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
4.(文章详写部分与标题的呼应)建筑 是时空艺术,一个成功的建筑创作是重复 与变化的辩证统一体。
问:第13段谈颐和园长廊大胆设想时, 用了20个“一根”,在文章中有什么作 用?(分内容和结构两部分来谈)
答:1.从内容上看,用20个“一根”给 人以厌烦感,表明长廊需要的是“千篇 一律”的给人特殊感受的重复,而不是 变化。
全文思路:
一(1)凡是有持续性的艺术创作,就既 要重复,又需要变化。 二(2—7)作为有持续性的艺术创作,音 乐、舞蹈和绘画都是重复和变化的统一。 (第2—3段:音乐,第4段:舞蹈,第5— 7段:绘画)
相关作品欣赏
三(8—15)作为一种空间持续的艺术,绝大 多数建筑都是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的有机统一。
四(16)批评了现实生活中有些住宅设计的弊 端,即单一的千篇一律或单一的千变万化,没 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提醒建筑设计师加以注意。
练一练: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如何理解标题的含义?
注:千篇一律:(本义)诗文公式化,泛 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千变万 化:夸张极言变化多。
答:1.(解释正标题中出现的两个词) “千篇一律”指艺术创作中的重复,“千 变万化”指艺术创作中的变化。
2.(解读正标题中两个词之间的关系) “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是说在时间 的持续,空间的持续或时间、空间的综合 持续中,艺术创作的重复与变化。
3.(解释副标题)“音乐、绘画、建筑之 间的‘通感’,即指音乐、绘画、建筑创 作都追求在时间持续或时间与空间综合律。
2.从结构上看,举颐和园长廊这一例子 正面证明重复在建筑上的运用,算作 “变奏”,同时又紧扣主题。
——音乐、绘画、建筑之间 的通感
梁思成
快速阅读原文(3min),完成 课后第三题
CE (A 解读了副标题,B对应文本第十五段, D总括全文 C对应文本第三段,应改为 “音乐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E对 应文本最后一段,应改为”又要避免杂乱 无章,又要避免千篇一律”,把千篇一律 和千变万化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