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部分总则 ................................................................................... - 1 -1总则. (1)第二部分城市用地篇 ....................................................................... - 2 -2城市用地分类及相关用地标准和要求 (2)3居住用地 (16)4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25)5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28)6工业用地 (37)7物流仓储用地 (40)8绿地广场用地 (43)第三部分城市设计与建筑控制篇 ................................................. - 46 -9城市设计的一般原则.. (46)10建筑物的退让控制 (55)11建筑物的间距控制 (61)12城市地下空间利用 (66)第四部分道路交通与工程设施篇 ................................................. - 70 -13道路交通. (70)14给水工程 (78)15排水工程 (82)16电力工程 (88)17通信工程 (97)18燃气工程 (102)19工程管线综合 (107)20环境卫生 (111)21户外广告 (116)22城市综合防灾和减灾 (123)第五部分附则 ............................................................................... - 136 -23附则 .. (136)第六部分附录 ............................................................................... - 137 -附录A建筑间距的计算.. (137)附录B建筑高度的计算 (138)附录C房屋建筑面积计算规定 (140)附录D居住建筑面宽控制 (143)附录E沿路一般建筑高度控制 (144)附录F相关参数换算系数表 (146)附录G干道交叉口建筑红线退让范围(示意) (147)附录H名词解释 (148)附I本标准与准则用词说明 (153)第一章第一部分总则1 总则1.1为提高茂名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合理地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茂名市城乡规划管理规定》和有关规范,制定本标准与准则。
1.2本标准与准则以国家和广东省的有关规范及标准为依据,参照同类城市的技术标准并结合茂名市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3在茂名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从事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应按本标准与准则执行,并应符合国家、省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它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4城市规划区范围由茂名市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划定。
1.5本标准与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章第二部分城市用地篇2 城市用地分类及相关用地标准和要求2.1 用地分类2.1.1 用地分类包括城乡用地分类、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两部分,应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
2.1.2 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3级分类体系。
大类应采用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应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合表示。
2.1.3 使用城市用地分类标准时,应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
2.1.4 用地分类适用于各阶段的城市规划编制、管理以及城市用地统计工作。
2.1.5 用地分类应以土地的使用功能为主导,适当兼顾其它相关因素综合确定。
2.2 城乡用地分类2.2.1城乡用地共分为2大类、9中类、14小类。
2.2.2 城乡用地分类和代码应符合表2.1的规定。
茂名市城乡用地分类和代码表2.12.3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2.3.1 城市用地共分为8大类、35中类、42小类。
2.3.2 城乡用地分类和代码应符合表2.2的规定。
茂名市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代码表2.22.4 城市建设用地标准2.4.1城市建设用地应包括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八大类用地,不包括水域和其它用地。
全市城市建设用地的人均指标应控制在105.1~115.0平方米。
2.4.2在编制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时,各类主要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和人均单项指标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2.4.3分区规划及以上层次的规划用地汇总表宜采用表2.4.3的格式。
城乡用地汇总表表2.4.32.4.4城市(镇)总体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应按表2.4.4进行平衡。
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表2.4.4备注:------年现状常住人口------万人------年规划常住人口------万人2.5 城市建设用地地块控制标准2.5.1地块是城市建设用地最小的规划建设单位,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细分地块要求为依据进行划分。
没有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可按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本标准及其它相关要求进行控制。
2.5.2零散地块开发时,地块的最小面积应不低于表2.5.2的规定。
开发地块最小面积指标表2.5.2注:住宅类型按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建筑高度不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为单层和多层建筑,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为高层公共建筑(不含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24m的体育馆、会堂、剧院等公共建筑),以下各条规定同。
