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生物 实验探究

中考生物 实验探究


2.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内
的消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1
2
3
4
5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果
搅拌
搅拌
不搅拌
2 mL唾液
A
2 mL唾液
37℃水浴中保持10分钟
2滴
搅拌 2 mL唾液
0℃
搅拌 2 mL唾液
第三部分 题 型 突 破
题型二 实验探究
解题方法指导
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____作__出__假__设____→制 订计划→___实__施__计__划_____→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实验探究 题与生活联系紧密,综合性强,难度大。
(1)认真阅读题目:多阅读几遍题目,明确实验的主题、设 计思路以及各类条件。
(2)实验步骤②要将所有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进行 ___高__温__灭__菌_____处理,接种微生物是在以上实验步骤中的第 ______③________步完成。 (3)实验步骤中提到,张明和兴趣小组的每位同学都准备了 三个培养皿来进行这个探究实验,张明对此提出疑问,他觉得 这样有些浪费,只需一位同学做这个实验就可以了。你是否 同意他的观点?____不__同__意______,原因是__一__个__同__学__的__实__验___ _数__据__样__本__太__少__,__具__有__偶__然__性__;__多__个__同__学__形__成__重__复__试__验__,____ ___可__减__小__实__验__误__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每12小时统计各组褐变指数,若其中一组褐变指数达到5, 该组即停止试验。 (2)根据图示,______________组的荔枝褐变速度最快;从 处理条件比较甲组和丙组、乙组和丁组的曲线,荔枝无论袋 装还是裸露,保鲜效果______________优于______________。 (3)机械损伤的荔枝易发生褐变,请分析选择无机械损伤的 荔枝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新鲜的荔枝味美多汁,这种汁液主要储存于细胞的 ______________中。制成荔枝干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因为除 去水分使______________失去了生存的基本条件。
10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 入___2__m_L_清__水_____作为1号试管的_____对__照_______实验。 (2)1号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不__变__蓝______,原因是唾液中含 有____唾__液__淀__粉____酶,它能促进淀粉的分解。 (3)2号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变__蓝_______,原因是 _____没__有__唾__液__,__而__清__水__不__分__解__淀__粉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某一浓度的烟草浸出液,从培养液里 取一只水蚤放在其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1次水蚤10内里 的心跳次数。水蚤心脏位于如图T-2-3所示的_____A_________ 处(填图中字母)。 ③用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重复上述实验,所选取水蚤的个 体大小应该____一__致________,这是 为了____控__制__单__一__变__量__________。
3. 微生物是自然界很重要的成员,与人类关系密切,分布 十分广泛。张明同学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的内容后, 与同学进行了交流。同桌提出了疑问:“我们每天铺的床单 上有细菌和真菌吗?床单清洗后与清洗前相比,细菌和真菌 数量真的会变化吗?”张明与有兴趣的同学一起就这个问题 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① ②
(3)将三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在阳光下照射几个 小时后,分别将甲、乙、丙的叶片取下,放在盛有__酒__精_____ 的小烧杯中进行隔水加热,脱色后用清水漂洗、滴加碘液, 叶片不会变蓝的是___乙__和__丙_______。 (4)三套装置中,可用于验证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是 _______丙_______,根据甲、乙两组实验得出结论,温室里栽 培植物,为了促进植物的生长,应该适当增加温室里的 _____二__氧__化__碳__浓__度__(__或__C_O_2_浓__度__)________________。
(4)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 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新鲜 荔枝的美味汁液就是来自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
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 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地杀死或抑制微 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 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 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荔枝晒干后能保存较长时间,说明除 去水分使细菌和真菌失去了生存的基本条件。这种防止食品腐 败的方法是脱水法。

