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巾帼建功标兵先进事迹

巾帼建功标兵先进事迹

巾帼建功标兵先进事迹巾帼建功标兵先进事迹我是一位工作在农村小学最最普通的女教师。

教书育人就是我生命的根,学生的心田就是我耕耘的土壤,三尺讲台、两袖清风,我无怨无悔!我热爱教育这一行。

为此11年来,我一直执着地追求着,默默地奉献着,我以顽强的信念,超人的毅力守护着这方纯洁而又贫瘠的圣地。

在这平凡的讲台上,我把感情化作温暖,把知识化作乳汁,把心血化作春雨,培育着一粒粒种子,滋润着一棵棵幼苗。

以踏实肯干、一腔热忱的作风在师生的心目中树立着自己的形象。

一、志坚如铁,安心从教有人说女人难,做个事业有成的女人更难。

我和所有的农村妇女一样,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家务不敢浪费一分钟,良师、贤妻、慈母我不肯放弃任何人生角色。

2014年以前,我的家庭是幸福的,虽然公爹、婆母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但他们能承担起家庭的重任,照顾好孩子。

由于丈夫从事服务行业,假期很少。

虽说收入微薄,日子过得苦,但一家人和和睦睦,我可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觉得很快乐。

2014年我公公不幸确诊为肾功能不全,前后住院治疗数月,定期还需去南京检查,丈夫要东奔西跑陪公公看病,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全压到了我的肩头。

当时孩子才3岁,我要做好工作,又要孝敬公爹、照顾孩子。

那时我蒙了,以前家里的事从不用操心,这一下老的、小的都需要我来照顾。

有人担心地说:“你还能教学吗?”了解我的人心理明白:我离不开学校,离不开所热爱的事业。

确实,我爱家庭,但我更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

每天早晨为了7点前到校,无论春夏秋冬,5点前必须起床,生火做饭,侍候老小吃饭喝药,然后匆匆赶往学校,上好每天的早自习。

每天晚上,总和学生、同事一起回家,从未早退过。

我把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满满的,钻教材、备课、设计课堂环节、辅导、批改作业……当时就像一只上足发条的表,不停地转动,硬是把那段艰苦的日子挺了过来。

我是一个勇于挑战的女性,喜欢自我施加压力,无论做什么事,总是严要求、高标准。

2014年8月,我家正忙着翻盖房顶。

备料、施工、管饭、雇工,丈夫一手忙不过来,要我请几天假,我坚决不肯。

修缮完整整用了个把月,我从未请过一天假。

我既要忙好家务,又要教好学生,只好起早贪黑。

由于过度劳累,年轻的我也免不了疲乏。

一次,她正忙家务,突然感到头晕,身体支持不住,一下子滑倒在地,膝骨脱臼,经医生诊治,骨头合位,可韧带拉伤,膝盖淤血,肿了起来,腿不能伸直,脚不能着地,三天没能下床。

我惦着学生,心急如火。

经打针、吃药、输液,病情稍稍有些好转,我硬要丈夫搀扶去上班,丈夫早上送,晚上接,中午还要送药、送饭,不耐烦地说:“像你这样请几天假总可以的吧!你图个啥?”我只是对丈夫微微一笑,照样我行我素。

亲戚、朋友、邻居多次劝我:“家里条件好了,快别受这份苦,家里真需要你挣那两钱?”我说:“我不需要钱,但我要让自己活得充实而有意义。

”是的,人生可以平庸,也可以燃烧、发光。

怎样才能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呢?我总是这样想:“教师是平凡的,平凡的事业需要一颗淡薄名利的心。

”我站在学生面前,看着学生眼巴巴地渴求知识,我不忍心耽误一天,不忍心耽误一时,更不忍心耽误一秒。

我拄着拐杖艰难地站着讲课,疼得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

学生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大家不约而同地说:“老师,您就休息几天吧!我们会好好自学的。

