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心理健康教育

第六章 心理健康教育


程中逐步形成的,其基本特征是从临床心理治
疗的观点出发来看待咨询过程,把当事人看做
是心理偏常的求诊者,咨询师运用多种临床方
法,并积极发挥治疗对象的作用,以促进其心
理功能的恢复和协调。
3.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是学校心理咨询发展史上一个新的转
折。主要关注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
发展任务和应对策略,重视智力潜能的开发和各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涵义 – 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 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
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
能。 – 狭义的心理健康则指个体心理活动的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
意志、行为、人格等的完整和协调。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问题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
• 教育部在1999 年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 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 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 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 要组成部分。
策略、学习习惯、自我监控及考试心理的咨询与辅导。 2.人格方面:主要包括对学生的人格、自我意识、情绪情感 、人际关系、意志品质、性心理的辅导等。 3. 生活方面:包括生活适应、人际交往、挫折适应、休闲消 费及危机心理的辅导。 4. 生涯方面:具体包括升学辅导、职业辅导、生涯发展与规
划辅导等。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4. 考试焦虑
(二)干预建议
1. 增强学习责任感 2. 增强学习成就感 3. 增强自我效能感
二、交往问题
(一)主要表现 1. 退缩心理 2. 自傲心理 3. 异性交往心理
(二)干预建议
1. 调整认知观念 2. 培养交往技能 3. 指导两性交往
三、挫折适应问题
(一)具体表现 1.环境适应 2.学业挫折适应 3.情感挫折适应
,以提高学生的共性心理品质的课程。
• (二)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设计
• 1.明确活动目标 • 2.确定活动内容 • 3.进行单元设计


(三)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实施
(四)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示例
第三节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干预
一、学习问题
(一)主要表现 1. 学习方法不良 2. 学习疲劳 3. 厌学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 2002 年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明确规定,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
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
人格的健全发展。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学习方面: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
– 综合来看,心理健康是个体在适应内外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 理和社会性方面能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
2.情感健全 3.人格完整 4.人际关系和谐 5.社会适应良好 6.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三)正确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1.心理健康状态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 (二)干预建议
– 调整认知观念 – 教给学生操作技术 – 进行行为指导
六、不良个性问题
(一)具体表现
1. 过度过敏
2. 过度独立
3. 过分自尊 4. 过分自责 5. 过分自我掩饰
(二)干预建议
• 引导学生自我悦纳 • 帮助学生完善个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途径有两条,一条是针对有心
理困扰和实际需要的学生进行的心理咨询;另一条是对 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般通过专门的心理健康 教育活动课程(又称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来实施。

另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要渗透和融合到整个学校 教育的过程中,教书育人不可分割。
(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观念等因素对咨询过程及其结果的影响。
(二)学校心理咨询的过程
1.初步建立咨访关系
2.搜集主要信息
3.确立咨询目标
4.制定咨询方案
5.实施具体指导 6.评估咨询成效
• (三)学生心理困扰的原因
• 1.人格世界的矛盾冲突
• 2.行为适应不良
• 3.自我发展失衡
• 4.认知评价不当
(四)学校心理咨询的常用技术
第七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西华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 张丕芳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什么是健康
(一)生物医学模式的健康观
–生物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模式的健康观认为,生物学指标是判断疾病 和健康的最终标准。 –长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一直是“没有查出病就 是健康”。 –后来,有人把健康定义为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 功能正常、体格健壮、精力充沛并具备良好劳动效能
种经验的运用,重视心理冲突和危机的早期预防
与干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实现最佳发展,努
力排除正常发展障碍。
• 4.社会影响模式
• 社会影响模式是当前咨询过程中最富有影响的理论
模式之一,其基本特征是从人际交往和社会因素方
面探讨有效咨询的条件和途径。该模式注重各种社
会因素,尤其是语言、社会角色、文化差异、价值
1.教育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主体性原则
4.差异性原则
5.活动性原则 6.保密性原则
第二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 一、学校心理咨询
• (一)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模式
1.指导模式
–其基本特征是强调对学生特质的了解,力图充
分发挥咨询者对学生成长的理性导向功能。
2.治疗模式
–治疗模式是在对心理偏常学生的咨询、治疗过
的状态。
(二)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健康观
–健康应是一种身心健康、适应良好的完满状态,使人 能达到一种更积极的状况、更高层次的适应和发展。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宣言中指出,健康应 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1989年,又增 加了道德健康的内容。但实际上,社会适应和道德健 康都可归于心理健康的范畴。
4. 行为改变技术
(1)代币奖励法 (2)放松训练法 (3)系统脱敏法 (4)肯定性训练法 (5)示范法 (6)自我管理法 (7)角色扮演法
• 二、学校心理辅导活动课程
• (一)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性质
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是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心
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为依据,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
在活动中增强心理感受与体验,接受训练与启示
2.主动调适起重要作用。 3.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个理想尺度。 4.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不能 等同。
• 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 焦虑症(紧张不安、忧心忡忡、集中注意困难、极端敏感 、过度出汗、心跳加快、尿频尿急、睡眠障碍等) • 抑郁症(情绪消极、低自尊、无能感、易疲劳、失眠、食 欲不振等) • 强迫症(观念强迫、行为强迫) • 恐怖症(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怖症、社交恐怖症) • 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依赖型、反社会型) • 性偏差(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 • 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贪食和异食癖) • 睡眠障碍(失眠、过度思睡、睡行症、夜惊、梦魇)
1.咨访关系的助长技术 (1)共感 (2)积极关注 (3)真诚
2.会谈技术
(1)倾听技术 ①询问 ②释意 ③概述 ④澄清 ⑤非言语信息的关注与表达
(2)影响性技术
①解释
②指导
③反馈
④提供信息
⑤自我表露
3. 认知调整技术
(1)检查非理性信念的策略 (2)与非理性信念辩论的策略 (3)建立理性思维的策略
4.自我发展适应
(二)干预建议
1. 端正自我认知 2. 指导情绪疏泄 3. 增强心理弹性。
四、意志问题
(一)具体表现
1. 从众心理
2. 倔强固执
3. 冒失冲动
4. 缺乏坚持性
(二)干预建议
1. 了解意志水平 2. 加强自我管理 3. 增强自我控制 4. 教授具体方法
五、情绪问题
(一)具体表现 1. 孤独 2. 抑郁 3. 焦虑 4. 恐惧 5. 嫉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