一整合、系统规划C.①序列性、知识性、组装性②庞杂零散,缺少序列性③统一规划、系统整合23、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成语是语言宝库中的精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不断积累成语,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①汉语最难学的地方就在于成语。

②成语掌握得丰富、运用得恰切,能提高语言能力,增强表达的效果。

③也是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④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④②①③2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二中女子排球队在比赛中,连连失利,最后功亏一篑,只获得第八名。

B.许云峰同志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C.中国男子体操队在世界锦标赛中,技压群芳,荣获冠军。

D.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25、下面不是成语的特点的是()定型性 B 鉴赏性 C 含义的固定性 D 成语的色彩26.下面成语中字有错误的是()A 化险为夷春华秋实无所事事卓尔不群B 除旧布新求全责备温故知新激浊扬清C好高骛远再接再历补偏救弊喜新厌旧D 拈轻怕重路不拾遗抱残守缺迎来送往2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辽人常越境而汲汲:取水。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敛: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彻:穿透。

2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2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知识分子自觉自愿又步履维艰地开始了从器物技术到思想文化的现代性追求。

B.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终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C.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D.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30、下面按分类不正确的是(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A .叙事诗 B抒情诗 C哲理诗 D讽谕诗31.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害。

比如美国栽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

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一些微量的“杀虫剂”,一种像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

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

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污染环境有关。

B.美国的那种转基因的玉米和棉花品种是无法对付害虫的。

C.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促使更不容易杀死的害虫出现。

D.那种能抗虫害的作物,在抗虫害的同时,又保护了一些害虫。

32.前苏联科学院海洋地质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地球上大洋底部的裂陷扩展从来没有停止过。

这个发现可能会解答一个曾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

众所周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速度是基本不变的。

同时科学家又发现,地球每天的时间都比前一天延长1/700秒,即每过一年,一天的时间就要延长0.5秒,每过一个世纪,一天大约延长1分钟。

地球的这种变化,到现在也没有停止,我们可以预测,再过2亿年,一年将只有250天了。

下列解释,作为对“一个曾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的“解答”,最合适的一项是()A.大洋底部裂陷加剧,地球质量增大,自转速度减慢B.大洋底部裂陷扩展,地球质量增大,转动速度减慢C.大洋底部裂陷扩展,地球体积增大,自转速度减慢D.大洋底部裂陷加剧,地球体积增大,转动速度减慢33.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着与地球上相同的氨基酸呢?化学家汉密尔顿在陨石中发现的氨基酸和人手指纹中的氨基酸十分相似。

有人却一直怀疑陨石中氨基酸的存在是地球物质污染所致。

1969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北部陨落了一块陨石。

对此美国埃姆斯研究中心准备了超洁净实验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最快速度进行了小心翼翼的精细研究后,证明了汉密尔顿的结论。

文中使用“最快速度”“小心翼翼”这样的词语,要说明的是()A.对汉密尔顿的发现做了正确的科学的评价。

B.地球物质污染干扰了对地球外生命的探索。

C.陨石中氨基酸的存在非地球物质污染所致。

D.对陨石中的氨基酸进行最关键的精细研究。

3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恢复高考后的1985年,“诗歌”以_____,1990年“诗歌”则以_____,200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开始以____ _,_____,_____。

①主观表述的形式来考察学生的鉴赏能力②能力型客观选择题的命题方式出现③诗歌鉴赏的难度在不断增加④知识型客观题的形式正式进入全国语文试卷⑤从识记到理解到鉴赏A①③④⑤② B④②①⑤③ C②④①⑤③ D④②⑤①③35、被认为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的是()A 班固的《咏史》B 左思《咏史》 C陶渊明《咏荆轲》 D温庭筠的《经五文原》36、《湖心亭看雪》《西湖七月半》属于类游记散文。

A.书B.赋C.记D.序37、( )由文人对前代历史的记载与总结而产生的一种文体,是一种最富主观色彩,文学性质很高的评论文体.A史论 B政论文38、(),是生活、教学以及考试经常要面对的阅读形式,也是保证阅读者始终与前沿科技、社会新事物保持接触,普及社会科技福利的最直接方式。

A 科技类文章 B应用类文章 C 小说类文章 D记叙类文章39、()是阅读的一种反观。

A 测试B 问答C 提问 D考察40、高中《课程标准》把文体分为三大类:()A.小说类、应用类、文学类B.实用类、文学类、论述类C.实用类、知识类、论述类D.叙事类、文学类、实用类二、多项选择题41.《课程标准》也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较之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可以发现高中语文教学有这样几个提升:()A、加强语文学习的综合性,注重“积累”基础上的“整合”;B、在“感受”基础上加强“鉴赏”,这意味着阅读文学作品,不能止于感性的、对内容的感受,而是要递升到分析、批评的高度,注意形式的鉴赏;C、“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目标,体现了高中语文学习的“探究”品位,因此,教学中应该有更多的研究性学习、多元解读、文化探究的成分;D、强调“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众多文本不应再过多依赖教师亦步亦趋的教读,而是要敢于放手,给学生充分的自读时间,以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保证自主阅读的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