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众 文 艺
143
南美术出版社 2001年版 第68-72页
[3]《中国画学著作考录》 谢巍 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8年7月版[4]《世说新语》刘义庆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5]《艺文类聚》欧阳询 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月新版
[6]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严可均 编撰 中华书局 1958年12月版.
[7]《〈文心雕龙〉讲录二种》 见《刘师培中古文学论集》 陈引驰 编校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6月版[8]同[7]
[9]《文心雕龙注》刘勰 著 范文澜 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版
[10]《文选》萧统 编 中华书局 1977年版
[11]《艺文类聚》为“魏陈思王”而《太平御览》则无“魏”字。
分别见《艺文类聚》欧阳询 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月新版 及《太平御览》 中华书局 1960年2月版.[12]同[6][13]同[10]
[14] 《〈古画品录〉点校注译》 载《陈传席文集》第一卷 陈传席著 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1年版.
摘要: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相关内容的解读,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出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经典著作之后,才真正知道了一点“什么是共产主义”,真正懂得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及方法。
下面就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的美好描绘
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为我们描述了美好的共产主义,提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产的”。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到“随着基础即私有制的消灭,随着对生产实行共产主义的调节以及这种调节所带来的人们对于自己产品的异己关系的消灭,供求关系的威力也将消失,人们将使交换、生产及其他们发展相互关系的方式重新受自己的支配” 读到这些美好的描绘,使我们对未来社会充满憧憬和向往,加上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和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探索,坚定了我们追求理想的信心。
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今天,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郑重提出: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利用好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伟大的事业需要先进的理论来作指导,今天的时代已不再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处的时代,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基本原理、基本判断,就是要认真仔细精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从中吸取养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具体的情况下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提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理论体系。
邓小平同志指出:“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境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1)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具体体现。
(二)利用和吸收世界一切文明成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第一部分中提到:“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运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上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世纪料到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作为人类的文明成果,我们应吸收和借鉴他们好的经验和做法,为我们所用,一切科技革命的成果,均可吸收他们的有利成分。
现阶段,对于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我们也应吸收他们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民主等方面的某些见解和政策措施,在建设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制度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用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继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到“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就等于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以上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的地位,经过努力探索,我们有了许多有利的条件。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我们要多读读马克思、恩格斯在此方面的论述,不断深化对和谐社会的认识,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处理好新形势下人民的内部矛盾,认真解决好人民所关心的利益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注释
(1)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 P291——292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2.3.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 张建国. 中国共产党一大到十七大纪实与文件汇编[M]. 北京: 中央党史出版社, 2007.10.
作者简介
苗国厚 (1984.11— ) 男,山东单县人,重庆交通大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苗国厚1 石加友2 (重庆交通大学 400074)
文史哲。