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给水管网课程设计(论文)题目:某市开发区给水管网设计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给排水121班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师职称:教授起止时间:2015.12.21-2016.1.4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目录1工程概况 (1)2设计内容和设计依据 (1)2.1给水管网布置 (1)2.2最高时管网平差计算 (1)2.3消防时管网校核计算 (1)2.4事故时管网校核计算 (1)2.5方案确定 (2)3给水管网设计计算 (2)3.1用水量计算 (2)3.2给水管网的布置与定线 (2)3.3设计参数计算 (3)3.4管网平差和校核计算 (7)4设计体会 (22)参考文献 (23)1工程概况某市开发区需新建给水管网,该开发区位置见电子版地形图。
开发区规划人口3.5万,根据规划预测,最高日用水量30000 m3/d。
供水水源为地表水,经处理后输入开发区,拟在开发区建一配水厂,配水厂泵站位置见电子版地形图上具体标注。
本设计是从配水厂泵站开始新建一给水管网项目。
该开发区最大冻土深度1.15米。
2设计内容和设计依据2.1给水管网布置(1)主干管应成环状布置。
(2)最少应为6环。
(3)边缘区域可布置成枝状管网。
2.2最高时管网平差计算平差的目的是确定管径和配水厂泵站的水泵扬程。
(1)设计水量30000 m3/d,用水时间24h,最不利点水压28m水柱。
(2)时变化系数1.45。
(3)因主要工业企业尚未入住,因此暂不考虑集中流量,按管长或面积分配流量即可。
2.3消防时管网校核计算(1)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确定火灾次数及消防用水量。
(2)最不利点消防水压10m水柱。
(3)着火点应设在最不利点和最远点。
(4)管道直径不小于100mm。
2.4事故时管网校核计算(1)选择一条主干管出事故。
(2)事故时水量为最高时水量的70%。
(3)事故时水压同最高时。
2.5方案确定(1)按最高时平差及校核计算所确定的管径作为管网的设计管径。
(2)按最高时平差及校核计算中最大的泵站扬程作为泵站的设计扬程。
2.6绘制本设计任务书中指定的图纸并编制设计说明书3给水管网设计计算3.1用水量计算依据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曲线,计算管网设计用水量。
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按公式(3-1)计算:TQ K Q dhh = (3-1) 式中,Q h —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m 3/h );K h —时变化系数,有用水量变化曲线时,根据用水量变化曲线求出,无用水量变化曲线时,按《室外给水设计规范》规定确定。
本设计中按设计任务书要求取值。
Q d —最高日用水量(m 3/d ); T —用水时间(h )。
h /m 5.1812243000045.13=×==T Q K Q d hh 3.2给水管网的布置与定线给水管网布置与定线的原则和要求(1)根据城市规模及用水的重要程度考虑给水管网是环状网、枝状网还是枝状与环状结合型的管网布置形式。
一般小城镇,用水安全性要求不高的可考虑枝状管网,但应考虑将来连成环状网的可能。
中等以上城市,一般应布置成环状管网。
建设初期可考虑枝状与环状结合型的管网布置形式。
(2)从泵站到大用户或管网间应有二条以上的主干管。
(3)从泵站到管网控制点(最不利点)间的管道应适当增大,以减少泵站扬程。
(4)给水管道应沿道路敷设,一般应敷设在人行道下。
(5)管道的埋深应在冰冻线以下。
(6)城市配水管道应设置室外消火栓,间距应小于120m。
(7)管道材质:城市配水管道常用材质有:球墨铸铁管、PE给水管、UPVC管、钢管、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等。
根据经济性、技术性、使用年限及施工难易程度等因素选择管材。
一般当管道直径DN≤300mm时,应优先选择PE给水管。
当管道直径DN>300mm时,应优先选择球墨铸铁管给水管。
有特殊要求(如高压、高温等)和泵站厂区管道应考虑钢管。
输水管道可考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球墨铸铁管。
本设计采用球墨铸铁管给水管。
管网平面布置如图3-1。
图3-1管网平面布置图3.3设计参数计算1.计算管道长度按给水管道平面布置的长度确定。
2.计算比流量为简化计算而将除去大用户集中流量意外的用水量均匀分配在全部有效干管长度上,由此计算出的单位长度干管承担的供水量。
按长度比流量计算,见公式(3-2)。
∑∑-l q Q q h s =(3-2)式中,q s —按管段配水长度分配沿线流量的比流量[ L/(s·m) ];l —各管段沿线配水长度(m ); q —各集中用水户的集中流量(L/s );0391.0m)L/(s 12849503-∑∑=•==l q Q q h s L/(s·m) 3.计算管段沿线流量沿线流量等于干管有效长度与比流量的乘积,见公式(3-3)。
l q q s l •= (3-3) 式中,q l —按管段配水长度分配沿线流量的比流量[ L/(s·m) ];其它同(3-2)。
