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青来和他的平法

陈青来和他的平法

一、基本情况姓名陈青来性别男职称教授单位土建与水利学院邮编250061电话2026172电子信箱qlchen@二、主要学历1978.9—1982.7,湖南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1990.1—1991.2,Trondheim University, Norway2001.1—2002.2,University at Buffalo,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USA三、主要任职经历1992年为高级工程师,同年任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设计室主任1995年任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1998年为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研究员,2002.11转入山大,2004.1为山东大学教授四、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建筑结构设计:方向为结构设计的系统与整合方法(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方向为结构设计的广义标准化建筑减震减灾:方向为建筑结构的隔震、消震与制震五、正在研究中的主要项目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基础与楼板结构设计规则与标准构造(首位)国家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项目:建筑隔震实用技术及耐久性设备研究开发(首位)六、发表的主要论著(均为首位)国家建筑标准设计96G101与00G10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1,符合国家2000系列新规范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2,符合国家2000系列新规范的(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4G101-3,符合国家2000系列新规范的(筏形基础)《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湖南大学学报,1994.12《画法几何及建筑制图》结构施工图章节(大学本科教材) 湖南科技出版社,1994.12《建筑结构的现代设计思想和方法》工程设计CAD及自动化,1995.4《结构设计的一次飞跃》中国建设报1995.8.8《全新的结构设计法与PIEMCAD》中国建设报1995.9.12《结构设计方式的系统化与标准化》(15期系列讲座)建筑知识1997.8—1999《制定(国家一级结构工程师)考前复习计划的基本思路》建筑知识1998.6《贯穿新规范体系的普遍性问题》建筑知识1998.8七、迄今为止获得主要荣誉1997年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为山东省科技拔尖人才1999年荣获我国最高设计奖“全国工程建设标准设计金奖”(首位)1997年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首位)1996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首位)本人科技成果“平法”1997年列为国家级“九五”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1996年为建设部科技成果推广先进工作者1996年为山东省“八五”建设科技先进工作者八、现任学术兼职全国工程建设标准设计专家委员会结构专家并担任结构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首批)MIStructE, Chartered Structural EngineerMember of The Institution of Structural Engineers, Commonwealth of Nations英联邦国家法定注册结构工程师,英联邦国家结构工程师学会正会员书香世家的熏染,深厚文化底蕴的辐射,使他成为一代宗师。

极具个性的理论和学说。

39.5岁始创平法,最早的初衷仅仅是为了解脱自己在根根梁柱里的重复钢筋的画来画去。

一个先学中西方哲学、先研究中西方哲学,然后再进行科学方法寻找和发现的人。

经典语录:“不追求完美,只追求合理。

”“科学在否定中前进,在肯定中静止。

”据陈教授讲,他1989年去日本,当时的建筑师和结构师的比例为7:1,而他所在的山东省院的比例是2:3。

这个比例让他震惊,他发现很多节点构造都没有设计,在询问后对方给予解释:“结构的节点设计是很多有名气和实力的建筑公司,他们都已经申请了专利。

设计院无权设计的,因为那需要多次的实验。

”当他参观东京一家建筑公司时,惊讶的发现了他们所说的节点构造。

悬挂在项目部的墙上。

平法———建筑结构领域的成功之作关于平法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平法)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钢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的方法。

它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

由建设部批准发布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G101即平法图集),是国家重点推广的科技成果,已在全国广泛使用。

世界上不存在结果,只存在一个接一个的过程,或者说无数的结果汇集成了过程。

平法极其重视过程,因此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陈青来1995年8月8日,一篇题为《结构设计的一次飞跃》的文章在《中国建设报》头版显著位置的刊登,在我国建筑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因为,10天前刚通过建设部科技成果鉴定的“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下称“平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可使图纸量减少65~80%;若以工程数量计,这相当于使绘图仪的寿命提高三四倍;而设计质量通病也大幅度减少;以往施工中逐层验收梁的钢筋时需反复查阅大宗图纸,现在只要一张图就包括了一层梁的全部数据,因此大受施工和监理人员的欢迎。

弹指一挥间,十年倏忽过。

迄今为止,作为平法的创始人,山东大学教授陈青来先生已先后出版有关平法的国家标准设计技术专著及论文达35篇、册,其中系列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累计发行数量逾百万册。

接受全国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筑学会、土木工程学会、各大设计院、大专院校之邀,陈青来教授已做平法讲座70余场次。

2005年3月29日,应上海鲁班软件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的邀请,陈青来教授十年之后再次来广东就平法的应用技术进行推广讲学,趁此机会,本报记者在上海鲁班广州分公司总经理冯天秀的安排下对其进行了专访。

