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改性原理
第1章 绪论
1.2 材料的发展与人类的 进步 钢、铝、钛、镁、铜世界年产量和我国年产量的变化图( 20世纪初至今)
第1章 绪论 1.2 材料的发展与人类的 进步 其它材料的近代发展历程:
• 二十世纪初,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相继问世:1909年的酚醛树脂 (电 木)、1920年的聚苯乙烯、1931年的聚氯乙烯和1941年的尼龙。 • 二十世纪中叶,通合成及其它方法,制备出各种类型的先进陶瓷材料, 如: Si3N4, SiC, ZrO2等。 • 二十世纪中叶开始出现先进复合材料:树脂基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金 属基复 合材料在汽车和航天航空领域开始应用,陶瓷基复合材料在1000-
金属材料改性原理
耿 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
第1章 绪论 1.1 材料的定义及分 类 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它产品的那些物
质。材料是物质,但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可以称为材料。材料是人类赖以 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按物理化学属性,材料可以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 机高分子材料,以及不同类型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 按应用领域,材料可以分为:电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核材料, 建筑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 按使用用途,材料可以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按先进性,材料可以分为:传统材料和新材料(先进材料)。
过渡相θ”相形成
第二阶段:
•在θ”基础上长大。 •晶体结构为正方点阵:a=4.04A, c=5.8A。 •与母相保持部分共格。 •形状为圆盘状。 •尺寸与θ”相相比有明显长大。
过渡相θ’相形成
第2章 不改变整体成分的整体改性
2.1 相变强化
2.1.2 铝合金的固溶与时效强化 (5)Al-4%Cu合金的时效强化
③马氏体强度和硬度偏高,塑性和韧性偏差,需要回火改善其综合性能。
第2章 不改变整体成分的整体改性 2.1 相变强化
2.1.1 钢的马氏体相变强化
马氏体照片 珠光体照片
第2章 不改变整体成分的整体改性 2.1 相变强化
2.1.2 铝合金的固溶与时效强化 (1)合金元素在铝中的存在形式 ① 铝中常用的合金元素:Mg, Si, Cu, Zn等。
经过550℃固溶处理并淬火后,可以获得单相过饱和铝基固溶体非平衡相,再加 热到130℃时效,在过饱和固溶体中将发生以下析出过程: G.P.区 → θ ”→θ ’→θ 前期阶段: •靠浓度起伏的均匀形核。 •晶体结构与母相过饱和固溶体相同。 •与母相保持完全共格。 •形状为圆盘状。 •直径为一至几十纳米,厚度为几个原子层。
第2章 不改变整体成分的整体改性
2.3 变形强化
2.3.1 变形强化指数
绝大多数金属在室温下屈服后,要使塑性变形继续进行,必须不断增大应力, 在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上表现为流变应力不断上升,这种现象称为变形强化。 真应力和真应变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C原子 Fe原子
• 碳在铁晶体结构的间隙位置处存在
• 在α铁中碳的最大溶解度是0.0218% • 在γ铁中碳的最大溶解度是2.11% ②形成化合物:Fe3C(含碳量为6.7%)
α铁
γ铁
第2章 不改变整体成分的整体改性 2.1 相变强化
2.1.1 钢的马氏体相变强化 (3)平衡冷却得到的相和组织 平衡相:铁素体+渗碳体 平衡组织:
③ 影响时效强化效果的因素:
• 第二相的尺寸越小、含量越多、分布越均匀,时效强化效果越大。 • 第二相与基体共格,时效强化效果越大。
• 第二相的形状对强化效果有影响。
第2章 不改变整体成分的整体改性
2.1 相变强化
2.1.2 铝合金的固溶与时效强化 (5)Al-4%Cu合金的时效强化
Al-Cu合金中,室温下Cu在Al中的最大溶解度为1%左右,而550℃下Cu在Al中 的最大溶解度为5%左右。因此Al-4%Cu合金在室温下的平衡组织由Al基固溶体和化 合物CuAl2相组成。
位错穿越晶界时受阻及方向改变示意图
第2章 不改变整体成分的整体改性
2.2 晶粒细化强 2.2.2 晶粒尺寸与材料性能的关系 化
Hall-Petch equation:
sy— 屈服强度
sy= so+kyd-1/2
so,ky — 材料常数
d — 晶粒半径Biblioteka Hall-Petch 关系不适用于粗大晶粒和极细小晶粒尺寸。
第1章 绪论 1.2 材料的发展与人类的 进步 材料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里程碑。