”听着孩子们深情的话语,一向坚强的我一下子心软了,眼泪不由地流了出来。

丈夫的支持,亲戚、朋友的关心,学生的安慰,成了我一心从教的力量,我带病坚持工作了多少日出与日落。

由于没有充分的休养,膝骨韧带没有恢复好,现在走路一不小心膝骨就脱臼,不敢跑步、不敢蹦跳,但我无怨无悔。

二、爱生如子,润物无声爱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

要当好一个老师,首先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我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是自己的孩子,学生的衣食住行样样都牵动着我的心,哪个学生生病了,我给买药、端水;哪个学生衣服开线了,她总是马上给缝上。

我要从心底去关爱学生,家长过于关爱会让孩子,会让孩子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不知所措,有时学生可能是在半山腰的登山者,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要重在“情”字和“理”字。

我刚刚调到范公小学便接下了毕业年级一个后进班,我一个一个地找学生进行座谈,了解班里每一个学生的状况。

王龙是班里一名大龄后进学生,16岁了还读六年级,周围十里八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不仅如此,打架、骂人,真可谓家长恨、老师怕。

面对这样的“调皮蛋”我一没嫌弃、二没挖苦、讽刺。

而是利用他劳动突出的优点进行诱导,教育他树立自尊心,克服缺点,完善自我。

今年我教六年级,班里有个痴儿,虽说上六年级了,可连一年级的水平都没有,急得我几夜没合眼,但我从不歧视、挖苦,并且处处靠近这个学生。

上课找最简单的问题让这个学生回答,下课向这个学生问寒问暖。

开始,这个学生对我的举动不加理睬,我并没有灰心,我想,这样的学生靠严格要求是不够的,必须与其沟通心理。

我从她身上找闪光点,在班会上表扬。

一天她对我说:“老师,您从零开始教我吧!”我趁机给这个学生补课,并且跟家长取得联系,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

爱心付出,得到的是真情的回报,一次她在作文中写到:“老师,我真想叫您一声妈妈,您爱我、关心我胜过我的妈妈。

”我流泪了,世上有什么东西能抵得上来自孩子内心的亲情呢?人和人之间只有心与心的碰撞,才能达到情与情的交融。

其实,我爱每一个学生爱得极有分寸,始终有股严格劲儿。

我常对学生说:“不求你们人人成才,但愿你们个个成人。

”每接一个新班,第一次班会总要求学生做诚实、正直、正派的人,做有远大理想的人,做有丰富感情的人。

可这些要求怎样才能浇到孩子们的心上呢?我信奉的只有一条——以身作则。

我坚持每天和同学生们一起值日,学校大扫除,脏活、累活我抢着干,我的率先垂范深深地教育着每个学生,我班的学生没有一个怕脏、怕累,叫苦的,所带班级常常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三、求索耕耘,不断进取她深深地懂得:“打铁必须自身硬。

要想让学生有一碗水,教师必须具备一桶水”。

为此,我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每天都坚持业务学习一小时,不是看看读读就算了,而要作大量的学习笔记。

同事为了充实一下休闲时光,织织毛衣、打打手套,而我的手里总是轮换着那几本自学考试课本,2014年我顺利取得南京师范大学的本科文凭。

其实教师的喜,莫过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师的哀,莫过于误人子弟,我不能贪图一时的安逸而误人子弟。

在教学中我一丝不苟,我常对同事说:“上课就像打仗,我们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每节课都要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每一节课都有常学常新之感,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11年来,我无论教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每节课都以学生活动为主,而我只是一个启发引导者。

我经常写课后札记,及时总结经验,撰写教学心得、教学论文等。

没有惊人的壮举,没有豪言壮语,我用自己满腔的热情和不懈的耕耘,向人民展示了一个普通农村教师的风采。

不管我担任哪个年级的班主任,教学成绩都是可喜的,曾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

面对成绩和荣誉,我并没有满足,感受到的只有鼓励和鞭策、期待和召唤。

三尺讲台、一支粉笔,将构建着我无怨无悔的选择。

巾帼建功标兵先进事迹李怡霏,女、满族,2010年6月入伍,毕业于平顶山学院,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现任许昌市消防支队政治处纪保督查科干事。

