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秀山(黔渝界)至印江高速公路PPP项目实施方案铜仁市交通运输局二〇一六年六月目录前言 (1)一、项目概况 (4)(一)项目基本情况 (4)(二)经济技术指标 (5)(三)PPP模式运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二、项目运作 (15)(一)项目工作组织 (15)(二)项目运作方式 (16)(三)项目公司组建 (18)(四)项目资产权属 (18)(五)项目合作期限 (19)三、交易结构 (20)(一)投融资结构 (20)(二)回报机制 (21)(三)绩效考核 (22)(四)相关配套安排 (23)四、财务测算 (25)(一)测算原则 (25)(二)测算指标 (25)(三)测算边界条件 (25)(四)测算结果 (31)(五)补助确定机制 (33)五、风险分配基本框架 (34)(一)风险识别 (34)(二)项目风险分配的原则和基本方案 (39)六、合同体系 (42)(一)PPP项目合同体系的构成 (42)(二)政府对于各类合同的管控思路 (42)(三)PPP 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协议基本框架 (42)17.需要明确的其他事项。
(43)(四)PPP项目合同核心内容 (43)七、监管架构 (54)(一)PPP项目合同中的授权关系 (54)(二)PPP项目合同的监管方式 (55)八、采购方式选择 (57)(一)项目采购方式的确定 (57)(二)对社会资本合作伙伴的资格条件要求 (57)(三)评审办法 (58)附件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59)前言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务院相继出台了系列文件,明确了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鼓励发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政策导向。
财政部、发改委也相继出台了系列文件,积极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
交通运输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在收费公路领域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和运营高速公路。
地方高速公路项目作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领域,将成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为探索贵州省交通发展投融资新机制、新模式,破解交通发展融资难题,贵州省积极推进开展PPP模式工作。
现对秀山(黔渝界)至印江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采用PPP模式融资,组织开展PPP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
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明确PPP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核心事项和关键环节,重点包括:识别项目风险并合理分配风险,明确项目的运作方式,明确项目投融资结构、投资回报机制等交易结构,明确PPP项目的合同结构体系和框架关系,明确项目推进的监管手段和方式等,为PPP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实施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实施方案编制的主要依据有:1.《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2.《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42号);4.《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17号);5.《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76号);6.《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金〔2014〕113号);7.《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2014〕2724号);8.《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中国人民银行令〔2014〕25号);9.《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项目收益债券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5〕2010号);10.《公路建设项目代建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5年第3号);11.《公路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5年第10号);12.《关于修改<经营性公路建设项目投资人招标投标管理规定>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5年第13号);13.《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关于在收费公路领域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财建〔2015〕111号);14.《交通运输部关于在收费公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操作指南(试行)》(交办〔2015〕111号);15.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16.《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17.《贵州省秀山(黔渝界)至印江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