• 一百万年以前,人类开始进入旧石器时代,可以用石头作工具。 • 一万年以前,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将石头加工成器皿和工具, 在8000 年前,开始人工烧成陶器,用于器皿和装饰品。 • 五千年以前,人类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青铜浇铸成型,人类开始大 量使用 金属,河南安阳的鼎,湖北隋县的编钟,西安的青铜车马等。 • 三千年以前,人类开始进入铁器时代,生铁冶炼及处理技术推动了农
② 合金元素在铝中的存在形式:
•形成置换固溶体,溶解度随温度提高而增大,在某一温度达到最大。 •与铝或其它合金元素形成化合物,如:Mg2Si, Al2Cu, Al3Zn等。 合金元素原子 铝原子
(2)平衡冷却得到铝合金的相和组织
① 平衡相:平衡铝基固溶体+化合物
②平衡组织:化合物尺寸较大,与基体不共格,往往分布于晶界
第1章 绪论 1.4 材料科学技术发展的 重点
• 开发先进材料 材料制备新技术的开发;新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 改进现有材料 传统材料的改性;先进复合材料的研制。 • 材料的应用 材料的应用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材料的使用性能;材料的使用寿 命及可靠性;材料制备、加工与使用期间与环境的适应性;价格。 • 科学仪器与检测装置
第1章 绪论 1.5 金属材料改性原理的主要内 容
整
相变强化,晶粒细化,
体
材 料 改 性
不改变整体成分 改变整体成分
变形强化 合金化, 复合强化
改
性 表
面
改 性
不改变表面成分
表面相变硬化,表面晶粒细化, 表面残余应力控制 表面合金化,表面复合化,
改变表面成分
表面涂层处理
第2章 不改变整体成分的整体改性 2.1 相变强化
•亚共析钢:铁素体+珠光体 •共析钢:珠光体
(4)快速冷却得到的相和组织 非平衡相:马氏体 非平衡组织:
•低碳钢:板条状马氏体 •中碳钢:板条状马氏体+片状马氏体
•过共析钢:珠光体+渗碳体
•高碳钢:片状马氏体
性能特点:强度低,塑性好
性能特点:强度高,塑性低
第2章 不改变整体成分的整体改性 2.1 相变强化
2.1.1 钢的马氏体相变强化 (5)马氏体强化机理 ①固溶强化:过饱和间隙碳原子-晶格畸变-应力场-与位错交互作用-阻碍位错运动。 ②相变强化:相变切变特性-晶体内部晶体缺陷密度提高-阻碍位错运动。 ③时效强化:碳原子偏聚-碳化物弥散析出-钉轧位错-阻碍位错运动。 (6)马氏体的塑性和韧性 ①片状马氏体强度和硬度高,但塑性和韧性差。 ②板条状马氏体在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同时,塑性和韧性较高。
2.2 晶粒细化强 2.2.2 晶粒尺寸与材料性能的关系 化
冷变形黄铜退火后晶粒尺寸演化规律:
(a) (e)
(b) (f)
(c)
(d)
退火过程中再结晶和晶粒长大组织照片
(a)冷加工状态,33%CW; (b)再结晶起始阶,580oC 3s; (c)部分再结晶阶段,580oC 4s; (d)完全再结晶阶段,580oC 8s; (e)晶粒长大,580oC 15min; (f)晶粒长大,700oC 10min;
第三阶段: •在θ’相基础上长大。 •晶体结构为正方点阵:a=6.07A, c=4.87A。 •与母相不共格。 •形状为块状。 •尺寸很大。
平衡相θ相形成
时效强化:
•Al-Cu合金的时效强化相主要为G.P.区和θ”相。 •θ”相强化效果最大。 •出现θ’相后硬度开始下降。
第2章 不改变整体成分的整体改性
第1章 绪论 1.2 材料的发展与人类的 进步 金属材料的近代发展历程:
• 十八世纪发明了蒸汽机,十九世纪发明了电动机,对金属材料要求提 高。
• 1854年发明了转炉炼钢,1864年发明了平炉炼钢,1890年年产2800万 吨钢。
• 十九世纪末开始电炉炼钢,各种特殊钢相继问世:1987年的高锰钢、 1890年 的高速钢(W18Cr4V)、1903年的硅钢、1910年的奥氏体不锈钢 (Cr18Ni8)。
第2章 不改变整体成分的整体改性 2.1 相变强化
2.1.2 铝合金的固溶与时效强化 (3)铝合金的固溶强化 ① 合金元素存在状态:全部合金元素过饱和固溶在基体铝中。
② 固溶强化机理:合金元素与铝原子尺寸差-晶格畸变-应力场-
与位错交互作用-阻碍位错运动。
③ 影响固溶强化效果的因素:
• 合金元素与铝原子尺寸差越大,固溶强化效果越大。 • 合金元素的过饱和度越大,固溶强化效果越大。
(1)提高凝固速率,增加过冷度,提高形核率,从而细化晶粒。 (2)强塑性变形,随后退火热处理,产生细小再结晶晶粒。 (3)物理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离子体沉积法、机械合金化法、等径角挤压 法(ECAP)、高压扭转法等晶粒细化工艺方法。
等径角挤压法示意图及纯Cu八道次微观组织
第2章 不改变整体成分的整体改性
2.1 相变强化
2.1.2 铝合金的固溶与时效强化 (5)Al-4%Cu合金的时效强化
a)
b)
c)
d)
(000) 90o (020) (200)
q?phase
2024Al合金中第二相析出强化组织照片 2024Al合金中GP区及q ,析出相
第2章 不改变整体成分的整体改性
2.2 晶粒细化强 2.2.1 晶粒细化方法 化
2.1.1 钢的马氏体相变强化 (1)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