④ ⑤
组号
A
B
C
每位同学准备3个培养皿,在其中配置相同的培养基,分别 标记为A、B、C组
将所有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进行处理
打开培养皿,放在 清洗前的床单下, 静置15分钟后,立 即盖盖密封
打开培养皿,放在 清洗后的床单下, 静置15分钟后,立 即盖盖密封
不作任何处理
将所有培养皿放于30℃的恒温箱中培养
(3)上述步骤中有两处错误,在滴加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之 前,应该首先观察记录从清水中取的水蚤10秒内的心跳次数 作为对照;观察记录水蚤10秒内的心跳次数的操作应该至少 进行3次,然后取____平__均__值______。 正确实验的结果如下表:
组别(加不同体积蒸馏 水的浸出液)
10秒内心跳次数
对照 35
4. 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吗?某生物小组的同学 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究。请回答问题: (1)此实验的假设是___烟__草__浸__出__液__对__水__蚤__心__率__有__影__响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配制烟草浸出液:分别在20 mL 、30 mL、40 mL、50 mL蒸 馏水中加入适量且等量的烟草,浸泡1天。
50 mL 40 mL 30 mL 20 mL
36
37
39
41
(4)根据上述结果得出的结论是: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 影响。烟草浸出液浓度越高,对水蚤心率____促__进________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越强。
谢谢
(2)弄清实验类型:探究性实验,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 确定的,应针对多种可能分别加以考虑和分析,得到相关结论。
(3)确定实验目的:探究的问题就是实验的目的,解题思 路要围绕实验目的去展开。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注意如何设 置条件,得出实验现象,减小误差。
(4)分析实验原理:原理是实验成败的关键,这一点要结 合书本所学知识,并充分利用题干中给出的实验条件来得出 实验原理。探究实验一般会提出一种可行性的假设或预期。
【解析】(1)在研究一个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 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 照实验。为控制单一变量,选择品种、大小和成熟度相同且 无机械损伤的新鲜荔枝果实400颗,将其分成4组,每组100颗, 对荔枝进行冰水预冷15分钟,晾干后进行实验。
(2)根据图示,甲组的荔枝褐变速度最快。甲组(常温裸 露)、乙组(常温袋装)、丙组(低温裸露)、丁组(低温 袋装)。从处理条件比较甲组和丙组、乙组和丁组的曲线, 可以看出甲组和乙组两组的褐变速度都高于乙组和丁组的褐 变速度。所以荔枝无论袋装还是裸露,保鲜效果低温优于常 温。 (3)因为机械损伤的荔枝易发生褐变,为控制单一变量,避 免实验结果受无关因素的影响,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要选 择无机械损伤的荔枝为实验材料。
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数目并记录
几天后,他们观察并记录三个培养皿的菌落数目,计算得出 的平均值如下:
组号
A
B
C
菌落数目的平均值
27
8
0
请针对张明与同学的探究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___床__单__是__否__清__洗_______, 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C________组。
(5)注重变量分析:根据对照实验单一变量的原则,避免 实验产生偶然性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一般来说探究 哪个条件对实验的影响,这个条件就是变量。
典型例题
(2020广东)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味美多汁,荔枝果皮 易变褐色,保鲜难度大,造成远销困难,损失大。某研究小 组以果皮褐变指数为荔枝保鲜效果的指标,探究温度和袋装 两个因素对荔枝保鲜效果的影响,褐变指数分为1~5级,数值 越大,代表褐变程度 越高。结果如图T-2-1所示。
【答案】(1)相同 4 100;(2)甲 低温 常温; (3)控制单一变量,避免实验结果受无关因素的影响; (4)液泡 细菌和真菌
专项训练 1. 生物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设计了如图 T-2-2的三个装置:植物、培养液、隔板、光照等条件都完全 相同。
(1)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钟罩内壁出现的水珠除来自烧杯 中水分的蒸发外,还可能来自植物的___蒸__腾__作__用_____,该生 理作用可促进植物体对装置中____水__分________的吸收。 (2)实验后经测量,甲、乙、丙三套装置中培养液的水分分 别减少了100 mL、98 mL、85 mL。甲、乙培养液比丙培养液 减少的水分多是由于光照因素对蒸腾作用的影响。而甲减少 的水分比乙多则由于植物的_____光__合_______作用,该生理作 用可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4)若实验5分钟后就将1号试管取出,滴加碘液,摇匀,如 果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而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 __实__验__时__间__不__足__,__淀__粉__没__有__充__分__分__解__成__麦__芽__糖__,__剩__余__淀__粉_____ __遇__碘__变__蓝__(__或__唾__液__的__量__偏__少__/_或__搅__拌__不__充__分__/_或__馒__头__碎__屑_____ __偏__多__,__等__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5)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 ___温__度__对__唾__液__淀__粉__酶__消__化__淀__粉__是__否__有__影__响_________________? (6)这个实验的结论是___馒__头__在__口__腔__中__的__变__化__与__牙__齿_____ ____的__咀__嚼__、__舌__的__搅__拌__和__唾__液__的__分__泌__都__有__关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