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基本情况贵州省秀山(黔渝界)至印江高速公路建设项目PPP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或“秀印高速公路”)为新建项目,属于收费公路领域。
项目路线起于松桃县石梁乡两岔河附近黔渝交界处(AK0+450),经大河村、梁桥至松桃县石梁镇,设置石梁互通,再经石梁村、胜利村、周家湾、新光村、桶子头进入印江县境内。
本项目是贵州省“十三五”高速公路规划网地方高速公路项目,起终点分别连接G65包茂高速和G56杭瑞高速两条国家高速公路,本项目是贵州省东北部地区重要的纵向运输通道、贵州省东北部又一重要出省通道、铜仁地区跨越发展、协调发展的致富之路、铜仁地区重要的旅游集散通道,同时,本项目的实施也将进一步促进武陵山区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协作发展。
本项目地理位置见图1-1。
图1-1 本项目地理位置图(二)经济技术指标1.项目区位与占地面积本项目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境内,沿线经过铜仁市的松桃县和印江县,是铜仁等黔东北地区资源通江达海的重要运输通道。
项目用地总规模为362.60公顷(含连接线26.67公顷),主要拆迁建筑物种类以砖木结构为主,拆迁房屋总面积171100平方米。
表1-1 推荐方案征地拆迁种类和数量表2.建设内容与投资规模根据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主线按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线全长52.677公里,其中松桃县境内10.35公里,印江县境内42.327公里,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
本项目总投资为710570.34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用504953.90万元,具体见表1-2。
表1-2 本项目投资估算表3.主要产出说明本项目产出如下:(1)路线贵州省秀山(黔渝界)至印江高速公路全长52.677公里,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主线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
本项目最小平曲线半径为800m/1处,最大纵坡为710米/4.3%/1处;项目占用土地共计4740亩(不含临时占地),沿线拆迁建筑物146071平方米。
(2)路基路面本项目路基宽24.5米。
项目计有土石方工程5889千立方米。
其中土方1305千立方米、石方4584千立方米。
平均每公里10.27万立方米。
排水防护工程245374立方米,平均每公里4658立方米。
沥青混凝土路面层厚18厘米,路面面积共计467500平方米。
(3)桥梁、涵洞全线桥梁均采用工艺成熟的桥型。
桥梁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为1/300,其余桥梁及涵洞均采用1/100。
全线共有桥梁18994m/34座,均为大桥。
项目桥梁占路线总长的36.06%。
结合全线桥地形、地质条件,桥梁上部结构均为工艺成熟的预应力砼T梁,跨径一般为20m、30m、40m。
下部结构根据墩高一般采用双柱墩或薄壁墩,桥台一般采用U台或柱式台。
涵洞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全线共有涵洞48道,平均每公里0.911道。
(4)隧道特长、长隧道作左右洞分离设计,中、短隧道则结合地形及路线情况考虑按小净距隧道分幅布线或作连拱设计。
隧道平面线形,一般均处于大半径的平曲线或直线上,个别隧道受地形限制,平曲线半径较小,但均能满足隧道内的停车视距要求。
隧道内纵坡一般不宜太大,全线短隧道按纵坡不大于4%控制,中隧道按不大于3%控制,长、特长隧道按不大于2.5%控制。
全线共计隧道12433m/12座,其中,特长隧道3615m/1座、长隧道4350m/2座、中隧道2892m/5座、短隧道1576m/4座。
隧道占路线总长的23.60%。
(5)路线交叉本项目根据沿线的城镇分布、路网布局以及全线互通布置的均衡性等因素,全线共设互通式立体交叉5处,其中与杭瑞高速连接枢纽互通为利用在建郎溪互通,平均间距约13.17公里。
互通连接公路4条,共计8.7公里,其中石梁、木黄、合水连接公路等级为二级公路,共计5.7km;印江东互通连接公路等级为一级公路,共计3.0km。
(6)沿线设施全线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采用A级。
共计52.677公里。
1)交通安全设施安全设施包括护栏、交通标志、交通标线、轮廓标、隔离栅、防护网、防眩板、活动护栏等。
2)服务设施服务设施规模。
根据本项目实际,本阶段结合需要高速重庆段的服务设施的设置情况,全线拟设服务区1处,根据贵州省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本项目服务区按Ⅱ类修建。
服务区为木黄服务区(K12+100),其中,木黄服务区距离需要高速重庆段的隘口服务区约32.95km,距离杭瑞高速的印江停车区约46km。
下阶段,服务区位置可结合设计情况及业主需要进一步优化确定。
服务设施标准。
服务区内设置停车场、公共厕所、加油站、餐饮及小卖部等设施。
服务设施的景观设计。
服务区及停车区的建筑,应结合当地的民风民俗、建筑特色进行设计,与自然和环境融为一体,充分体现当地城镇风貌。
3)管理设施管理机构。
本项目考虑在印江县鹅岭街道办大尧设管理分中心1处,并由该管理分中心及其下属收费分中心、监控分中心和通信分中心,负责全线的管理工作。
分中心下设置收费站、隧道管理站和管养工区。
另外,可结合服务区同址设置管养工区、交警站房、救援点等必要的路政管理用房。
收费站为包括省界一个主线收费站以及石梁、木黄、合水、印江东共4个匝道站。
每座特长、长隧道设置隧道管理站一处,全线共设隧道管理站2个。
管理设施的等级为A级。
监控系统。
本项目的监控系统分两类配置:根据能力及服务水平分析,本项目一般路段按A21系统配置;特大桥、长隧道等桥隧相连路段采用A12系统配置。
与隧道管理站同址设置监控站,共2处。
收费系统:收费制式采用封闭式联网收费。
在各进出高速公路的互通式立交处设置匝道收费站,全线共设置4个匝道收费站。
通信系统:通信系统包括光纤数字传输系统,数字程控交换系统(业务电话系统和指令电话系统),紧急电话系统,移动通信系统,闭路电视传输系统,通信电源系统和接地系统,管道及光缆工程。
通信系统用电负荷为一级负荷。
配电照明:电力负荷等级:监控系统、收费系统、通信系统的控制室紧急报警系统、隧道等重要设施的消防系统、应急照明系统采用一级电力负荷;管理中心、服务区综合楼、一般设施的消防系统采用二级电力负荷;其它设施采用三级电力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