混合用地取较高值作为标准。
2.5.3 零散地块面积不足表2.5.2规定,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不妨碍城乡规划实施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予核准建设:(1)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或为既成道路、河道或有其它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2)因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3)因土地权属等现状用地情况的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2.5.4面积5000平方米及以上的建设用地,须由有相应规划设计资质的机构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实施。
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或规划条件为依据,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用地单位组织编制。
2.5.5 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控规编制单元和控规管理单元两个层次,形成编制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简称“编制单元控规”)和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简称“管理单元控规”)两级规划体系。
2.5.5.1编制单元控规是以落实茂名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为目标,以控规编制单元为平台,对单元内的功能、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居住区级及以上公共设施和重要市政基础设施等进行规划控制。
对市区级以上的重大设施、绿地、水体、文物、中小学、重大交通、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控制.并对居住区及以下级的要素提出指导意见,对规划管理单元的开发总量进行控制,提出各类用地的开发强度指引,指导管理单元控规的编制。
编制单元控规主要是指导管理单元控规的编制,在管理单元控规未审批之前指导日常规划管理。
2.5.5.2 在管理单元内已批建设用地超过40%时,必须对该管理单元开展管理单元控规的编制,并同步开展该管理单元的城市设计,以达到精细化地块管理的目的。
管理单元控规以落实编制单元控规为目标,结合城市设计、地下空间规划等专项规划成果、以控规管理单元为平台,对编制单元控规中各类用地和设施的定性、定量、定位等控制内容进一步落实和细分;对单元内主导用地属性、整体控制指标、居住区及居住小区各类设施进行规划控制。
进一步落实和确定编制单元控规中的规划控制要求.同时对居住区及以下级别的设施进行布局,落实管理单元的开发总量,提出各地块的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高度等控制指标,并对建筑后退、机动车出入口、停车泊位等提出控制要求。
管理单元控规主要是直接指导地块规划条件的制定,并用于日常的规划管理。
2.5.5.3 编制单元控规和管理单元控规的成果内容均划分为法定文件、指导性文件和附件三部分。
法定文件是城乡规划管理的根本依据,必须予以公示,并报市政府批准同意;指导文件是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指导依据.必须报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同意。
附件是法定文件和指导文件的技术支撑和编制基础。
附件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应符合建设部《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的要求。
对依法批准的本法定文件进行修改和调整,必须履行相应的法定程序,并报经原审批机关审查同意。
对依法批准的指导文件进行调整时,必须履行相应的程序,并报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具体见《茂名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
2.6 城市建设用地使用兼容性要求2.6.1各类建设用地的使用性质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或规划条件执行。
2.6.2为提高规划的弹性和可操作性,规划编制单位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依以下原则确定各地块的土地使用兼容性要求,包括兼容的土地性质以及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制高度、绿地率等指标的允许调整幅度。
(1)保持区域范围内规划用地布局结构的整体合理与稳定;(2)确保区域范围内人口分布、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设施容量与能力的平衡;(3)保证相容用地的功能相互协调,维护周边地域的环境质量;(4)符合城市设计原则要求,不影响城市景观形象优美和谐。
2.6.3确需改变建设用地使用性质的,应按法定程序调整规划或规划条件,经依法批准后方可实施。
编制单元控规用地兼容性性质采用通则式管理,用地兼容性调整必须按照《茂名市规划用地兼容性规定》执行;编制单元内用地调整各类用地总量不得超过法定文件平衡表内各类用地总量,以确定准确的人口规模与公共设施配套规模。
居住用地兼容性规定表表2.6.1注:居住用地(R1、R2)兼容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原则上不得超过地块总用地规模的20%。
居住用地兼容商业的,应结合方案严格控制沿街底层商业建筑,原则上临主、次干道一侧不得布局底层商业建筑。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兼容性规定表表2.6.2注:零售商业用地(B11)和批发市场用地(B12)兼容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的各项用地总和不得超过地块总用地规模的20%。
规划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兼容性规定表表2.6.3注:1、工业用地(M)兼容绿地不得超过总用地规模的20%;属于创意产业园区的工业用地,兼容科研用地(A35)、文文化设施用地(A2) 和娱乐用地(B31)不得超过地块总用地规模的30%。
2、仓储用地(W)兼容绿地不得超过总用地规模的20%;属于物流园区的仓储用地,兼容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和商业服务业设施(B)不得超过地块总用地规模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