在按管长分配沿线流量时,配水长度不一定是实际管长。
两侧无配水的输水管,配水长度为零;单侧配水的管段,配水长度取其实际长度的一半;两侧全部配水的管段,配水长度等于实际长度。
最高时管段沿线流量表见表3-1。
表3-1 最高时各管段的沿线流量计算表管段编号 管段长度/m 管段配水长度/m比流量/L/(s.m )管段沿线流量/L/s[1] 828 0 0.03910.00 [2] 941 471 18.42 [3] 772 386 15.09 [4] 1057 529 20.68 [5] 601 301 11.77 [6] 926 926 36.21 [7] 882 882 34.49 [8] 683 342 13.37 [9] 1163 1163 45.47 [10] 770 770 30.11 [11] 992 992 38.79 [12] 1466 733 28.66 [13] 1099 1099 42.97 [14] 1182 1182 46.22 [15] 976 488 19.08 [16] 709 554 21.66 [17] 797 797 31.16 [18] 631 63124.67[19] 363 363 14.19 [20] 480 240 9.38 合计 17318 12849 502.404.计算节点流量节点流量是从沿线流量计算得出的并且加设是在节点集中流出的流量。
按照水力等效原则,将沿线流量一分为二,分别加载管段两端的节点上,即任一节点的节点流量等于与该节点相连的各管段的沿线流量总和的一半,如公式(3-4)所示。
∑5.0l i q q = (3-4) 式中,q i —节点i 的节点设计流量 [ L/(s·m) ];其它同(3-3)。
其中,集中流量可直接加载所处的节点上;供水泵站或水塔的供水流量也应从节点处进入管网系统。
最高时节点设计流量见表3-2。
表3-2 最高时节点设计流量计算表节点编号沿线流量(L/s )供水流量(L/s )节点流量/(L/s)1 0 503 -5032 15.10 15.103 34.86 34.864 35.13 35.135 17.03 17.036 42.95 42.957 77.38 77.38 8 74.81 74.819 35.62 35.62 10 25.16 25.16 11 54.99 54.99 12 51.03 51.03 13 26.57 26.57 14 7.10 7.10 15 4.69 5.28 合计502.425030.005.管段设计流量分配计算管段设计流量时确定管段直径的主要依据。
求得节点流量后,可根据节点流量连续性方程,进行管网的流量分配,分配到个管段的流量已经包括了沿线流量和转输流量。
流量分配应遵循以下原则:(1)从水源或多个水源出发进行管段设计流量计算,按水流最短线路流向节点的原则拟定水流方向;(2)当向两个或两个以上方向分配设计流量时,要向主要供水方向或大用户用水分配较大的流量,向次要用户分配较少的流量;(3)顺主要供水方向延伸的几条平行干管所分配的计算流量应大致接近; (4)每一节点满足进、出流量平衡。
6.管段直径的确定根据管段分配的流量,确定管径,应符合经济流速的要求(表3-3)和消防要求。
管径与设计流量的关系见公式(3-5): vqD π4= (3-5) 式中,D —管段管径(m ); q —管段计算流量(m 3/s ); A —管段过水断面面积(m 2);v —设计流速(m/s )。
表3-3平均经济流速与管径的确定 管径(mm )平均经济流速(m/s )D =100~400 D ≥4000.6~0.9 0.9~1.4初分配流量及设计管径计算见表3-4。
表3-4 初分配流量及设计管径计算表管段编号 初分配流量(L/s ) 经济流速(m/s ) 计算管径(mm ) 设计管径D (mm )[1] 503 1.4 676.5 700×2 [2] 244 1.4 471.2 450 [3] 115.46 0.9 404.3 400 [4] 39.49 0.8 250.8 250 [5] 243.9 1.4 471.1 450 [6] 93.68 0.9 364.1 350 [7] 40.84 0.8 255.0 250 [8] 22.46 0.7 202.2 200 [9] 120.95 0.9 413.8 400 [10] 100 0.9 376.2 350 [11] 25 0.7 213.3 200 [12] [13] 80 37.25 0.8 0.8 356.9 243.5 400 250 [14] 41.03 0.9 241.0 250 [15] 11.84 0.7 146.8 150 [16] 54.84 0.8 295.5 300 [17] 30 0.7 233.7 250 [18]20 0.7 190.8 200[19] 7.1 0.6 122.8 100 [20] 5.28 0.6 105.9 1003.4管网平差和校核计算 1.设计工况计算城市配水管网应按最高日最高时供水量与设计水压进行水力平差计算。
最高日最高时供水量见公式3-1中用水量计算结果;城市管网的设计水压一般按控制点满足28m 水柱考虑。
本设计中采用哈代-克罗斯算法手算。
计算过程如下: (1)根据∑0=+ij i q q 初步分配个管段流量q ij ;(2)根据初分流量qij ,按界限流量选择各管段直径Dij ; (3)计算各管段水头损失hij ;(4)计算每环闭合差∑i h ,验证是否满足计算精度要求,即判断每环∑i h <0.5m ; (5)如每环均满足计算精度条件,则qij 所求,根据此qij 计算各管段hij ,计算水泵扬程等,计算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