新视野启发新思路从事建筑行业的人,特别是从事建筑结构设计的人都知道,我国的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建国初期至90年代末的详图法(又称配筋图);二是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在我国东南沿海开放城市应用的梁表法;三是90年代至今普及的平法。

作为梁表法的配套软件,1986年开发的结构CAD软件即以详图法和梁表法为编制依据。

它的出现,从形式上替代了人工制图,对提高我国结构设计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我国基本建设的飞速发展,结构CAD软件在实际运用中的弊病也越来越突出。

这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工作量剧增,其中70—80%用于画图;计算机的普遍使用表面上将设计人员从繁重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但从整体止看,全国大多数设计项目仍以人工制图为主;即使利用计算机绘图,由于现有的CAD软件依据传统设计方法编写,表达繁琐,图纸量比手工绘制还多,设计成本反而更高。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设计中的“错、漏、碰、缺”成为质量通病。

另外,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 建筑专业经常半路调整和修改平面,结构设计不得不作相应改变,而框架、剪力墙等是竖向表达的,由于这个专业间的表达不一致,变更设计时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若在紧张状态下出图,往往顾此失彼,形成新的“错、漏、碰、缺”。

这与传统设计方法的不科学性有一定联系。

也许正应了生逢其时这句话,1982年从湖南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本科毕业的陈青来,在实际工作中敏锐地感觉到,由于按传统方法和传统CAD软件绘制的施工图内容中存在大量的“同值性重复”和“同比值性重复”,使得传统的设计方法效率低,质量难以控制。

1991年下半年,有了先后两次在日本和挪威研修、留学和考察的陈青来经过比对发现,发达国家设计事务所完成的结构图纸通常没有节点构造详图,节点构造详图通常由建筑公司(施工单位)进行二次设计,设计效率高、质量得以保证;有些结构设计甚至只给出配筋面积,具体配筋方式由建筑公司搞,出图效率更快。

据此,他认为中国传统的设计方法必须改革。

而此时,平法已经在他心里有了最初的萌芽。

平法理念的“超凡脱俗”实践告诉陈青来,构造做法主要有两大部分,即构件节点构造和构件节点外的杆件构造。

这两大部分构造做法不属于设计工程师的创造性设计内容,通常只要直接遵照规范的规定和借鉴某些版本的构造设计资料来绘制即可,因之,传统设计中存在的大量重复,且大部分是离散的信息中构造做法的简单重复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改变传统的“构件标准化”为“构造标准化”,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标准化率和减少设计工程师的重复性劳动,同时,由于设计图纸中减少了重复,从而相应地会大幅度降低出错概率。

这样,既可大幅度提高设计效率,同时又提高了设计质量。

基于上述的认识,平法的思路在陈青来的脑海中已经越来越清晰,并且很快形成了一条新型标准化的思路,沿着这条思路,陈青来走向了另一片结构标准化领域。

在这个新领域中,不存在任何完整的标准化构件,但却包罗结构必须存在的节点构造和节点外构造标准设计。

这两大类构造可适用于所有的构件,但却与构件具体的净跨度、净高度、具体截面尺寸无限制性的关系;与构件所承受的荷载无直接关系;与构件截面中的内力无直接关系;与设计师根据承载力要求所配置钢筋的规格数量也无直接关系。

根据以上思路,陈青来就将具体工程中大量采用,理论与实践均比较成熟的构造做法编制成建筑结构标准设计,对各类结构构件的节点内和节点外的构造做法实行大规模标准化。

这样的标准化方式不仅适用范围广,而且不替代结构设计工程师的责任与权利,完全尊重结构设计工程师的创造性劳动。

这种新型标准化方式,相对于“构件标准化”可定义为“广义标准化”方式。

该方式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标准化率可高于30%。

广义标准化方式在解决传统结构施工图存在大量重复问题上明显取得重大突破。

千条理由不及一个事实1991年,对陈青来来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年份。

这年10月初,山东省济宁市工商银行因为要将营业楼的建设纳入本年度的资金使用计划,要求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必须在三个月内完成设计。

当年,以三个月不到的时间由一人完成16000平方米的结构设计相当困难。

按照惯例,即使是最优秀的设计师平均每天最多也只能完成100平方米的工作量,也就是说,16000平方米由一人做最快也要160天才能完成。

陈青来在看过对方提供的各项资料后,感到这是实践平法的一次良机。

他不仅欣然接受了任务,并承诺能够按时完成任务。

但他向有关方面提出了一个要求:不得干涉我使用哪种方法。

利用自创的已经思考成熟的“平法”进行操作,40天时间陈青来如期完成任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