无论是从事防火监督工作,还是从事纪检工作,李怡霏同志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特别是从平顶山支队调入许昌支队后,岗位发生了变化,为了尽快积极适应工作,她一边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积极主动的向领导和同事请教传授工作经验,一边见缝插针地刻苦专研学习纪检知识,迅速完成了角色的转换,投入到新工作中。

经过两年的历练,李怡霏同志已能够独立开展队伍纪律监督检查工作,成为纪检工作的行家里手,并受到上级领导表彰。

纪检工作大部分时间是要下基层督导检查,这是鸡蛋里挑骨头的工作,要在队伍管理教育中扮演的是唱“黑脸”的角色,但李怡霏同时始终做到了铁面无私,公正严格执纪,廉洁自律,确保消防队伍纪检工作的严肃性,树立了纪检干部的良好形象。

2018年是临改革转隶的关键一年,面对指战员心里波动大、不稳定因素多、队伍管理教育形势复杂等形势,她积极向支队党委建议,加大督查检查的频次和力度,以便及时发现隐患苗头,化解突出问题。

一年来,她先后下基层督导检查60余次,督查检查发现解决各类问题200余处,确保了队伍的风风清气正、安全稳定、秩序的正规,为部队顺利改革转隶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支队里唯一的一对“双消防”家庭,李怡霏同志的爱人长期在基层工作,照顾孩子和老人的担子又压在了她瘦弱的肩上。

她主动担起责任,对丈夫没有过一句抱怨,没向组织没提一个要求,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经常早出晚归下基层督导检查,从没有因为家庭而影响工作,女儿上幼儿园的两年多,她记不得错过了多少次女儿的家长会,也不记得了多少次是最后一个去接女儿,但她始终没有忘记的是自己的工作、身上的职责和肩负的使命。

巾帼建功标兵先进事迹**现任**县中医院儿科主任,儿科主任医师。

多年的从医道路上她始终把病人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心中的第一位,对待每一位病人都要做到最认真细致地检查,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关心着每一位患者。

医院儿科工作相对于其它科室情况较为特殊,特别是对待新生儿要求医生必须以双倍的责任心来工作。

不仅要始终密切观察,危机时刻更是要施以最及时有效的’抢救。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富有爱心、同情心和高度的责任心,首先更要具有高超过硬的医学技术。

在工作中她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应用新经验、新技术,为广大患者服务。

她先后多次到佳木斯医学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和学习。

她非常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带着平时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虚心向老师请教,不断学习和掌握儿科疾病治疗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的治疗方法,不断地了解儿科发展的新动态。

进修完毕回到医院后,她把学习到的新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不断地总结经验,并加以完善。

先后在省及国家级医学刊物上发表医学论文10多篇,在儿科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28年如一日辛勤地耕耘在医疗服务第一线,无论白天、黑夜,只要有患者就诊,就随叫随到。

用同事们的话来说,就是从来没休过一个安静的节假日。

为了诊治抢救患者,她一顿饭、两顿饭吃不上是正常的事。

可是不管有多累,她都坚持每天下班之前详细查看每一位患者的情况,掌握病人病情的变化,以便更好地进行治疗。

她不但参加初诊、会诊及儿童门诊和病房的值班工作,还要在技术上不断地指导下级医师,并且负责着实习生、进修生及低年资医生的代教工作。

她组织救治了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新生儿脑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危重病人数百例,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也为我县的医疗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多年的辛勤换来了累累的硕果。

**同志多次荣获各级表彰和奖励,也得到了广大患者、群众的一致好评,为服务社会,构建和谐**,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